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前瞻规划思路【原创】

评估“十三五”文化规划成果,确定“十四五”文化规划方向,是进入2020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需要集中力量推动完成的战略工作。在“十三五”规划渐进尾声之际,评估“十三五”规划成果,聚焦“十四五”文化经济发展思路与规划纲要,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亟需攻克的重点之一。

一、问题提出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山东省文化发展为重点研究区域,以文化发展供给侧、需求侧及产业结构为切入点,建立具有多属性决策的文化发展规划评估理论方法和体系,评估文化发展目标、发展速度与效率,解析文化产业结构、空间业态布局,并在此基础上科学预测“十四五”文化发展能力,进而提炼文化发展规划制定的新视角、新范式。

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技术、政策等环境正发生显著变化,将直接影响未来文化发展趋势、阶段特征和重点任务,文化发展规划的科学设计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以文化供给侧、需求侧及产业结构为改革对象,在形势、条件、规则“三变”叠加的国际环境下,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践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中,以释放文化生产力为导向,设计符合系统演进规律的文化发展多维路径和创新模式,推动形成物质组合、要素集合、环境契合、功能整合的文化发展生态系统。

二、研究方向

思路一:制定文化发展总体规划评估总体框架。完善的文化发展总体规划评估框架是在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一系列流程中增加评估、反馈及修改环节,使文化发展总体规划真正成为公共政策的科学引领,由蓝图式规划向过程式规划演变。

思路二:明确文化发展规划重点评估核心内容。以规划评估的实效性和前瞻性为研究视角,把握文化发展规划实施效果、发展趋势的重点及目标,对文化发展的宏、中观背景,远、中期目标,发展速度与效率,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和空间布局及“十四五”文化发展能力等进行重点评判,解析评估体系的基本特性及核心指标。

思路三:解析文化发展规划效果评估层次。分析我国及山东省文化发展规划评估现状,明确制定科学性、体系化的规划评估范式,构建以“价值—目标—手段—执行”为指导的评估效果框架,实现价值层面提出问题、政策层面建立目标、目标层面聚焦方法、执行层面突出效果的理论及实践体系,并以效果为目标落地的最终层级,解析并完善逻辑清晰、覆盖全面、操作性强的评估效果层次结构。

思路四:制定多属性决策产业绩效评估方法。分析我国及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梳理文化产业绩效评估研究现状,建立创新的文化产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度量细则,为科学、客观评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绩效提供新的方法途径,并进一步提出推动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优化内涵发展的相关对策。

思路五:明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新视角与新范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经历了预热期、初创期、高速发展期、提质增效期等多个重要阶段,逐步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高质量、高层次、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聚焦“十四五”文化发展的改革、全局、动能、供需、分化等关键词,在规划的新愿景、新导则和新范式上提出可借鉴的科学思路。

三、思路观点

第一,我国文化发展规划评估体系的构建应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坚持系统化、科学性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双向指标相结合原则;

第二,文化发展规划评估要突出实效性与前瞻性,紧抓评估核心内容,既要充分覆盖对发展规划本身的评估,也要全面考虑对文化发展态势的预期评判;

第三,建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效果评估模式,要科学测量考核成效模式、规划目标一致等各项指标,实现整体效果与局部效果相结合,重点审视规划制定的合理、可行性及体制、机制上亟需优化的空间;

第四,“十四五”文化规划应跳出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及产业之间的边界和局限,树立文化发展价值共同体的新愿景,围绕产业、要素、区域三个层面持续探索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并以此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在管理职能、产业、市场与服务等端口的融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文化治理体制。

聚焦“十四五”前瞻规划思路【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