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王安石作為古代政治家與思想家,會給人一種嚴肅之感。

他特立獨行,所以不經意間倒讓他顯得十分有趣。

王安石出生在北宋年間,字介甫,唐宋八大家之一。

比起其他文人的失意,他在仕途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春風得意。

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王安石是一個自信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作品。

有一次將剛寫好的詩文給蘇軾看,蘇軾看了以後,指著:“積李兮滴夜,崇桃兮炫晝”稱讚這樣的詞句,在屈原宋玉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了。

面對這樣的稱讚,王安石覺得名副其實說道:“非子瞻見諛,自負亦如此”。

他對自己的作品要求十分嚴格,最起碼要做到與眾不同。

有一次朋友劉貢甫來家中做客,正好王安石去吃飯了,劉貢甫就在書房裡他。

看見桌上,還有他未成品的文稿,就想惡作劇逗逗王安石,很快把文中的內容默記於心。

王安石吃完飯過來,倆人就聊起來了。

王安石就問道:“近為文否”。

劉貢甫回到說:“近作《兵論》一篇草創未就”。

王安石就接著問寫了些什麼,劉貢甫就把剛剛他看到的內容大概說了一遍。

當時王安石沒有說什麼,後來等他走了,就默默把桌上的文章撕掉,他認為,寫出跟別人一樣的東西,過於普通。

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其實他不僅在作品中追求與眾不同,在生活中,他也是個特別的存在。

王安石在朝中有實權,兩次拜相,官職從來不低,到了這樣的位置,很多人都會去享受生活,錦衣玉食是最低要求,但他沒有變的金貴起來,只要吃飽穿暖就行,生活十分粗糙

有一次上朝時,神宗突然發笑,王安石不解,退朝後他問神宗為何發笑,一旁的王禹玉告訴他鬍鬚上有蝨子,原來在上朝的時候,蝨子從他衣領處爬到鬍子上。

王安石就讓人把蝨子抓住,王禹玉笑他:“屢遊相須,曾經御覽,未可殺也,或曰放焉”

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這樣的趣事不算少,王安石不喜歡洗澡,也是旁人熟知的事情。

他對個人衛生與衣著並不上心,就連吃飯也是隨便。

都說“口舌之慾”,愛美食是中華的優良傳統,然王安石並沒有繼承這一點。

有一次朋友送了很多獐的胸脯肉來府上,王夫人不解,問他原因,對方說王大人很喜歡吃。

王夫人更是不解了,別人不瞭解,她還能不知道嗎,王安石從不挑吃,他人難以下嚥的食物,他都能吃得香,也從未說過偏愛什麼食物,所以就問對方如何看出來。

那人說,上次吃飯,別的菜都沒動筷子,唯獨這個獐的胸脯肉吃完了。

王夫人又問這個獐的胸脯肉在什麼地方,那人說:“在近匕箸處”,也就是靠近筷子的地方。

聽到這話,王夫人笑了說道:“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

知王安石者莫過於王夫人,果不其然,那個放在筷子旁的菜又被吃光,而其他地方的菜就沒動

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雖然王安石喜歡特立獨行,在生活中也比較怪異,但他卻很有同理心。

宋朝之前雖然是唐朝,但卻沒有他們開放的氣息,女性地位尤低。

宋朝律法就言明,如果女子要和離,不僅要挨板子,還要坐牢,除非夫家主動放人。

王安石的次子王旁,結婚後生了一個兒子,但他總覺得兒子不像自己的,還想著殺掉他。

孩子在一驚一嚇中夭折了,夫妻倆也總是吵架,後來查出王旁有“失心瘋”,王安石就沒有追究兒媳婦過錯,就讓他們和離。

因為那時候女方和離,閒言碎語很難聽,再嫁也難,所以王安石就幫兒媳婦挑選丈夫。

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東軒筆錄》中是這樣記載:“雱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竟以悸死,又與妻日相鬥哄,荊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婦無罪,欲離異之,則恐其誤被惡聲;遂與擇婿而嫁之”。

原文中的“霧”是王安石長子王霧,不過這篇文章開頭卻寫到:“王荊公次子名霧”,所以到底是次子還是長子王霧,必有一處是錯誤。

不過後人在其他文獻中發現,王安石幫次子王旁的妻子擇婿。

在那個一時期,王安石有此同理心,是非常難得的,他一生正直清廉,不諂媚,不會剷除異己。

這是他的優點,但後來也敗在這個優點上,但他高尚的精神,永存於世。

怪人王安石:兒子沒有去世,為什麼要幫兒媳婦重新挑丈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