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4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的“稻蛙共生”綠色種養基地,只見方圓幾十畝的基地被白色的紗網整齊劃分成一塊塊“格子間”,青綠色的水稻正在育苗中。據該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卓張勇介紹,這是村裡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的“專業合作社”,開拓“以稻養蛙、以蛙護稻、稻蛙共生”的綠色生態立體農業新模式,而該村具備這樣特色產業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還有幾家。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村兩委深入貫徹國家各項扶貧措施,緊抓產業扶貧,因戶施策、分批實施,鼓勵和引導貧困戶發展“一戶一策”產業到戶項目,力求帶領群眾走上“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生態致富新路子。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問診把脈 算好“脫貧賬”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毗鄰長嶺鎮區,現轄10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農戶851戶,共3629人。曾經基礎設施落後、產業薄弱、發展滯後,2014年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5戶745人,貧困發生率21.49%。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文學村迅速成立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全村分為6個片,每個片由一名村幹任片幹,全面落實“村為主,片負責”的工作機制,推動精準扶貧政策實施。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文學村主要致貧原因是缺技術、缺勞力、因學、因殘、因病等原因,貧困戶發生原因各不相同,所以不能採取大水漫灌,而要採取精準滴灌的方式分戶對待”,該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卓張勇在村裡開展扶貧工作已有三個年頭,教師出身的他,把從教理念運用到扶貧工作當中,傾注“工匠精神”,下一番“繡花”功夫。他每天奔走在田間地頭,多家走訪,及時瞭解每一位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建立臺帳制,同時對國家各項扶貧政策認真學習,弄懂吃透,大力宣傳黨的扶貧開發和強農惠農政策,並且根據這些政策因戶實施。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幾年來,文學村在就業脫貧方面,累計共為23人安排了輔助性崗位,補助金額11.82萬元;就業培訓33人,補助金額1.8萬元。通過就業扶貧和技能培訓政策的實施,該村有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收入穩定增加,成功實現脫貧,一部分貧困戶不僅自己脫貧致富,而且已經成為發家致富的帶頭人。

文學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學致貧24戶92人,享受教育資助共522人次71.82萬元,目前92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全村無一例義務教育適齡兒童輟學情況發生,也無一例因貧輟學情況發生。

健康脫貧方面,該村2017年至2019年累計有2682人次享受醫保代繳共計52.36萬元;享受“351”和“180”政策4448人次,補助資金72.84萬元;醫療救助2人,補助資金1.6萬元。該村一位姜姓村民因腦損傷就醫治療,前後花去了90多萬元,然而通過扶貧“351”政策,最終自己只掏了5000多元。

據村副書記虞小桃介紹,目前該村剩下15戶18人主要是五保戶和低保戶,均享受了社會保障兜底,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

此外,村裡還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農飲工程和改廁工作、扶貧小額貸款、光伏扶貧等措施,針對不同貧困戶的情況,採取一戶一策,保證扶貧措施落實到位。

產業扶貧 鋪就“致富路”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稻蛙共生”綠色種養基地,只見方圓幾十畝的基地被白色的紗網整齊劃分成一塊塊“格子間”,青綠色的水稻正在育苗中。“白色的網是用於青蛙長大後,有利於防止青蛙跑出基地。而水稻首先在旱地環境中生長,能夠大幅度地提高水稻的抗災性,後期移栽到水田以後,將與青蛙共生在一起,利用青蛙滅蟲、除草、節肥、疏鬆土壤等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讓水稻種植更加綠色環保,從而實現水稻種植和青蛙養殖雙收益。”基地負責人餘錦繡告訴記者,之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她,在村兩委的支持引導下成立了“望江縣欣欣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種養業,合作社“稻蛙共生”綠色種養30畝、池塘養魚20畝,帶動貧困人口20人。2018、2019年兩年收回了全部投資60萬元,並盈利分紅20多萬元,還先後通過培訓帶動5人就業。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文學村像這樣脫貧致富的例子還有不少,在長嶺鎮鎮政府旁邊的“望江縣誌海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該養殖基地不僅養殖雞鴨等家禽,還養殖了大雁等稀有禽類。在一處常溫28度地暖房裡面,5000只小雞仔嘰嘰喳喳地聚在一起,一派喧鬧的景象;而在戶外的魚塘裡,3000多隻小鴨子正感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愜意自在。據養殖戶王志海介紹,他2015年在村裡引導下發展特色產業養殖,效益不錯,看好相關前景,去年11月租下該場地,並且擴大養殖規模,此外計劃利用魚塘來發展農家樂等特色休閒產業。

卓隊長說,“望江縣誌海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望江縣欣欣專業合作社”只是文學村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幾年來,該村累計共實施到戶產業項目1177戶,總投資112萬元。其中特色種養業1109個562戶,投資96.63萬元;光伏戶用電站1個5戶,投資11萬元;通過積極鼓勵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幫助有創業致富的能人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這些合作社已經成為引導特色產業發展、帶領脫貧致富的龍頭企業。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此外,該村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廣川紡織,不僅發展經濟,還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在廣川紡織車間裡,記者看到操作工人們正在紡織機器上熟練地操作著,將原材料紡成紗線,再運往浙江,最終做成棉襪。據卓隊長介紹,該廠房原先是座私人工廠,後來廢棄,村裡面利用扶貧政策資金,將廠房地皮買下,新建扶貧車間。同時通過村裡一位在外務工青年的搭橋牽線,引進了廣川紡織。村民虞賽娥今年50多歲,原先在家幹農活,去年報名到廠裡從事儀器操作工種,“我現在一天上班12個小時,早出晚歸,這邊工資主要計件拿,平均下來一個月3000多元。手上有了活絡錢,比干農活好多了。”

美化鄉村 打好“攻堅戰”

“剛來這裡的時候,村裡土地分散,利用率非常低。村容村貌也較差,很多房屋老舊,大部分村民選擇外出打工。”這是卓隊長初來文學村時看到的景象。如今,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不僅讓貧困戶脫了貧,走上富裕之路,也讓村裡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村內道路全部硬化,連田間路也平整了很多。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在文學村的八角亭廣場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坐落廣場一隅,中間則是文化大舞臺,而在舞臺旁邊的籃球場上,村裡的學生們正在三五成群打著籃球。卓隊長介紹該處古時候曾有一休閒亭,後來被毀。該村考慮到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亭子重建的後,修建廣場方便村民來此休閒娛樂。

除了八角亭,村裡還準備在盤龍組也修建一處休閒廣場,目前該廣場正在進行土地翻修工作,而在廣場對面,有一處水塘,新修建的水泥路面將水塘包圍,直接通到村民的家門口,水塘邊的太陽能路燈也給村民晚間出行帶來了方便。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原先這一塊都是泥巴路,坑坑窪窪,小汽車都開不進來,加上沒有路燈,出行很不方便。現在不但小汽車可以開進家門口,晚上出行再也不摸黑了。

據介紹,文學村這幾年累計實施危房改造59戶,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戶13人,累計為39戶貧困戶安裝自來水,全村所有農戶飲水水量水質都安全有保障。累計改廁276戶,已全部完成施工並通過驗收。

望江縣長嶺鎮文學村:算好“脫貧賬”  念好“產業經”

通過這些政策實施,文學村現在村容村貌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村民的生活設施也越來越完善。2019年底全村“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全部清零,全村所有村民吃不愁、穿不愁、住房、教育、醫療和飲水有保障有質量。全村穩定脫貧190戶727人,未脫貧戶15戶1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為0.51%。因脫貧成績突出,文學村連續兩年被望江縣評為脫貧先進村。

“脫貧就像‘繡花’一樣,是件慢活兒,不得急躁冒進。”儘管‘慢工出細活’,但是卓隊長深感脫貧攻堅時不我待,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下一步,文學村將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確保已脫貧人口成效穩定,未脫貧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時加快形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相互支撐、相互配合、有機銜接的良性互動格局,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融入具體的脫貧攻堅行動,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安慶廣播電視報》記者 陳軍 方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