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中的港口灣水庫,真的固若金湯麼?

洪災中的港口灣水庫,真的固若金湯麼?

近幾天的洪災,弄得寧國又人心惶惶。

道路沖毀,橋樑垮塌(旌德),山體滑坡,農田被淹,房屋進水,洪水來襲的各種視頻和畫面觸目驚心,在社交媒體也如洪水一樣氾濫。鄉鎮街道漫水和城市局地內澇,相較茫茫無邊滔滔而來的渾濁洪水,反而無足輕重了。人們知道,更大的危險是失控的降雨在廣袤山區匯聚的洪流,會以巨大的衝擊力橫掃地處低窪地帶的鄉村,損毀基礎設施,房屋農舍,弄不好,還會造成人員傷亡。

尤其是昨天,防汛指揮部把應急響應級別連續提高,並且預警上游洪峰抵達河瀝溪的時間,形勢空前嚴峻,氣氛空前緊張。

好在有驚無險,雖然局部地區水勢兇險,部分山區鄉鎮發生內澇和其它地質災害,但像去年那樣毀滅性的慘烈洪災,並沒有上演。

昨夜,好多人擔心今天的高考能不能正常進行,萬一水情失控,再次入侵校園,那要臨時調整考點,恐怕來不及了。

去年由“利奇馬”颱風導致的“810”洪災,地勢相對低窪的新寧中就沒能倖免,洪水退後校園裡一片狼跡,泥濘不堪。好在那時高考已結束兩個多月。

洪災中的港口灣水庫,真的固若金湯麼?

但今年安徽歙縣的高考,就沒有寧國這麼幸運了。因為洪水,到上午10點,2000名考生只有500名考生到達考點,有的學生還是坐船才到考點的。上午的語文和下午的數學考試,只能延期舉行。

高考科目因洪澇災害而被迫推遲,即使放在全國,也極為罕見。

它完全有可能發生在寧國,只是,所幸並沒有發生。

但洪災的潛在威脅,它所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壞,也許比高考科目延期舉行更為嚴重。僅是去年“810”洪災,給寧國直接和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幾十億(如果沒記錯,應該超過二十五億)。財產損失之外,有些家庭永遠失去了親人……

比起二十多年前的“630”洪災,“810”洪災規模更大,破壞更甚,而這還是在修建了港口灣水庫之後。如果沒有港口灣水庫,那麼“810”洪災的後果,不堪設想。每逢洪災來襲,就有好多人發自內心地感嘆,幸虧寧國修了港口灣水庫,減輕了很多洪澇災害,否則還不知要淹到什麼程度。

洪災中的港口灣水庫,真的固若金湯麼?

那麼,港口灣水庫安全嗎?

安全,非常安全,當初興建,也主要是為了防洪,是按防洪的高標準建設的。

那麼,如果這次曠日持久的大規模大範圍降雨又恰逢類似於去年“利奇馬”那樣的颱風來襲呢?還安全嗎?

……

7月4日下午,進入雨季以來,港口灣第一次開閘洩洪。

昨天上午8時,防汛指揮部發布公告,把洩洪量從300M/S增大到600M/S(不含發電量)。當時,已下了半夜的大雨仍傾洩如注,沒有停歇,應該在10點到10點半左右,雨勢才有所減弱。

洩洪以騰出庫容,是為了容納後續的降水。天知道後續還有多大的降水。

如果在現有降水的基礎上又禍不單行,再疊加一場不期而遇的颱風,導致更大規模和持續更久的降水,下游河道沒有空間承受港口灣水庫洩洪,那會導致什麼後果?超量的蓄水對在群山中顯得特別纖細的壩體會不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破壞?

後果不堪設想。

洪災中的港口灣水庫,真的固若金湯麼?

由天氣造成的自然災害是個概率事件。極端天氣本身是個概率存在,並不會每年都發生。

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這個概率似乎在增大,全球各種極端天氣造成的巨大災害頻繁上演。

近幾年本地區的洪澇災害,一輪接著一輪。2016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宣城水災肆虐,損失超20億;三年之後寧國就發生“810”洪災,損失更大。才不到一年時間,包括寧國在內的本地區各縣市又面臨洪災的巨大威脅。

連續大規模降雨疊加颱風來襲的概率,很低。但隨著極端天氣導致的洪澇災害近幾年變得頻繁,其同時疊加颱風來襲的概率也在悄然增加。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碰上了,就可能導致遠比“810”洪水更恐怖的災難。

2016年7月5日,也就是宣城發生洪災期間,港口灣在圍困了2.56億立方米洪水後,洩洪了。7月7日又連續兩次加大洩洪量,當時官方沒有公佈突然加大洩洪量的原因,但估計與那年的颱風“尼伯特”迫近有關。而當時,下游地區還在搶險救災。

洪災中的港口灣水庫,真的固若金湯麼?

那麼,如果要提前預防可能發生的更嚴重的洪澇災害,港口灣水庫的壩體,有沒有必要進一步加固?加高或加寬?

但願是杞人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