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僧遇見48年一見的“閏中秋”,情不自禁寫首妙詩,太美了

文/顧無


【引觴漫談】

小時候一直搞不清楚“閏”是個什麼意思。好好的一天一天過日子,為什麼會平白無故多個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呢?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段子,農曆2月正常只有28天,出生在2月29的人,四年才能過一次生日,一直覺得這些人都好慘,每年一次的生日都沒有。

後來上了學,發現自己對文言文,詩詞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也就開始有意識的去接觸古代文化,慢慢鬧明白了農曆這套歷史悠久的歷法有多麼的偉大,對於閏月什麼的,瞭解了它們的形成機制,也就不再困惑了。

清代詩僧遇見48年一見的“閏中秋”,情不自禁寫首妙詩,太美了


“閏”產生的根源,就在於農曆中的一年,與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並不是完全相符的,而是相差了十多天,因為這樣的差距存在,人們就要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彌補,於是將每年多出來的日子積攢起來,作為閏月。

不得不說古代的勞動人民真得很有智慧,雖然並不會像現代一樣形成一套一套的理論,但是卻做到了立足於實踐,能夠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並且創下的規矩,有許多我們到現在還在沿用著,可見我們先祖的偉大。

清代詩僧遇見48年一見的“閏中秋”,情不自禁寫首妙詩,太美了

【臨其詩境】

在清代的某一年,出現了一個很特殊的歷法現象,閏八月。

閏八月就意味著這一年之中有兩個連續的農曆八月,也就意味著一年可以過兩次中秋節,出生在八月的人們也可以過兩次生日。

尤其是過兩次中秋節,這對我們來說可是見新鮮事,至少我從出生以來還沒有遇見過這樣的閏月。不知道有沒有懂曆法的朋友說說最近的閏八月是在哪一年?

清代詩僧遇見48年一見的“閏中秋”,情不自禁寫首妙詩,太美了


前一段時間欣賞過楊萬里的一首詩,詩中感嘆荒年農民的不幸,恰好還碰上了一個閏月,意味著農民還要再多熬一個月,其情感是感傷悽惻的。

而今天這首詩,則是清代一位詩僧在閏八月的中秋節中賞月而吟誦的。詩中雖然也有客居他鄉的惆悵,但是更多的還是對佳節氣氛的享受,對美好自然的欣賞,百年難遇的閏中秋在他的筆下搖曳生姿。這首詩也成為了中秋詩中很著名的一首。

清代詩僧遇見48年一見的“閏中秋”,情不自禁寫首妙詩,太美了


【經典原文】

閏中秋玩月

清代:慧霖

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

一月可曾閒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

菊花信待重陽久,桂子香聞上界留。

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遊。

清代詩僧遇見48年一見的“閏中秋”,情不自禁寫首妙詩,太美了

【條分縷析】

一邊打坐修禪,領悟著佛中境界,一邊又難捨紅塵,體會著客邊的惆悵。不知不覺間,時光飛逝,月亮缺了又圓,在閏八月的十五,再次饋贈我滿樓的清光,助我修行,撫我惆悵。這一句寫自己近來的狀態,同時引出了月亮與中秋這一主題。

這一個月忙這忙那,很少得休息。但是這閏中秋卻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機遇,自然要坐下來,忘卻一切俗塵的煩惱,與這一天地的月光相交融為一了。閏中秋大概48年出現一次,這裡的百年做了適度的誇張。

清代詩僧遇見48年一見的“閏中秋”,情不自禁寫首妙詩,太美了


菊花的信子等待著重陽,卻未曾想這閏中秋一來,怕是又要多等一段時間,菊花自然開放,與桂子爭香。月宮中的桂樹也在此刻綻放,其香久久留存上界。雖然月亮經過一次輪迴,依舊如上一個月一般明亮耀眼,卻不知道這一個月裡,誰有機緣繼續在廣寒宮中游賞呢?

這一句意在點明,雖然看似兩次中秋是一樣的,但畢竟現實中已經過了一月,所以與上次的中秋已然有了些許的不同,或許未曾察覺,然而不同卻是客觀存在的。

縱觀此詩,有色有香,有月亮亦有月宮;有自己亦有普羅天下,在清代詩詞復興的潮流中,也算得一首好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