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時隔221天,全國單日票房再破億(這個數字最終落到了1.5億),《八佰》貢獻了其中的88.1%;很多人因它而重返電影院。

坐在電影院147分鐘,看完《八佰》,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它將是華語戰爭片的一個新標杆。用導演吳京的話來說:“它讓中國戰爭電影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雖然我們拍過很多根據史實改編的電影,但在還原戰場的真實質感,通過小人物視角直面戰爭、深入探討戰爭人心的狀態,我們一直缺一部《八佰》。

《八佰》取材於淞滬會戰時期非常熱血、也非常提氣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在一個小小四行倉庫,四百多名戰士與敵軍周旋四天四夜。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影片質感

作為亞洲首部全片使用最頂尖的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大片,《八佰》呈現出了更細膩、更真實的畫面,讓影片更具臨場感。

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滿地焦黑的廢墟,烏鴉、老鼠在屍體之間流竄,這是戰後餘韻;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沒有主角光環,子彈和炸彈炸飛的玻璃碎片,隨時能奪走任何一個人的生命;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沒錯,在真實的戰爭中,哪有那麼多的主角光環?表現英勇,就意味著更大概率的犧牲;這樣的戰場上,急忙、慌亂、恐懼才應該是一個人的本能反應。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被逼入絕境的普通人

戰爭場面的極盡逼真,並非只為追求觀影爽感。實際上,導演管虎展現戰場的殘酷本質,是為角色刻畫而服務的。

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能夠提供庇護的只有四行倉庫。南面,有蘇州河的阻擋,更有租界士兵的持槍相向,是不可逾越的高壓線;北面,已被敵軍佔領。微妙的是,這場戰爭還有不少的觀眾,河對岸的民眾在看,各國媒體、使團都在看。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故事的主角卻是一群被臨時收編、強行被徵用的普通人。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是個老兵油子,百戰偷生,只想賺足軍餉孝敬老孃;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是個靠算數和算卦謀生的賬房先生,為了保命使盡渾身解數;姜武飾演的“老鐵”,相比於打仗,他更願意回家守著自己的老婆孩子熱炕頭;歐豪飾演的“端午”,是個從沒摸過槍的農民,來上海只是想看看大城市是什麼樣,對戰場更是充滿恐懼……他們會怕死、想求生、有人懦弱、有人恐懼……每個都不完美,每個都是個很普通小人物。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但影片就是通過這些人的視角來審視這場戰爭的。戰場越殘酷,他們越知道戰爭的恐懼和生命的可貴,越讓人對他們做出的抉擇感同身受。

不可能打贏的戰爭,幾乎必死的結局,抉擇的其實就是個人生死和信念的博弈。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從小了看,他們是被逼入絕境的孤軍;

從大處瞧,他們是中國戰局面臨困境時,需要向外界亮劍的重要一步棋。

絕境下,這群懦弱麻木渾身缺點的人,被激發出了血性。

轉折點是為了破敵軍的鋼板陣,戰士渾身綁滿手榴彈,與敵軍同歸於盡的場面,無法不令觀眾動容——銀幕裡的看客們轉變了態度,銀幕外的觀眾流下了淚水。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能自保的人,不再只想著自保

能逃命的人,不再只顧及生死

這個轉折點,其實蘊含著導演對人性深刻的洞察力。

戰爭打響之初,絕大多數民眾是真正的事不關己,他們見慣了國軍的潰敗,根本就沒想摻和,只想著趨利避害,過自己的小日子。參戰的老算盤、老鐵、端午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都在想著保命、逃命要緊。

參戰的人,為逃命使盡渾身解數;對面觀戰的人,該唱響唱戲,該打麻將打麻將;生怕這場戰爭對自己產生牽連。其中一個鏡頭很是明顯,為賭場看門的青幫子弟刀子,在對面釋放毒氣彈時,果斷關上了門,不想為門口的人提供一點兒庇護。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最終戰爭、絕望、死亡,促使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被激發,這些普通戰士的血性被激發,圍觀者的家國情懷也同樣被點燃。

刀子寧願付出生命,也要給對面的戰士送電話線,民眾募捐,學生參軍……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到影片最後,最早用望遠鏡觀察對面戰況的大學教授,拿出了自己的存槍,打向了敵軍的狙擊手;曾經覺得戰爭和自己沒有關係的蓉姐,給戰士們送去了稀缺的藥物;百姓們推翻了租界圍擋,紛紛伸出了雙手,去迎接自己的英雄。


能自保的人不自保,能逃命的不逃命,《八佰》的反轉你看懂了嗎?

與其說,這是一場四百勇士與敵軍的戰鬥;不如說這是一場態度,信念與個人生死利益的博弈。

圍觀者從只想著圍觀自保,到拿出實際行動;“羊拐”、’“老鐵”、“端午”等壯士從只顧及生死,到為了民族大義,或選擇掩護後撤、或坦然護旗,都作出了自己明知是必死的抉擇。

《八佰》可謂是用“戰爭的瓶,裝著人性的老酒,每一次咂摸似乎都有不同的味道”,它能讓我們一次次熱血沸騰,用那個我們熟悉的故事,講出了不一樣的信念內核!這樣的《八佰》你讀懂了嗎?一起再刷一遍唄,相信這部管虎十年磨一劍的大製作,還有更多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