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振興 | 諸城打造宜居宜業新農村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初秋時節,走進諸城市龍都街道西鄧戈莊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莊重古樸的進士坊,街道乾淨整潔,房屋粉刷一新,描繪精美的文化牆,讓人耳目一新,在讓百姓瞭解到歷史文化的同時,更潛移默化的傳遞著一種正能量。

“村容村貌變化大了,原來是有房子不規整、有住戶不整齊,現在經過一整治,牆是牆、屋是屋、街是街、路是路,俺這個村現在變化很大,又修上了牌坊,不光這個村村民說好,其他村的人也來參觀俺村,來看看這些景點。”居民李國華介紹說。

聚焦鄉村振興 | 諸城打造宜居宜業新農村
聚焦鄉村振興 | 諸城打造宜居宜業新農村

為加快建設美麗宜居新家園,西鄧戈莊村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依託清朝時期一門兩進士的歷史典故,打造了進士坊、文化一條街等人文景觀,提升村莊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村民的自豪感。

住得好只是諸城市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側面。該市立足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社區化兩大優勢,發揮縣域經濟強、龍頭企業多、城鎮化程度高的優勢,以推進生產園區、生活社區、生態景區“三區”共建共享為抓手,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產城融合、共融共生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農民在縣域內過上市民化生活。

產業旺則百業興。面對鄉村振興這一新時代課題,諸城市持續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社區化發展,引導工商資本下鄉,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完善互利共贏的利益分享機制,著力開拓農民增收新空間、新渠道。

作為密州農業公園的重要組成項目之一,華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高端果樹種植基地已初顯規模。產業園區建到家門口,讓當地居民有了“用武”之地。密州農業公園輻射3個社區,涉及18個自然村,致力於打造集商住、康養、農旅等多元化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農業公園。

“通過有序的土地流轉,實行產業規模化經營,發展集體經濟,增加土地的單位產出效益,以集體經濟的提升,反哺新農村建設,增強鄉村的自我發展能力。”華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志剛介紹說。

在諸城,由山東泰潤建設集團投資建設的龍湖綠源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建設龍湖綠園、舜耕綠園、白堊紀旅遊觀光生態園三大園區,發展起了冬暖式大棚、智能溫室大棚、露天蔬菜種植區、養殖區、休閒觀光采摘區等,經過幾年的發展,園區規模已達到5200畝,成為一個集生產、科研、展示、休閒觀光為一體的都市田園綜合體。

“我們堅持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戰略,全力打造消費者信賴的綠色健康有機農業品牌。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解決大量農村人員就業問題,推動當地農業經濟增效和農民增收。”龍湖綠園田園綜合體副總經理王培棟介紹說。

正在龍湖綠園園區內幹活的丁元友說:“反正這活一直不斷,大體收入一年在2萬元左右,很滿意,在家門口乾活,也不用出門。”

諸城市以現代農業“五化”發展和“三調兩提”為引領,以產業振興為重點,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創新推行“大區域多主體”“大園區小農場”等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民以土地、資金、資產入股,實施適度規模化經營,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推動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貫通,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式發展,增加農民經營性、財產性和工資性收入,撬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今年1—7月份,該市新增高效作物面積7.4萬畝,建設規模化、智能化養殖項目36個,聚力養殖業轉型升級,生豬、家禽存欄同比分別增長22.1%和21.7%,變疫情大考危機為轉型升級機遇,不斷賦予鄉村振興“諸城模式”新內容、新內涵。

閃電新聞記者 楊蕾 通訊員 李芳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