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文,太有才了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


具有幾千年的歷史


神奇的中文,太有才了


「了得」和「了不得」


「掉地上」和「掉地下」


「氣死他」和「氣不死他」


「要你管」和「不要你管」


01 這幾天天天天氣不好。


02 用毒毒毒蛇毒蛇會不會被毒毒死?


03 多虧跑了兩步,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04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05 今天下雨,我騎車差點摔倒,好在我一把把把把住了!


06 來到楊過曾經生活的地方,小龍女說:“我也想過過過兒過過的生活” 。


07 校長說:“校服上除了校徽別別別的,讓你們別別別的別別別的你非別別的!”


08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可她就是不說。


09 人要是行,幹一行行一行, 一行行行行行,行行行幹哪行都行。要是不行,幹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行行不行幹哪行都不行。


10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


——《施氏食獅史》


這篇《施氏食獅史》


僅用一個發音就完整敘述了一件事


她和伊

中古中文裡第三人稱代詞出現“伊、渠、他”。當代普通話水平裡只保存了“他”,對於“伊、渠”只在一些土話裡應用。

什麼叫“詩香”

原先,古代人為避免蠹魚蛀書,在書中置放“芸香草”,給書留有一股花香。寧波天一閣書藉不蛀,就是說芸香草的貢獻。從而,知識分子家稱之為“書香門第”,並引出來很多跟“芸”字聯接的詞句,如“芸帙、芸編、芸籤、芸窗、芸閣”等。

年紀的舊稱

出世三天:“湯餅”之期(邀親朋好友,吃湯餅)。週歲以上:“初次”。《離騷》“皇覽揆餘初次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辰為“初次”。幼時:“生小”。《孔雀東南飛》“昔作閨女時,生小出野裡”。兒時:“齠齔”(換牙齒),別稱“垂髫、總角(扎髻)”。《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九歲:“教數”古稀之年。十歲:“外傅”古稀之年(外出入學)。十三歲:“舞勺”古稀之年(勺,龠也,形近笛)。二十歲:“若冠”(若,懦弱)。三十歲:“三十而立”古稀之年。四十歲:“不惑”古稀之年。五十歲:“知天命”古稀之年。《史記》“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歲:“花蛤”古稀之年(一個甲子六十年)。七十歲:“古稀”古稀之年。杜甫《曲江》:“酒債不同尋常四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八九十歲:“耄耋”古稀之年。100歲:“期頤”(百年老歷時:頤,保養)。


爹地和哥哥

“哥”,外來詞,最初創作“歌”。唐朝稱“爸爸”為“哥”。顧炎武《日知錄》:唐時人稱父為“哥”。《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唯有永安”,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棣王琰傳》:“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而稱作“四哥、三哥”,亦可以說名之歪斜也已。敦煌石室發覺的句道興《搜神記》:“年始五歲,乃於家哭鬧,喚歌歌皇后娘娘”。“歌歌”(爸爸)是唐朝初期的書寫。這一習慣性直至元朝還存有。元曲《牆頭馬上》:“我接爹地去來……你哥哥這期間未是他來季節”。這兒“爹地”和“哥哥”全是指“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