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16戰隼戰鬥機

美國F-16戰隼戰鬥機

NO.7 美國F-16“戰隼”戰鬥機

F-16戰鬥機綽號“戰隼”(Fighting Falcon),是美國通用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一款輕型多功能戰鬥機,為美國目前現役主力戰機之一。

美國F-16戰隼戰鬥機

F-16三視圖


美國F-16戰隼戰鬥機

研發歷史

F-4戰鬥機在越南戰爭中欠佳的表現催生出了F-15戰鬥機,雖然該機性能優良,但並未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一群相當有影響力的人自稱為戰機黑手黨,認為F-15的發展方向是錯誤的,其龐大的體型和高昂的成本不利於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他們認為應當研發一種具備極高運動能力的輕型戰鬥機。於是,美國空軍開始發展輕型戰鬥機計劃(LWF),從而與難以大規模生產的F-15形成高低搭配。通用動力公司的YF-16與諾斯羅普的YF-17在概念設計階段脫穎而出。1975年1月,美國空軍選中了效能更佳的YF-16,而且承諾可以以較便宜的成本製造和維護。1992年12月,通用動力公司宣佈將F-16的生產線賣給洛克希德公司。YF-17則被美國海軍選中,後來發展為F/A-18戰鬥攻擊機。

美國F-16戰隼戰鬥機

YF-16驗證機


美國F-16戰隼戰鬥機

F-16並排排列在機場跑道


F-16於1974年2月2日進行首飛,1978年開始服役。第一代F-16有單座的A型和雙座的B型兩個型號。除美國空軍外,比利時空軍也成為該機的第一批用戶。F-16也成為一種同時被部署在國內和海外的美國戰機。

進入20世紀80年代,改進電子設備和發動機的C/D型誕生了,之後又出現更新的E/F,目前最新改進型為F-16V。

主體結構

F-16戰鬥機為單發動機的多種任務戰術飛機,該機的總體佈局採用了隨控佈局中的“放寬靜穩定度”技術,減小了尾翼尺寸,並結減小量和阻力,大幅改善了飛機的操縱性,具備優良的機動能力。

該機的機身採用半硬殼式結構,外形短粗。機翼為懸臂式中單翼,與機身採用翼身融合體形連接,平面幾何形狀為切角三角形。展弦比約為3.0,前緣後掠角40度,相對厚度約4%。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可收放在機身內部。

F-16戰鬥機的座艙視野非常良好,駕駛艙內裝有零-零彈射座椅,為30度斜躺,而非一般的13度,可以輔助飛行員對抗G力。飛行控制桿也並非在傳統的兩腿之間,而是設計在飛行員的右手邊位置,這種設計可用來輔助在高G值時轉彎。此外,駕駛艙中還設有抬頭顯示器,以顯示重要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