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迷人的遠方空寂

我剛從一個黑黝幽暗的森林中走出來,來到一個相當大的山崗上。可愛的城市坐落在我面前的山谷裡,被果實累累的丘陵所包圍,使我感到十分愉快。新鋪上石板的塔樓在晚霞中閃閃發光,可愛的喜鵲飛過繁茂的開滿鮮花的草地。在丘陵後面山脈蜿蜒,山脈後面岩石突起;一塊岩石接一塊岩石一直排到遠方的空寂。我滿懷著喜悅長時間地站在那裡,一直注視著遠方的空寂……

——【德】弗里德里希


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源》

【黑龍江·訥河·老萊青山咀子】

寫生 布面油畫

1979.5

李帥林作


充滿希望的路

那是七九年的春天,李帥林、何樹海一起去鎮北的一座山上試著進行他們的第一次油畫寫生。最後李帥林用近四個小時的時間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第一幅油畫寫生作品。

畫面以青山冰泉為背景,襯托著兩棵潔白的、亭亭玉立且充滿生機的白樺樹。遠處,灰綠色的火燒楊,像一道初春含絮欲發的樹牆圍攏著山腳。近前是一條潺潺流淌著的小溪,繞過山腳,一直朝嚕哩河的方向流去。整個畫面被一種寧靜、向上的氣氛所籠罩著,使人彷彿聽到了那百靈鳥的叫聲,預示著美好春天的來臨。這幅畫後來取名《源》,成了他們這個小圈子裡的油畫處女作,也為他們添了一個新名字“北疆畫派”,以激勵他們奮進。由此,李帥林取名“北疆冰泉”,何樹海名為“北疆白樺”。他們二人自那日起,在繪畫的探索道路上,相互切磋,相互勉勵,為覓求藝術的真諦,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1981年9月23日與李帥林在五大連池


一九八一年深秋,他們為進一步陶冶藝術情操,領略北疆風光,不辭辛勞地騎自行車,經往返計五百餘里的路程來到了小興安嶺北麓,德都縣(今改為五大連池市)境內的五大連池。在那裡,他們第一次飽覽了火山群的壯觀景象,幾十年裡,神秘的傳說給這素有火山博物館之稱的地方,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他們親身經歷了那傳說中的可怖場面:那驟變的陰雲,遮蓋著整個天空,剛剛還是夕陽無限的燦爛景色,頓時變成一片漆黑的夜色,翻卷咆哮的池水擰著巨浪向岸邊撲來,還有那撕裂夜空的驚雷,在十二架火山的上空盤旋、滾動,彷彿在追尋落魄的人們,不禁讓人聯想起那條無尾黑龍的猙獰與威嚴……他們二人拖著畫具,狂奔在漆黑的山路上,當年的二池與三池中間是沒有橋樑的,只有一條石塊鋪成的路。池水在洶湧的波濤下把兩個池連在了一起,看不見回到岸邊的路。畫具被崎嶇的石塊鋪就的路顛簸著,不知從自行車上翻落了多少次。那種驚人的情景無不深深地烙在他們的記憶中,後來冰泉的《五大連池》一畫,就充分的再現了當時大連池水洶湧奔騰的場面。畫面以暗綠色並透著橘黃色邊緣的怒雲,蓋住池水與火山。那跳動的筆法與薄厚相間的肌理,恰當地烘托出恐怖的氣氛,使人如聞如見那池水翻騰咆哮、岩漿奔湧的火山爆發景象。白樺的寫生沒能最後完成,但後來每每見到未完成的作品,仍能讓人感覺到那種可怖的場面(《五大連池》1981-15-034)。

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五大連池》

【黑龍江·德都·五大連池】

寫生 布面·油彩37.6*27.5cm

1981.9.21

1981-15-034

出於對鄉土的眷戀和對繪畫興趣日漸深厚,他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經常在家鄉周圍作近百里的旅行寫生,以求得對生活的真正理解和對繪畫技巧的充實與提高。

白樺的《嫩江》一畫就是他們在旅行嫩江時作的寫生創作。當時的情景,勾起了他兒時的記憶,白樺的幼年正是在江邊長大,那達斡爾人的大軲轆車,是他童年時最感新奇的東西,達斡爾人散居的遊牧生活使他神往。這特定的環境,從生活之初便為他拉開了一道田園生活的帷幕,在他幼年的腦海裡,深深地刻下了鄉村的印記。就是這種印記,在後來的繪畫探索中,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靈感。也正是憑藉這種印記與靈感,在這條既熟悉又陌生的江邊,用快捷的筆法,流暢的線條,成功地再現了當年那達斡爾人遊牧的生活場面。畫面上那熱烈的土紅色調,使人們對那牧歌式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一九八二年春,他們自費乘車去八百里外的省城哈爾濱,參觀了由東北三省的油畫研究會、美協聯合舉辦的《啊,東北》油畫風景作品展覽,使他深受啟發。感召之下,他們擠出時間,在春寒料峭的松花江上作畫,直到手腳凍得僵硬,仍未放下畫筆。

這次參觀旅行,為他們增添了信心。回來後,就去他們繪畫中最能喚起創作靈感的源地——青山咀子。冰泉以他畫樹畫天的熟練技巧,採用松節油直接調色大面積平塗的方法,成功的完成了第一幅讓他感到滿意的寫生創作《青山腳下的牧羊女》。也正是這幅畫的成功,進一步堅定了他們朝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念。

就像康斯太勃爾格外看重自己的出生地,米勒離不開和他一起耕作的農民一樣,冰泉和白樺誰也不願離開家鄉的土地、他們的青山咀子。他們每年要有三分之二的繪畫時間在這山上度過。他們與這山上的一草一木同呼吸,與這山上的一鳥一雀共相處。在這塊不到兩平方公里卻充滿了誘人色彩的山林草地裡,不知開發出了多少令人欣喜並引以為傲的東西。他們堅信總會有一天,這些令人欣喜的畫作將走出這塊土地、這座山林,讓更多的熱愛著大自然的人們得以分享,從而喚起人們對自然、對生活更深的愛。因此,他們把這座美麗的、帶有傳奇色彩的山林看作是“中國的楓丹柏露”、“中國的巴比松”。

昆蟲的生活要講究氣候條件,畫的成敗也同樣取決於氣候環境。一九八一年深秋,冰泉和白樺來到了嚕哩河畔,要為那喀迷尼喀的紐帶——嚕哩河大橋造像。時值秋高氣爽的季節,空氣異常地明澈,一切景象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白樺趁興疾塗,用三小時的時間便成功地完成了這件寫生作品,這幅畫以暖綠色為主調,暗藍色的天空漂浮著朵朵白雲,堤岸和橋上閃動著忙碌的人影,岸邊那秋霜後的沼澤泛起的暖玫瑰色烘托著潔白的橋身,使得那高大雄偉的大橋越發顯得典雅與莊嚴。整個畫面充溢著一種熱情向上的氣氛。這幅畫在他們喀迷尼喀風情繫列中,被稱為佳作(《老萊大橋(嚕哩河上的橋)1981-14-033》)。

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嚕哩河上的橋》

【黑龍江·訥河·老萊】

布面·油彩34.5*46cm

1981.9.12

1981-14-033

幾年來,他們以西方繪畫大師們的作品為典範,嘗試著研究與借鑑大師們的繪畫理論和技巧,從中體味著大師們的藝術真諦,以求能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在不斷地實踐中,逐漸地選擇了同他們的個人特質相吻合並被視為偶像的畫家。如冰泉特別喜歡德拉克洛瓦那熱烈並富有陽剛氣的繪畫,庫爾貝的剛正豪放;籍里科那嚴謹的繪畫氣質與風格,而在技法上他卻偏重於後來的印象派。白樺則十分迷戀於提香的古典美;格里高列斯庫的簡約、率真的美,柯羅那神秘的溪光林影;蘇里柯夫的色彩和諧;列維坦那孤寂、嚴肅的繪畫觀,以及梵高那種對繪畫、對生活的熱愛與真誠……然而,在偏愛之中又存有共性,他們幾乎同時選擇了康斯太勃爾、倫勃朗和柯羅的繪畫方式和生活宗旨,他們要在對大自然的愛與求中,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塞岡提尼式的畫家。

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清明時節》

【黑龍江·訥河·老萊】

寫生·紙·水粉 26.8*26.3cm

1988.4.10

1988-14-114


幾年中,他們一直堅持業餘繪畫,辛勤探索。在生活上節衣縮食,餘出錢來買繪畫用品。大部分的繪畫用具都由自己來做。他們在一起繃制畫布,籌備旅行,佈置展覽,一起克服各種難題,共同抵禦生活帶給繪畫事業的衝擊。多少個黎明、多少個夜晚他們都在一起度過,一起談論繪畫,談論人生,談論事業與前程,雖然年齡相差十幾歲,但在繪畫事業上他們卻情同手足,是難得的知音。

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翻過的麥田》

【黑龍江·訥河·老萊西山】

寫生·紙·水粉 38*15.3cm

1988.8

1988-29-122


為了開闊視野,提高藝術素養,直接向西方大師們取經問髓,冰泉曾用近半個月的時間乘車船,經往返七八千里的路程,先後到上海、北京,“搶看”《法國250年繪畫展覽》,由於經濟窘迫,使得這次旅行歷盡了艱辛,去時勉強湊集了一百元錢的食宿旅費,回到家時,僅剩下了兩角錢。自帶的乾糧,直吃到發了黴,才把最後的一張餅,拋到了海里,探索的道路充滿了艱難。然而他們卻深信這確是一條充滿著快樂與希望的路,他們要沿著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他們在不斷地探索與追求中逐漸地悟出了這樣的一個生活道理:不要追求名利和暫時的快樂,對待事業要勤懇,對生活要誠摯,含辛茹苦無怨無悔地工作,最終會使願望變為現實。



《獻給生活》何樹海藝術旅程第一輯

1974-2012(電子版)

何樹海 著


更多相關推薦:

一幅描繪生活真情的畫,讓我愛上油畫、愛上美妙的大自然

美麗的鴨綠江畔一一中國象道藝術同盟2015吉林集安寫生作品展

追尋遠去的記憶——用稚嫩的文字與畫作記錄美好的童年

2012初識嶧山後,她的美,讓我八年來從未間斷對她的描繪

終於如願搬上畫布!海濱城市美麗青島,她的魅力讓我沉醉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