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一首小詩,道盡了他的無奈,也道盡了成年人的無奈

一流的詩人,命運多是坎坷,而世間流傳的名篇,也多是前人在窮困之時,所抒發的情感之辭,這便是所謂的“詩窮而後工”。諸如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皆是如此,這些詩人若是一路升官,安穩的做到朝廷大員,或許便沒有了那些對人生的感悟。

柳宗元一首小詩,道盡了他的無奈,也道盡了成年人的無奈

這個道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淹。江淹前半生坎坷,寫出了被譽為“千古絕調”的《恨賦》、《別賦》,是南北朝傷別賦的代表作。後半生他安居高位,便沒有了創作的氛圍,所以被時人稱為“江郎才盡”。

中晚唐時期,朝政腐敗,許多詩人都受到了排擠和打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柳宗元從小目睹了藩鎮之亂,經歷過顛沛流離,他一直想著為朝廷做些事。考中進士後,柳宗元加入了王叔文的改革,史稱“永貞革新”。

柳宗元一首小詩,道盡了他的無奈,也道盡了成年人的無奈

之後永貞改革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永州待了十年,度過了無數個悽風苦雨的日子,經歷了與至親的生死離別。十年後,柳宗元被召回京,他跋涉一個多月,來到了長安,沒想到又被權臣排擠到了柳州。

沒有辦法,柳宗元只得收拾行囊,又跋涉三個多月,到了柳州。為什麼說古代的官員害怕被貶謫到偏遠地區,很多人就是在趕路的過程中死去。或是染病不治,或許遭遇強盜,這種看似並不嚴重的排擠,實則是殺人於無形之中。

柳宗元一首小詩,道盡了他的無奈,也道盡了成年人的無奈

我們可以想象,柳宗元受了很多苦,他的朋友,也十分心疼他。一位叫做曹侍御的詩人,與柳宗元交好,他路過象縣,也就是今天的廣西象州,離柳州很近,想看看老友,但是二人不方便見面,曹侍御只能寫詩寄給他。

柳宗元見後,感慨萬千,寫了一首回詩《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一首小詩,道盡了他的無奈,也道盡了成年人的無奈

破額山就是柳州附近的一座山,或許在象縣和柳州之間。柳宗元望著山前的柳江,色如碧玉,緩緩流淌在兩地之間,優美如畫卷。遙想好友立在木蘭舟上,順流而下,可以吹著江風,看著山水。

柳宗元前兩句用的詞非常雅緻,碧玉、騷人、木蘭舟,這是對友人的一種美好寄託。同時又因為友人來訪而不能相見感到無奈,明明在就在臨近之地,柳宗元卻用了一個“遙”字。

春風無限,春光大好,可春中卻帶著無限瀟湘之意。何謂瀟湘之意?聯繫騷人、木蘭舟、江水等意象,可以猜測這是形容屈原被猜忌排擠的情形。這種迷離的意義,恍如鏡中月,水中花,似乎能看得到,卻又觸摸不到。

柳宗元一首小詩,道盡了他的無奈,也道盡了成年人的無奈

正因為如此,看著兩岸的楊柳,山水之間的蘋花,柳宗元想採一朵送給友人,可卻身不由己。此詩清麗簡練,言語雅緻,意境空靈,寫景優美,寫情真摯。所有對好友的相思,和處境的苦悶,都藏在了“不自由”三個字當中。

公元819年,柳宗元47歲,唐憲宗因裴度勸說,召柳宗元回京。但在這一年的十月初八,柳宗元病逝於柳州。

柳宗元一首小詩,道盡了他的無奈,也道盡了成年人的無奈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道盡了無奈,這不僅是柳宗元的無奈,更是成年人的無奈。一旦步入了社會,身上就揹負著許多責任,我們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就拿我來說,有位年少時非常要好的朋友,幾次路過這座城市,但因為工作忙,家中又有瑣事脫不開,連見個面吃個飯喝幾杯酒的時間都沒。

想必不少人有類似這樣的苦惱,像極了柳宗元一千多年前面對好友的嘆息:欲採蘋花不自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