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越好的人,都做到了三件事

越過越好的人,都做到了三件事

人生路漫漫,如何做人做事、與人相處,從來都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金纓曾言:“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若想此生俯仰不愧天地,捫心不負人負己,但需做到三件事即可:做人乾乾淨淨、行事有始有終、與人相處分寸有度。

做人要乾淨

《左傳》中曾記載一則故事:

春秋時期,子罕任宋國司城,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及監督手工業奴隸等事務。

宋國有人得了塊美玉,將之獻給子罕,子罕拒絕了對方。獻玉之人說:“我已將它給玉匠鑑別過,玉匠認為這是件珍寶,我才敢獻給您。”

子罕回道:“我把不貪財作為珍寶,你把玉石作為珍寶。如果我接受了玉石,我們都會喪失了珍寶,還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寶,方是各得其所。”

獻玉之人又道:“小人帶著玉石,必定不能安全回鄉,把玉石送給您,才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

子罕聽聞,便將獻玉之人安置在自己的管轄地,請玉匠將玉石雕刻成寶玉,賣出好價錢之後將錢悉數交與獻玉之人,這才讓他返鄉。

此事被宋國人知道後,人人都欽佩子罕為人。

而子罕也憑藉其潔身自好、修身潔行,成為宋國有名的賢臣。

《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正容體者,必定愛乾淨,儀表整潔,使人賞心悅目;齊顏色者,必定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靈如鏡無塵埃,讓人心悅誠服;順辭令者,必定心中有愛、行中有善,思想光明無垢,令人欽佩有加。

作家餘華曾說過:“只有乾淨的眼睛才能看見靈魂。”眼乾淨,才能看見秀美的風景;心乾淨,才能擁有純真的感情。

元代馬致遠則說:“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做人乾淨者,行事光明磊落,心中純潔無愧,不算計不謀害,凡事心安理得,成就自在人生。

乾淨,不僅是做人的底線,也是一個人最好的涵養。

越過越好的人,都做到了三件事

做事有始終

《荀子·修身》中雲:“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這句話告訴我們:道路雖近,不走就不能到達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成功往往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時身形矮小、其貌不揚、言語遲鈍,有痴呆之相。

可左思讀過班固的《兩都賦》與張衡的《兩京賦》之後,深受啟發,決心撰寫《三都賦》,將三國時期的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及吳都南京都寫入賦中。

聽聞消息的人都譏笑他,覺得他粗俗不堪,簡直是異想天開。而他卻根本不理會外人的羞辱,毅然投入到寫作當中。

他多次登門求教於曾遊歷各地的前輩,得以熟悉山川、物產及風俗人情,並前往實地察訪收集資料,然後在一間鋪滿書紙的房間晝夜苦思冥想、推敲詞句。

期間,即便遭遇各種難題,但他始終初心不改,歷經十年,終於完成了《三都賦》。

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這就是“洛陽紙貴”的典故由來。

《詩經﹒大雅﹒蕩》中有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人們最開始做某件事時往往熱情高漲。可隨著時光流逝,熱情降溫,若不能保持初心,最後事情必定是不了了之。

老子亦於《道德經》有言:“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一個人若想在某個領域取得卓越非凡的成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反覆錘鍊才行。而事實卻是,很多人還沒達到需要拼天賦的時刻,就已經選擇了放棄。

很多事情,並非敗在有多難有多苦,而是敗在有始無終,不能堅持到底。

如若能夠自始至終、一如既往的努力,持之以恆、慎終如始的堅持,最後,必定能夠成功。

相處有尺度

弘一法師晚年病逝前曾寫下一首詩:“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他認為,人和人的感情,清淡如水就好,這樣的關係,才能夠維持的久。

保持適度距離、張弛有度的交往,才愜意。

楊絳在入振華女中讀書之前,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地上過學。

因楊絳一頭短髮,且氣質與蘇州本地學生不同,引起了同在女中讀書的費孝通的注意,兩人交集雖不多,費孝通卻將她放在了心上。

成年後,費孝通向楊絳表白,遭到決絕後,費孝通退而求其次,詢問兩人是否能做朋友。

面對對自己有好感的費孝通,楊絳明確表示:“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費孝通無奈,只得接受了楊絳的忠告,最終成為了楊絳夫婦的朋友。

錢鍾書去世之後,面對前來探望自己的費孝通,楊絳一語雙關:“樓梯不好走,你以後也不要再‘知難而上’了。”

在男女相處方面如何把握好尺度,楊絳先生的做法堪稱楷模:既然無心,便說清楚、道明白,有禮有節不讓對方難堪,卻也不給對方無謂的希望。

其實,生活中,與任何人相處都需有尺度:

《弟子規》中有言:“親有過,諫使更。”意指,與父母相處,需孝敬,並非愚孝,對則聽之,不對,則勸諫。一味順從,只是愚孝,而非真孝。

《易經》中有云:“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意指,與上級相處時不要諂媚阿諛,與下級相處時不要隨意輕慢。

人與人之間都有一條看不見的“界線”,相處時有分寸,方能不越過此線,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生活不易,修身無止境。

願我們做一個乾乾淨淨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願我們做一個行事有始終的人,小水長流能穿石,鐵杵長磨能成針。

願我們做一個與人相處有尺度的人,說話行事有分寸,不欺人不自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