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一葉知秋,在老家農村殺了芝麻、刨花生。當芝麻入袋、花生曬乾,距離秋收掰苞谷(玉米)也就不遠了。剛進入9月中旬,已經有農民進地掰苞谷了。鄰居大叔見到,說:“恁捉急(著急)幹啥哩。”掰苞谷的大伯回答:“這一小塊苞谷淹了,你看,苞谷杆子都淹死了,苞穀穗都垂下頭咧。再不掰,地裡的老鼠該糟蹋了。”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站在路邊,向遠處眺望,滿眼都是即將豐收的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偶爾看到成小片的,泛著金黃色的,那是將要收割的黃豆地。從記事開始,在我的印象中,每年收苞谷都是永遠的痛,那不是一般的累。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在我的印象中,老家的莊稼地,每年的夏秋,除了種一些諸如芝麻、紅薯、大豆、花生等小籽經濟作物,供一家人吃外,大塊地種的全是苞谷。那時候,我們家差不多十畝地,玉米地一般在7畝左右。我家的莊稼地分為三塊:一塊就斜尖,不足一畝地,另一塊康家墳大概有3畝的左右,最遠的要數大窪地五六畝。特別是大窪地,比較長,從地這頭到那頭約1千米。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記得每年收秋,去大窪地掰玉米,一家人都要起個大早,(四點半起床,5點吃點早飯,5點半到大窪地裡。之所以這麼早,就是為了趁早上涼快,讓人少受點熱,掰苞谷的效率提高。從地頭每人把兩壟。一開始,大家齊頭並進。也就是過半個小時左右,誰手頭快,誰掰苞谷效率高,就能見分曉。在掰苞谷這一方面,我不得不佩服婦女的手頭比男人快。每一家不管是歲數大的嬸子大娘,還是歲數小的諸如堂妹、嫂子,幾乎都是巾幗不讓鬚眉,遠遠的把家裡的男人們甩在後面。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特別是我大伯(大爺),掰玉米那個墨跡啊,一會兒吸菸,一會兒跟別人嘮嗑呢。大娘掰到頭,又回來碰見他了,他還在不慌不忙,慢條斯理的掰著。大娘就會毫不客氣的斥責他:“恁麼大個人,掰苞谷還不勝(如一個小孩。一會兒,俺掰到頭回家吃飯。你自己在這裡掰吧。”說完,目光掠過大伯掰過去的玉米稈,幾步跨過來,唰唰兩下,把大伯沒看到的苞谷掰下來,狠狠的說道:“掰的這麼慢,還卯(落)的不少。”大伯回頭看看,臉不紅心不跳,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該怎麼掰還怎麼掰。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不過,說實在的,其實,和那些女人相比,我的幹活效率也不高,但和大伯相比,我的速度也非常快。好不容易,兩壟苞谷掰到頭,大半天也過去了。臨近中午時,家裡的女人們都提前回家做中午飯,留下來的男人要再一次鑽進玉米地裡,把掰下來的玉米,一個一個裝進蛇皮袋裡,還要扛到就地開闢的,拖拉機可以通行的過道邊。收玉米的時候,雖然已是秋天,到了中午還是特別熱,汗水早已浸透身上的衣服,暴露在外臉和手還要忍受著玉米葉子的刮蹭,和著汗水,皮膚吱吱啦啦的疼。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終於湊夠了一大車的袋裝玉米,父親開著帶車斗的拖拉機過來,哥哥和我還要緊跟著拖拉機,把握好時機把一袋袋的玉米裝上車。稍微慢一點,拖拉機開過去了,你就要扛著玉米袋子緊趕慢趕在下一個節點,把玉米袋子放進車斗裡。幹了大半天干活,除了口渴喝點水,一上午沒吃東西,又飢又餓,累的身上沒有一點力氣。即使這樣,我們還要扛著成袋的玉米攆著車,裝玉米。要知道,那一蛇皮袋玉米至少也有四五十斤重。有好幾次,我的眼前一黑,頭暈目眩,差一點沒有栽倒在地。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終於裝滿了一車玉米,用繩子撒好車。父親跳到拖拉機上示意我坐拖拉機回家。我真是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爬上去的。哥哥騎自行車緊隨其後回家。大窪地距離家裡並不遠,也就是20多分鐘,拖拉機到家了。如果趕上飯還沒有做好,父親就會說,先吃點東西喝點茶,墊墊肚子,吃飯之後卸苞谷。簡單吃點喝點,也就是10分鐘,我們父子三個開始卸車上的玉米袋子。吃東西時稍微緩過一下,身體恢復了一下,頓時覺得力氣又來了。那時候,我們家主房是平方,房頂空曠,可以把玉米扛上去,或者用自制的小吊機吊上去,攤開晾曬。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卸完一車的玉米,母親也做好飯了。我們父子三個從房頂下來,簡單的洗把臉,拿起碗筷盛飯狼吞虎嚥起來。秋收的中午,農家最好的飯就是撈麵條。飯菜涼熱適中,吃起來清爽,下飯。幹過苦活累活的人,最能吃。我一頓能吃三大碗,的確是太餓了,吃啥都香。父親是一家之主,他邊吃飯,邊看著電視,關注著最近幾天的天氣變化,以便根據天氣情況安排農活。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吃完飯之後,在家也就是半個小時,父親開始催促,下午又該下地掰苞谷了。辛苦一下午,這塊地的苞谷基本上就能掰彎完。由於叔伯嬸孃的地塊都在大窪地,而且是幾家的地緊挨著呢。如果誰家先掰完了,嬸孃、堂哥、堂妹堂弟就會主動過來幫助沒有掰完的人家,把剩餘的都掰完。大家原本就是一大家子人,你幫我來,我幫你。我很享受這樣的一家人的氛圍,儘管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家,兒女,可我們一大家子之間沒有疏遠,和睦相處,還是那麼親。像我們這樣的一大家子人團結和睦共克時艱的,越來越少了。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一大塊地的苞谷收回家,並不意味著活幹完了。吃過晚飯,一家人還要坐在掛有燈光的玉米堆邊,把帶有玉米棒外衣的玉米扒成光溜溜的,這樣有助於晾曬。一干又是半夜,真不知道父輩們為啥幹勁十足,難道他們幹一天地裡的活不累?可我從未見過父母叫過苦喊過累。幹了一天的活,像我和個哥哥十幾歲的孩子,剛上初中,吃不消這種累,即使父母的命令,坐在玉米堆旁在扒玉米棒子的外衣,可是眼睛不爭氣,打起來瞌睡來,眼睛不做活,雙手就慢下來了。父親總是一驚一乍的,我一個趔趄,從凳子上摔下來,頭腦頓時清醒了,迷離的眼睛看著他們在笑話我。還是母親心疼孩子,說,瞌睡了趕緊睡去吧。得到母親的允許,已是晚上十點半,什麼洗臉刷牙都免了,上床倒頭就睡,一睡到天亮。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父親叫醒,又要開始一天的地裡幹活。有人會問,苞谷都收完了地裡還有啥活呢?其實地裡的活還多著,例如拿著钁頭,砍苞谷秸稈,捆苞谷秸稈、再一車一車運回家垛起來,以後可以燒火做飯

據父輩講,他們最初種苞谷時,由於沒有機械運輸工具,苞谷掰完用架子車拉回家。苞谷棒子扒完外衣,還要留幾片外衣,不可以編成玉米串,懸掛在院子內的牆上晾曬。那時的秋收,時間長,不管掰、運、抬、扛剝,完全靠人工。如果趕上下雨天,架子車進不了地,就像大窪地那麼長的地塊,裝好的玉米袋子是要從地裡扛到地頭裝上車的。可以想象有多累了。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進入21世紀,老家才有玉米收割機,可是由於價格太貴,農民承受不起,收割機沒有普及開來,人們還是採用工人掰苞谷。大概進入2011年前後,玉米收割機開始再老家的莊稼地使用起來,人們逐漸接受了玉米收割機收一畝60元的價格。從那時起,秋收,掰苞谷的少了。再後來,種莊稼不掙錢,許多農民開始放棄玉米種植,改種大豆了。雖然大豆產量低,但秋收省勁多了。收秋,在外打工的人們,可以不用回來收莊稼,安心賺錢了。只要大豆成熟了,家庭婦女,叫來一臺收割機,一個兩個小時就能收完。如果碰上收購大豆的販子,價格合適,不用往家拉,在地頭直接就可以拿大豆換成錢。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如今,又是一年秋收到。按照往年這個時候,掰苞谷就開始了。現在大家都不著急。種玉米的等收割機來,種黃豆的也在等收割機呢。父輩那一代人,還能種莊稼收秋的,只剩下三叔和四叔了。大伯大娘已經年過70歲了,幹不動了,把莊稼地轉交給本家女婿種著。父親已經不再有8年。而三叔和四叔改種黃豆有二三年了。家裡的缺少勞動力,年輕人都去附近工廠上班賺錢,自己年事已高,也幹不動了,只好種省勁的大豆了。現如今的秋收,由於機械化水平提高,大大縮短了秋收的時間,一個玉米棒子,從掰到成粒都是機械化,人們也不用在那麼辛苦的,靠人工一遍又一遍的摩挲玉米了。

從手掰肩扛車拉到機收車運地頭換錢。你經歷過哪些秋收模式?

9月中旬,河南自南向北進入秋收季節,你們那裡開始收秋了?一輛玉米收割機轟隆隆從身旁駛過,我彷彿聞到了秋收的氣息,過不了多久,整個田野村莊又要開始忙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