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無疑是一個文化高峰期。其繼承了南北朝時期文學的基礎,並將南北方的不同文學風格加以融合,產生了具有獨特美感的大唐氣象。而在開元天寶年間,唐代的政治經濟都發展到了頂峰,而這樣的社會環境也讓文學發展達到了極致。

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王維雕像

作為唐朝文學的代表形式,唐詩在這個時代也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無論是詩人的數量還是寫作風格都比初唐時期有了顯著的增加,而且現在最為人熟知的詩人們也大多在這個時代進入文壇,被後人稱為詩佛的王維就是其中之一。

王維和當時其他詩人不同,其不單單在詩歌方面,其在書畫等藝術上的造詣也都十分出色,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大詩人出色的天賦。而像王維這樣的天才在那個時代也不會長久埋沒。其在年少的時候就去往長安交遊,並迅速闖出了名氣,這讓王維成為了京城中炙手可熱的人物。這種春風得意的境遇,也對王維早期的詩歌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唐代大詩人王維

王維早期創作的歌行與盛唐的宴會文化

王維雖然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但是其父親在其年幼的時候便去世,這讓王維無法得到其父親的廕庇。在還比較講究門第的唐代,王維的仕途顯然是不甚好走的。不過王維自小的時候便顯示出了過人的文采,年少成名的他為了尋求入仕的機會,在少年時便和自己的弟弟一道到了長安,希望能夠贏得聲名,為自己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當時的唐代,想要獲得權貴的注意只依靠文筆是顯然不夠的,文人們還需要參加長安城中的各種宴會,並以此為契機結交友人。王維和當時的其他文人一樣長期往返於王公貴族的府第之間,而王維也為這些人創作了不少詩歌。

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青年時代的王維

在盛唐之時,除了文學取得了極快的發展之外,音樂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各式宴會上,音樂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助興佳品。而和之前流行的清正雅樂不同,唐代的音樂欣賞繼承了南朝的風氣,喜愛吟唱歌詩,即那些可以配樂演唱的詩歌,在當時又被稱為歌行。而在這個時候,誰能夠創作出優秀的歌詩並在長安城中流傳,誰就能贏得當時貴族的青睞。

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唐代宴會

王維自然也深知此理,因此其在初到長安之後便創作了不少歌詩,其中的許多作品因為內容華美且韻律極佳,迅速在貴族階層中流傳開來。在開元盛世的時候,大多數歌詩都在描摹上流社會的華美生活,而王維則更加註重當時社會中不同人的心理狀態,更加具有文學創作的獨立性。其中王維描摹富家小妾的《洛陽女兒行》便是其代表作,現摘錄如下: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在這首詩中,王維對於洛陽城中富家小妾獨守空閨的心理進行了生動的描摹。其在詩的前半段描寫了兩人新婚後的恩愛,這與之後女子的悲慘境遇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從而更加突出了女子的悽苦,讓人能夠產生共情。在文學層面,王維在該詩中頻繁換韻,顯示了出色的文學功底,這讓該詩能夠和音樂完美搭配,這都是王維的歌行能夠在長安等地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王維詩歌中的佛學氣韻和樂觀心態

熟悉唐詩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王維的別號為詩佛。雖然這個稱號的來源更多是因為其之後隱居時期創作的一系列詩歌,但是在王維早期的詩作中其實已經出現了佛教文化對其產生的諸多影響。

王維之所以會和佛學有著極深的淵源,和其母親對於佛教的崇信有著直接的關係。這讓王維在早年的時候,就對佛教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而當時的長安洛陽城中,又有著大量的佛寺,朝中權貴也不乏崇佛之人,與他們的交往讓王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西安大雁塔

王維在早年的詩作中,最能體現其受到佛教影響的一首是《桃源行》。在陶淵明創作了《桃花源記》之後,桃源便成為了文人經常吟誦的對象。而大多數文人都藉助桃源這一意象來表露自己高潔的品行,或是崇高的理想。

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

不過在王維之前,大部分文人還都延續著陶淵明的做法,將桃源描寫為遠離塵世的隱居之地。但是王維在受到佛教文化,尤其是唐代流行的淨土宗思想影響之後,將桃源描述成為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而其中避亂的諸人更是成為了其筆下的仙人。這從詩中"成仙"。"靈境"等詞彙中就看得出來,現節錄此詩如下: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王維在積極入世的青年時代,就以桃源為意象來創作詩歌在乍看之下似乎存在著消極的一面,但是王維將傳說中的仙境描摹地和普通的鄉村並無二致,這其實是對當時的盛世的肯定以及對於後續發展的樂觀。而這王維青年時期春風得意的狀態是分不開的。王維在當時深受京城權貴的喜愛,並且在貴人的幫助下科舉及第,其對於自己即將展開的官宦生涯充滿信心,並希望能夠將塵世塑造成和桃源一樣的仙境,這種樂觀的心態也是王維青年作品的核心。

王維年輕時代的春風得意,對其早年詩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桃花源想象圖

寒門出身的王維在少年時代便去往京城,並依靠自己出色的文采贏得了京城中諸位王爺的賞識,這讓王維立即成為了文壇新星,並受到了足夠的重視,在之後的科舉考試中,得到貴人提點的王維也成功及第,拉開了其仕宦生涯的序幕。

而王維順遂的發展態勢也讓這位年輕人心中充滿了對於未來的憧憬,對於唐朝和自己的發展都有著十分樂觀的態度。在彼時的王維看來,佛門中的靈境和現實生活中的和美村鎮也沒有本質的差距,這種心態也是大部分盛唐文人的一個縮影。

與此同時王維在年輕的時候就展現出了作為文人的自覺,其在創作歌行的時候敢於揭露當時權貴對於小妾始亂終棄的現象,這在當時的文人群體中是相對罕見的。這也讓王維的詩歌在文學造詣之外還有一定的社會價值,這也是其能在盛唐諸多詩人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1】《洛陽女兒行》

【2】《桃源行》

【3】《新唐書·王維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