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大家都在為學生做點什麼,我也盡一份微薄之力。看到的家長,一定問問初中孩子需不需要哈。

部編版八年級(下)所有文言文加點字對應解釋及翻譯拿去。


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划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芳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漁人對此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隱隱約約似乎有點光亮。漁人於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 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裡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安閒快樂。

那裡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就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起來。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裡人告辭。村裡人囑咐他說:“這裡的事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驟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說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涼。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周圍什麼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魚兒靜止不動,忽然又向遠處遊走,往來輕快敏捷,好像和遊人一同歡樂 。

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裡。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同遊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已,一個叫奉壹。


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能夠在直徑一寸左右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贈送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於赤壁之下的情景。

  小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高度約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闢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它就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幅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象在說什麼似的。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體,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裡。佛印極象彌勒佛,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與蘇、黃不相類似。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槳。槳的左右各有一個船工。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髮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茶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象在聽燒茶的聲音。

  那隻船的較平,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書的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人五個,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啊,技藝也真是神奇啊!


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裡;鯤變化為鳥,它的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長几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雲,這隻鵬鳥啊,海水運動時將要飛到南海去,這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時,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它離開北海是憑藉著六月的大風。”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在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譯文: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雖有佳餚》譯文:

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命》說“教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幹的人(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單敬愛、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疼愛、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財貨,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並非自己想私藏);(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力氣,憎恨它不出於自己,但願意多出力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門從外面帶上而不關閉)。這就叫作“大同”社會。


部編版8下文言文加點字預習資料都在這  #新作者扶植計劃 第二期#


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