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人都成了房奴,不買房的人呢?

10年來,你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

我身邊的人說得最多的是“後悔當初沒買房”。

朱生:2015年有錢買,但想著房價可能會跌,現在只能氣得捶胸口。

趙生:當初只差一點首付,想等攢夠錢再買,現在首付差更多。

張姨:之前買房沒有考慮學校,現在孫子準備讀書,因為學位的事愁死了。

所以,這部分人如果也給個名字的話,可以叫“悔奴”,因為沒有負債買房的膽量和勇氣,卻一直想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也就不停地後悔,比成了房奴過得還不踏實,所以一直在為要不要買房糾結。

後悔加糾結,這個日子呀,過得也真的很不容易,叫其“悔奴”,恐怕一點也不為過。


買房的人都成了房奴,不買房的人呢?


後悔的人不僅在後悔自己決策的失誤,還在後悔財富的流失。

正如上圖這2個人,有買房與沒買房,10年之後財富差距近500萬

可見,買不買房,已經關乎到你的未來。


近年來,有關房奴的話題很多,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房價攀上一個又一個高度,房奴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成色越來越強。

因此,很多人對房奴這個詞都很敏感。有人也問,既然買房成了房奴,那沒有買房的人成了什麼了呢?


買房的人都成了房奴,不買房的人呢?


(圖片來自網絡)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而尖銳的問題。

除極少數高收入人員之外,凡不是在2007年前買房的人,只要碰房,就立即成為房奴。

就是在2007年房價上漲到第一高度前買房的,也是用房奴的方式買下的,都有貸款。

只是,那時房價還沒有達到很高水平,貸款量還不是很多,房奴的含金量不高。此後買房的人,房奴的含金量就越來越高了。


買房的人都成了房奴,不買房的人呢?


(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對沒買房的人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預計有一半人是兩個字——後悔,後悔沒有當房奴,如果當了房奴,也就不必為了房子操心了。

所以,這部分人如果也給個名字的話,可以叫“悔奴”,因為沒有負債買房的膽量和勇氣,卻一直想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也就不停地後悔,比成了房奴過得還不踏實,所以一直在為要不要買房糾結。

後悔加糾結,這個日子呀,過得也真的很不容易,叫其“悔奴”,恐怕一點也不為過。

在未買房群體中,大約有30%的人,則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哪一天有錢了,就買房,沒錢,決不身背鉅額債務買房。

通過租房讓自己的小日子先過起來,嗨起來,再考慮買房,決不做因為買房影響正常的生活。

對他們來說,有買房打算,但不會因為買房影響其他方面的消費,不讓自己用房奴的生活約束自己。

所以,他們屬於真正的房子的主人,即便沒有房子,也是房子的主人,可以叫“房主”。

買與不買,他們都能夠左右房子,左右自己手中的錢,而不是被房子牽著鼻子走。


買房的人都成了房奴,不買房的人呢?


(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還有一群人,他們從未就想過買房,就是買房,也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投資。

他們只有一個目標,掙更多的錢,租更大更好的房子,且不把自己綁定在一個城市,哪個城市適合自己掙錢,到哪個城市掙錢。

他們不僅是房子的主人,還是城市的主人、掙錢的主人。他們可以稱作“房神”,過快活似神仙一般生活的人。

只是,眼下也出現了租金快速上漲的現象,有的城市上漲幅度還非常大。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介大頭與金融公司合作,搶佔房源,抬高租金價格,自然,讓租客們備受傷害。

如果不能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將租金上漲的問題解決好,這群靠租房過著神仙般生活的“房神”們,也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階層——“租奴”。

顯然,這是不應該出現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