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中國酒,致敬中國人

一杯中國酒,致敬中國人

郭嘉亮 | 攝

2020年的開篇,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從1月中旬起,企業開始陸續放假,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潮,拍岸有聲。

全國各地,人們拉著行李,踏上了擁擠的歸家之路。

與此同時,在一個看不見的微觀世界,一種前所未見的冠狀病毒,已經開始蔓延。

不知道它從哪裡來,也不知道它具有怎樣的攻擊性。

它先鑽進人的上呼吸道,繼而深入下呼吸道,在肺部駐紮下來。

使用蛋白質外殼表面的刺突,它攻破了細胞壁,鑽進了細胞內部,劫持了細胞內部運作,瘋狂地進行自我複製。

緊接著,它又把無數地複製品釋放出來,通過咳嗽、打噴嚏、呼吸等人類動作,鑽進下一個人的肺部,以此完成自然對所有生物本能目標的一致設定——基因擴散。

當人們持續觀察、分析病例、完成基因測序,大致上瞭解它的毒性和傳染力之後,至少數千人已經感染,而且感染仍在快速擴展。

最強警報拉響,最嚴厲的緊急狀態措施出臺——先是武漢“封城”,緊接著湖北“封省”,繼而全國採取保持社交疏離的戰略。

圍城打援,中國人通過緊急動員、舉國援鄂,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

武漢、湖北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事實上它們是在為全國人民的全身而退承擔殿後任務,這一角色,用長征時期湘江戰役中陳樹湘、程翠林將軍領導的“絕命後衛師”來類比也不為過。

不同之處在於,武漢、湖北不是孤立無援,所有的中國人心,都被武漢、湖北所牽繫,國家行動,社會奮起。

同一的力量,在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上澎湃。

共同體

危機意識、共同體意識,是現代中國人的精神,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利器。

1998年對抗洪災,2003年對抗SARS,2008年抗擊地震,以及2020年抗擊新冠病毒,依靠的都是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共同體意識。

國家能力起到了關鍵作用。強大的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迅速停止社交,增加床位,集中資源,應收盡收,切斷傳染鏈,全力救治感染患者。

一杯中國酒,致敬中國人

另一方面,社會的力量也不容忽視。

4.2萬名醫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從全國各地奔赴武漢、湖北前線。

無數的志願者,幫忙轉運病人,照顧弱小,籌集和運送物資,為社區群眾提供採購、送貨等各項服務。

所有力所能及的善,無需言語和激勵,自發地站到了歷史前臺。

每一個個人,每一個單位,都不自外於疫情發展,或慷慨捐助,或親歷親為。

阿里巴巴,在1月26日,武漢“封城”的第四天,成立了採購小組,在全球範圍內採購醫療物資,緊急運往武漢;馬雲公益基金會迅速拿出1億元人民幣,資助科學研究。

回顧疫情緊急的2月初,許多知名企業的慷慨捐贈,讓人們深切感受到身處一個共同體之中的心氣相通。

阿里巴巴捐贈10億元,騰訊捐贈5億元,百度捐贈3億元,字節跳動和美團分別捐贈2億元,而蒙牛則捐出了貨值6.6億元的牛奶。

房地產企業在2月初捐款超過11億元,其中恆大、融創、碧桂園、萬科四大房地產商捐款總額達5.1億元。

萬達則決定,1月24日~2月25日期間,萬達商管集團將會對全國各地所有的萬達廣場的商戶租金以及物業費,實行“全免”的政策。

盒馬生鮮、餓了麼等配送能力很強的企業,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向武漢人民提供菜蔬。

中國酒類行業,捐出了數以十億計的資金和物資。

在2月初,茅臺集團就累計捐款1.19億元,貴州茅臺經銷商聯誼會捐出7810萬元,五糧液集團累計捐款9200萬元。

當屬於整個國家、民族的災難降臨,中國人就馬上有了切身體會。

總有一些困難,個人、單個團體以及日常運行的利益理性都無法克服,它需要隨時召喚起潛藏在每一個人血液中的中國精神。

敬那些可敬的人

每一個慷慨解囊者,每一個積極行動者,都值得尊敬。

疫情初起之時,不能說反應和行動毫無紕漏,中國國內對此也已經做過充分的反思。

在認識了這種新型病毒的基本特性之後,行動就不再猶豫、踟躕。

所有的中國公民感染了病毒,都將得到國家的免費醫療照管;救治對象不分年齡、身份、地位,都根據病情獲得公平的資源投入。

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

一杯中國酒,致敬中國人

事起倉促,而且是作為全球的第一個爆發點,中國的應對總體而言是科學、高效的。

這一點,通過全球大流行之後得到的更廣泛的數據,足可以證明。

這不僅僅是一種國家能力的對比,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的比較。

這一點,在後來全球各國不同模式、不同風格的抗疫過程中,表現得非常清楚。

別人怎樣做,不可強求,也不必強加。但在是非問題,也是人道主義問題上,中國人的立場是明確的。

不認同群體免疫,反對“年輕人優先”,希望所有國家都能把人命放在政治利益、經濟利益之先。

生命第一,中國人這樣說,也這樣做。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向疫情嚴重的或者防禦能力薄弱的國家,一批批地派出醫療隊和專家組,傾盡全力幫助全球協防。

推己及人,“己欲達則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大道於天下,終日不違於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

不管別人如何誤解和歪曲,此心至誠,從來都是中國人行事處世的出發點。人不知而不慍,但求無愧於心。

在這樣一種性善論的文化背景之下,有一些積極的行動者是心有自覺的。

他們知道,不但要實質性地捐助前線,還要用實際行動激勵和慰藉那些捐助者、行動者。

習酒就是這樣一個自覺者。

疫情初期,它就向湖北省慈善總會、貴州省慈善總會分別捐款1000萬元。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但以現金捐助那些遭受困境的同胞,還以美酒致敬那些和自己一樣心有大愛的個人和單位。

它拿出了自己最好的酒——最高端的“君品習酒”,最暢銷的“習酒窖藏1988”,最硬朗的“金鑽習酒”,來向大愛致敬。

凡是捐款1萬元以上的個人,或捐款100萬至5000萬以上的單位,只要提供有效的捐款證明,根據捐款數額大小可以獲得價值20萬元以內數量不等的“君品習酒”“習酒窖藏1988”和“金鑽習酒”。

這個行動,叫“億元習酒敬愛心”,從2月持續到9月。

一杯中國酒,致敬中國人

打開微信掃描二維碼參與活動

總價值1億元的習酒,按規則分發給符合條件的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

非迫不得已,不採用郵寄,專人送酒上門。

做酒的人,比任何人都明白酒意味著什麼。

在戰爭中,它意味著激勵,意味著血性。

習酒激勵過紅軍,激勵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將士,在2020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它繼續激勵英雄的人民。

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援手,每一個去援手的人都應該獲得尊敬。

習酒在抗擊疫情行動中做的就是這樣兩件事:去援手,並且尊敬那些去援手的人。

這是中國,這是中國人。


作者 | 李淳風

統籌 | 張鵬霞

排版 | GINN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