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文 | 浮世繪t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我一路光著腳走來,哭我沒有一雙鞋,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


——乙武洋匡


01 出生


他出生於日本東京,命運之神彷彿給他開了一個玩笑,他自幼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無軀幹、無雙手、無雙腳,只有一個身體及一個頭,這是一個多麼不幸的事實啊!


醫生怕他的母親受不了打擊,在他出生一個月後,才把他抱到母親的身邊。沒想到,母親在見到孩子的一剎那間,一把將他抱起,連聲說道:“這就是我最可愛的小乖乖啊!”


在幼年的生活中,母親從沒有把他當成殘疾人來看待,她給了他與常人一樣的早期教育,在家人與老師的幫助下,他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以頑強的毅力與樂觀的心態接受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手術。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02 求學


到了求學的年齡,坐在輪椅上的他不知道有沒有學校願意接受自己。要找到一個能夠接受他的學校可謂比登天還難,他的父母費盡心思想為他找一所普通學校,以便讓他像普通孩子那樣去學習。


父母不願意讓他接受養護學校的教育,千方百計想讓他接受一般教育。可是,這一願望要想實現異常艱難。


首先,公立學校原則上不接受殘疾兒童入學。隨後,他們聯繫了可以接受殘疾兒童入學的私立學校,但面對這樣四肢全無的學生,所有學校一概拒絕。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有一天,他們家收到一張入學體檢通知書,是一所已拒絕過他的公立學校寄來的。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他的父母滿懷希望地撥通了這所公立學校的電話,詢問相關情況。出乎意料的是,這所學校負責人表示自己並不知道他是一個重度殘疾兒。在他父母苦苦哀求下,終於,校方同意讓孩子到學校裡去面試一下。


於是,父母帶他來到了這所學校。正值開學期間,校園裡,朝氣蓬勃的孩子們跑來跑去,嬉笑打鬧聲此起彼伏。他手搖著輪椅,很有禮貌地穿過人群,母親看到他沉著冷靜的神態,更堅定了他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的信心。


所有的檢查結束後,母親帶著他來到校長室。經過和校長達數小時的溝通交流後,校長勉強同意了。但是過了不久,學校卻決定暫緩他入學,理由是至今未有先例讓重度殘疾兒童接受一般教育。他們剛邁出幾步 ,重新回到了起點。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父母不願放棄,他們數次去學校找校長進一步交涉。學校表示他們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母親便把他帶過來,讓大家見證一下他的能力。


他側頭把鉛筆夾在臉和殘臂之間,一筆一劃地寫字;把盤子中的刀叉交叉起來,靠著殘臂的平衡用力,從盤子中取飯;把剪刀的一邊銜在口中,用殘臂捧住另一邊,輕輕搖動著頭部剪紙;用臀部和殘腿的交互動作,在地上一步步地挪動。


大家目不轉睛地看著他,他每完成一個動作,周圍人不時發出陣陣驚歎聲和歡呼聲。


就這樣,他憑著父母愛的鼓勵與自己的頑強拼搏,他終於能夠和一般人一樣讀書了。他忍受著常人想象不到的各種困難,一路順利,完成了學校教育,並且考上了早稻田大學。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03 出書


他自強不息,並且熱衷於公益活動,他的感人事蹟曾激勵了無數像他一樣的殘疾人,或在痛苦深淵中的人發憤圖強。


1997年,他出版了自傳《五體不滿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轟動,他積極樂觀的性格和百折不撓的頑強毅力,感染了無數人,大家紛紛稱讚他是一個創造了奇蹟的人,是一個傳奇式人物。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他說:“既然有殘障者做不到的事情,應該也有隻有殘障者才做得到的事情,上天是為了叫我達成這個使命,才賜給我這樣的身體。”他樂觀開朗的性格,臉上始終帶著笑容,感染了無數和他一樣深處逆境中的人,大家紛紛表示要向他學習。


2005年,他在東京新宿區擔任公務員。2007年3月,他考取了小學教育二類證書,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


他於2001年結婚,妻子是大學學妹仁美,並在2008年1月4日為他生下第一個孩子。


他就是日本勵志作家乙武洋匡。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04 啟發


乙武洋匡是一個強者,他做到了只有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


著名作家斯科特·菲茨傑拉德說,如果你足夠堅強,你就是史無前例的。


他以堅強的信念,非同尋常的毅力,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事情,影響了全國乃至於全世界。


他憑藉著自己非凡的能力和超乎常人的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給予了自己生命一張最滿意的答卷,成為人生贏家。


他身殘志堅,頑強的拼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殘疾人在默默地生活著。有人認為他們患有殘疾,行動不便,必須要有專人去照顧,他們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可是,有許多殘疾人不信這些閒言碎語,他們沒有被疾病打倒,只相信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他們自強不息,做出了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比如,眾所周知,霍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在牛津大學的最後一年,他發現自己的行動變得笨拙緩慢,說話也含糊不清。面對疾病,霍金沒有退縮,從不認輸。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他行動不便,就用輪椅代步,說話不清楚就用特別的方式與人溝通交流,最終霍金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巨大成就,成為了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還有我們熟知的張海迪,她出生於濟南,小時候,因為患有脊髓血管瘤疾病,不幸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覺。


面對如此殘酷的命運,時年才5歲的張海迪沒有一蹶不振,或者沉淪下去得過且過,而是選擇了自強不息。


她自學針灸,還自學英語、德語、法語等各種語言,攻讀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後來,她潛心文學創作,寫出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代表作,成為了一名作家。


現在,她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兼全國政協常委。


《五體不滿足》:他無雙手無雙腳,他說我做殘障者才能做到的事情


殘疾人勵志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身殘志堅的人,他們沒有被不幸的命運扼住咽喉,而是選擇發憤圖強,自強不息,為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時不退縮,而是從容不迫,堅強面對,這才是一個人對待生活應持有的態度。


你的想法如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END


作者介紹:@浮世繪t,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熱愛生活,專注讀書,每天分享優質情感故事,讀書 感悟等,願為您分憂解難,讓您感受人世間的溫暖與美好……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嚴禁抄襲。歡迎點贊、評論、留言、轉發。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