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會上癮?它幫你睡著、讓你睡好

安眠藥會上癮?它幫你睡著、讓你睡好

突如其來的疫情,或多或少地改變了我們所有人。

有人發現自己原來還沒吃夠火鍋,於是決定疫情結束就去吃上一個月的海底撈;也有人發現自己自由的表象之下其實是孤獨,於是決定疫情結束就去結婚......

而更多的人則發現自己遠沒有想象中健康——讓人憂心的不僅是直線下降的肺活量,更是他們的睡眠健康。新聞刷多了會睡不好,長時間不運動會睡不好,晚飯吃多了也會睡不好。於是他們決定解決這個問題,在疫情結束之前。

安眠藥會上癮?它幫你睡著、讓你睡好

不過,該從哪裡入手呢?

被這個問題難住的不只他們。事實上,幾乎所有深受睡眠問題困擾的人都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們之中只有極少數人會在出現睡眠問題之後第一時間選擇就醫。從小就被教育「病看醫生,吃藥遵醫囑」的我們,為何在睡眠問題上開始諱疾忌醫了呢?

被妖魔化的安眠藥

因為長期出現在濫用、依賴、自殺等負面新聞中,大眾對安眠藥幾乎到了「談藥色變」的地步。不過,不亂吃藥是好事,但需要吃而不吃甚至為了不吃連醫生也不看卻是徹頭徹尾的壞事了。

究根問底,問題還是出在對安眠藥的不瞭解上。無知催生恐懼,恐懼又導致抗拒。在瞭解了安眠藥之後你會發現,和所有處方藥一樣,它既有效果也有副作用。但如果你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下藥,獲益的可能遠大於風險。

安眠藥會上癮?它幫你睡著、讓你睡好

安眠藥 = 鎮靜催眠藥?

安眠藥,學名鎮靜催眠藥,屬於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一種用來誘導和維持睡眠的鎮定劑。之所以叫鎮靜催眠藥,而不是單純的催眠藥,因為鎮靜藥和催眠藥並無嚴格的區別。

鎮靜催眠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具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小劑量時能使過度的興奮恢復到正常,稱為鎮靜作用;
  • 中劑量時能誘導、加深和延長睡眠,稱為催眠作用;較大劑量時能解除骨骼肌強烈的抽搐,稱為抗驚厥作用;
  • 大劑量時能使意識感覺消失,但易恢復,稱為麻醉作用;
  • 中毒劑量時能使機能活動停止不易恢復,稱為麻痺作用。

並沒有一種

理想的安眠藥

傳統安眠藥包括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和非苯二氮卓類三種。近年來,抗組胺藥、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和食慾素受體拮抗劑等藥物也被用於治療失眠,現在也被看成安眠藥的一部分。

因為安全性較低,並且容易產生抗藥性和依賴性,第一代巴比妥類安眠藥已經極少用來治療失眠。目前我國臨床使用以第二代苯二氮卓類和第三代非苯二氮卓類為主

。遺憾的是,雖然與第二代相比,第三代安眠藥在有效性、成癮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成癮性依舊存在,而且異常睡眠行為也時有發生,例如夢遊、睡眠駕駛及在未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參加日常活動等。

所以,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目前市面上並沒有一種理想的安眠藥。

吃不吃

讓醫生來決定

對於很多人來說,瞭解了安眠藥的副作用之後,對服用安眠藥的擔憂不僅沒有減輕,反而加深了。的確,一邊是遲遲不見改善的睡眠問題,另一邊是可能代價不菲的解決方案,讓所有面臨抉擇的人都不得不捫心自問:安眠藥,到底吃還是不吃?

好消息是這個艱難的選擇並不需要我們來做,也不應該由我們來做。需不需要吃藥,吃藥的話該吃什麼藥本就是醫生的工作。我國對使用鎮靜催眠藥治療失眠一直採用按需、間斷和足量的總原則,其中對藥物治療的次序、調整、終止都有著詳細的規定,

所以只要嚴格遵照醫囑,我們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副作用對人身產生危害。

安眠藥會上癮?它幫你睡著、讓你睡好

除此之外,如果你是患者,你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配合醫生,一起將安眠藥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首先,擺正心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安眠藥,既不要因其副作用而敬而遠之,也不要幻想藥到病除,應該查明原因,對症下藥。

其次,合理用藥。遵醫囑調整用藥;藥物使用超過兩週不能突然停藥,症狀減緩後,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在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時要嚴密注意藥品各自的禁忌症和副作用,有異常反應要隨時就診,在醫生的幫助下及時調整劑量或換藥。

最後,多種療法同時干預。消除不良的睡眠習慣,同時積極採用藥物治療以外的方法配合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等。堅持綜合治療,重建正常的睡眠規律。

說到這,你可能想問:哪裡可以找到藥物治療以外的方法?

關注「清單」(ID:eqingdan),你可以找到更多和睡眠有關的知識。不僅如此,在這個關注「好東西與好的生活」的公眾號中,還有花式科普、避坑指南、真人測評、好物推薦等乾貨

安眠藥會上癮?它幫你睡著、讓你睡好

大家對它的評價也非常高,「專業」「認真」「安心」「實用」這些描述經常出現在評論裡。

安眠藥會上癮?它幫你睡著、讓你睡好

點擊菜單欄 - 目錄

查看過往熱文

點擊菜單欄 - 清單的書 -《再見,睡不好!》

獲取更多睡眠知識

點擊可看大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