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我離開是因為自己成績實在不好,考不上高中,我不想給爸媽增加負擔擔。我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如果我還能聽得進課,那我會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可是我不行,我也不願做啃老的人,也不願做社會上的敗類,所以我選擇離開。

生活中,新聞上看到的這樣的活生生的例子不在少數。

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瓶頸的時候,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都是與自己的能力成正比的。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心裡的寶貝,大部分從小就是捧著,誇著,這也就出現了近期很流行的一個詞語“玻璃心”

什麼是“玻璃心”?簡言之就是扛著挫折能力太差,甚至連一句批評的話都接受不了。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因此有很多家長堅持“挫折教育”。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中用自己孩子的案例也說出了類似的觀點。

"有一次在家,孩子姥爺突然吼孩子,李教授說:“那麼小,你把她嚇著。”,孩子姥爺說:

她經過這樣的事情,今後走上社會,就沒有人能嚇著她。"

李教授也著重強調,要讓孩子“脫敏”,就是對不好的東西慢慢的適應,只有多經歷才能儘快的適應。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總結下來就是,你要從小給他“打預防針”,沒事兒就跟孩子鬥鬥嘴,讓孩子從小就慢慢的接受打擊,走上社會才能自己去面對很多事情,不會有遇到事情就退縮的心理。

這樣做有沒有道理可言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你真的理解什麼是“挫折教育”嗎?

我們定義裡的“挫折教育”,不一定是真正的挫折教育,我們先看一下家長們普遍對挫折教育存在的誤區:

誤區一:當孩子遭遇挫折時,袖手旁觀,批評打壓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以後走上社會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動力都來源於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磨練,因此,平時,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少對孩子提出建議,甚至打壓孩子的積極性。

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面對以後的很多挫折和困難的時候,父母的愛很大程度上也是面對一切困難的動力來源。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弗洛伊德曾說:

"一個為母親特別鍾愛的孩子,一生都充滿身為征服者的勇氣,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

我們熟悉的“央視一姐”董卿,在我們看來都是飽讀詩書、落落大方的。

可是,幾十歲的人了,每當提起自己的童年都是淚流滿面。

董卿曾經訴苦說:“小時候父親對我特別嚴厲,不讓照鏡子、不準留長髮、寒暑假必須出去自己掙錢養活自己......每次吃飯都要指責我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時不時的就流著眼淚吃飯。”

為了證明自己,從小就一直堅持讀書,沒時間就抽出時間讀書,才成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

即便事業做得再成功,內心總是缺乏安全感的。

“居安思危”是董卿的常態。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誤區二:人為製造挫折

還記得《非誠勿擾》裡有個男嘉賓,他帶著4歲的女兒,徒步穿越張掖沙漠。

這個4歲女孩,走了近20公里,相當於6萬步。

我們正常出門玩一天,根據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手機上頂多顯示兩萬多三萬多步數。

在沙漠裡走6萬步,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可能都很恐怖,更何況對一個孩子來說了。

後來,小姑娘果然身上大片起泡和疹子,常常半夜驚醒大哭。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當然,這個例子是非常極端的,但是生活中,也有不少有這樣觀念的父母。

總是認為人為的製造挫折,能增加他們的抗挫能力。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父母對於挫折教育的誤區,或許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美國康涅迪格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陳忻,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寫道:

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他們情感上、認知上、思維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讓孩子去打毫無準備之仗,通過父母的支持、引導,逐步形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相信大家看過這些,明白了抗挫折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並且也知道了抗挫折教育的核心。

那麼,抗挫折教育的目的,我們家長也不得不知。知道了目的,父母才能有根據的去引導。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挫折教育”目的是幫孩子建立高挫折商

“挫折商”是美國職業培訓大師奧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簡稱為AQ(Adersity Quotient),也被稱為“逆商”。

顧名思義,挫折商就是一個人應對挫折的能力。

  • 挫折商低的人,面對挫折時,啟動的是應付機制,用種種消極的方式來逃避挫折感;
  • 而挫折商高的人,啟動的是應戰機制,挫敗會激發他調動資源和能量,最終化解挫折。

斯托茨認為,挫折商有四個因素:控制、歸因、延伸、耐力。

01、控制

所謂“控制”,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覺得自己能控制局面。

02、歸因

挫折發生了,我們要分析挫折發生的原因,這就是歸因。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03、延伸

延伸,就是你會不會自動將一個挫折的挫敗感延伸到其他方面。

04、耐力

耐力是挫折商最重要的因素。

高挫折商的人具有很強的耐力,但不是一般的忍耐,是一種基於智慧,基於洞察力的基礎上的忍耐。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在這裡,貝貝媽媽給出各位家長決策性的實戰建議。

給父母的實踐建議

前面我們提到了,挫折教育的真正含義並不是讓家長給孩子去製造挫折,而是教會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當孩子在生活中面對困難的時候,孩子難免有情緒崩潰的時候,而且,抗挫折能力越低的孩子,情緒崩潰的頻率相對比較高一些。

先解決情緒,再解決事情。

不論是夫妻關係的問題,還是教育孩子的問題,我都堅持著這一個原則。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遇到困難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納,所以,控制情緒永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 比如,孩子的零食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他回家坐在沙發上哭了,這時候有的家長就會說“你哭什麼哭?有本事你不讓他搶走啊,只知道回家哭?”

《奇葩說》中曾經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什麼錯誤的情緒,任何存在的情緒都應該尊重。

孩子零食被搶的時候,我們不妨蹲下來,抱抱孩子,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的零食被搶了很不開心,沒關係,我們要找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或許下次我們分享給他吃一些就不會了。”每個人都會不開心,媽媽也經常不開心,自己找一下原因就好了。

我們的理解和建議都會讓孩子感覺到很有安全感。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想贏,是成功者的特質;而輸不起,則是失敗者的通病。

當孩子因為一次沒考好而垂頭喪氣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

這只是證明現在的你,對現有的知識點掌握得還不夠好,只要你能再努力複習,將這些知識點消化吸收,下一次考試,你就會取得進步。

不管我們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好還是要求孩子學這個特長學那個興趣班,都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出人頭地,能成為自己領域的佼佼者。

不管我們是讓孩子學習成績好也好,還是讓孩子有各種各樣的能力也好,都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成功,能夠成為自己行業的佼佼者。

家長們反思一下,我們是否都是一直在教會孩子成功的路上,但是,忘記了如何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孩子在學業上的失敗還是步入社會中的失敗與困難都是難免的。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需要經歷一些失敗,然後從失敗汲取經驗,然後更加完美的站起來。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中站起來的,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偉大,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比自己過得好。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被家裡人捧著長大,很難體會面對失敗是什麼感受。假如,我們一直呵護著孩子,孩子很難積累經驗。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玻璃心”的孩子是大部分家庭孩子的現狀,不獨立,什麼事情都依賴爸媽去解決。自己遇到一點事情不經過思考就動不動要放棄,面對生活往往沒有走下去的勇氣。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經常看到哪個孩子跳樓,自殘,自殺……自甘墮落。

這就不得不要求我們家長重新去讓孩子認識失敗。明確失敗的意義的作用。

其實讓孩子重新認識失敗並不難,作為孩子的家長是孩子最信任的人,首先鼓勵孩子面對失敗,讓孩子在重新認識失敗的過程中自己能收穫到什麼。從而進一步去研究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主持人楊瀾曾經說過:“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了也贏不起。”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能阻止孩子失敗犯錯,關鍵是孩子失敗之後我們如何引導孩子重新振作,更加強大的站起來。

並且學會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辦法。

在故事中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失敗是一個非常省心的辦法。

孩子遭遇失敗的時候,有時候不想和家長說,或者跟家長說了,家長只會告訴孩子最終要怎樣,卻忘了如何引導孩子達到那個結果。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成功,更重要的是孩子也要能夠擁有逆流而上的勇氣。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很多時候,孩子面對失敗往往是不願意和家長說的,所以,有必要通過故事的形式去引導孩子。

讓孩子在故事中就能得到身心的鍛鍊。

往往這種能夠讓孩子身心得到鍛鍊的故事都是比較曲折的,能夠牽動著孩子的心路歷程。

讓孩子也明白自己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自己的思路應該是什麼樣的,自己的行為應該怎樣做。

《兒童挫折教育繪本》中就是主要描繪了3~6歲的孩子需要經歷的日常失敗和小挫折,我家貝貝看過之後感覺孩子從表達上和行為上成熟了很多,不再那麼嬌滴滴的動不動就哭鼻子了。也懂得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不會什麼事情都找媽媽了。這一點讓我很省心。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精心的調色設計,更能夠符合孩子的審美能力。

故事中小主角的做法,會引發孩子的思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的各種行為,這比家長給孩子講再多的道理都管用得多。

能夠給孩子上很好的教育課,比我們苦口婆心的嘮叨有用的多。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失敗,恐懼,犯錯,分離……

都是從貼近生活實際的場景出發,讓孩子感同身受。

每一個故事都是引導性的,相對於製造挫折的來看,這種更溫柔一些,跟能夠催生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從內心真正樹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雙語版本,可以當做孩子的語言啟蒙全書。三十多塊錢,10本,不需要我們多大的投資,就能夠讓孩子輸的體面,贏得漂亮。

讓我們共讀《逆商教育繪本》

多少父母誤解了“挫折教育”?心理學徹底剖析,我們不做無知家長

點擊下方鏈接瞭解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