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风流万户侯"——张大千

在这篇文章中,我要再次讨论画家成功的"天赋"和后天个人"用 功"问题,到底是天赋重要,还是用功重要。因为张大千不但画图画 儿,还写了一篇《画说》(我见到的《画说》是台北艺术图书公司印行 的。高岭梅主编,以下引文皆出其中),在《画说》的开始,张大千便 说:"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 成功的。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极端反对。我以为 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才对;就是说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 是不行的。"张大千认为用功(即"人事")是最重要的,天赋是居其 次的。到底是天赋重要,还是用功重要,这是必须弄清的大问题。在研 究这一问题之前,我们还要对张大千和他的画作一评价,因为这能说明 天赋和用功的问题。

我反复考虑,对张大千还是要肯定,至少要肯定他一部分。这原因 之一是,朋友们劝我评论大家和名家,要采取宽大政策,要多肯定,少 否定,以显示自己厚道和能容人,这将关系到自己以后的福泽。不然老 是被人告到法院,日子也不好过;之二,张大千创造了泼彩画,对中国 画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之三,张大千早期的画有优有劣,其中精品画亦 有可观之处。不过,我以前对张大千否定多于肯定,这是大家都知道 的。其实,我对张大千的评价有几次变化。在他去世之前到去世之后一


陈传席:

张大千 说法图

陈传席:

[北宋]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陈传席:

张大千 山水 [五代]董源 华阳仙馆图

小段时间,我对他并无否定,也无肯定。知道他是一位画界名人而已。 1983年,他去世时,我在安徽省文化厅工作,受文化厅和统战部门的委 托,我还写过一篇文章纪念他。在他去世后不久,各地为了纪念他,举 办了很多"纪念张大千画展",我去看了不少,从此对张大千的印象不 好。中国画的优劣,我是一眼能辨的。现在回忆当时各地办张大千的画 展,大都是匆匆凑一些张大千的画,精品太少,大多是他的应酬之作。 这是给我很坏的印象的原因。加上在此之前,我研究、观摹古代画,到 过全国各地很多博物馆,其中有很多画是张大千伪造的,尤其是他伪造 的石涛画,我看一小段便知其伪。有人说张大千造的假石涛比真石涛还 要好。这纯属胡说,纯属无知之说。石涛的精品画下笔有一种苍浑之 感,而张大千造的假石涛虽清润洁净,但乏于苍浑之感。他用笔有时比 石涛用笔更流利,更清新,但内涵简单,还是不能和石涛比。当然,石 涛的画有的也不行,但比张大千的假石涛好。

其次,我在安徽听到省博物馆石谷风先生谈过张大千,石谷风曾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跟随黄宾虹多年,多次接待过张大千。张大千在 北京所作所为的内幕,他都知道。这使我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张大千和书 上所介绍的以及能见到的张的照片之翩翩风度完全不同。南京艺术学院 刘汝醴教授也给我谈起张大千,张和国民党大官儿的故事,去巴西、去 美国的故事,等等,刘教授还拿了照片作证。其中大部分材料是盛成给 他的。盛成是徐悲鸿的好友,二十年代,他在法国写出《我的母亲》一 书,介绍中国的文化和礼教,轰动国内外,成为文化名人。盛成在法国 居住几十年,1978年底回国定居。他对张大千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不 解,便给刘汝醴教授谈了张大千如何出名、如何赚钱、如何到巴西、如 何到美国的经过和内幕,并出示部分照片。刘汝醴又告诉了我,并希望 我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在适宜的时候向学术界披露。刘汝醴、盛成 都是德高望尊的学者,其话皆可信。

我少时读书,记得李可染写文说张大千去拜访齐白石,齐白石拒 绝见他。李可染说:"此人是临摹大涤子的名手,老师何不请来谈谈……"


陈传席:

张大千 觅句图

陈传席:

[明] 陈洪绶 苦吟图

齐白石说:"我向来不喜欢这种造假画的人。"齐白石还说: "吾奴视一人。"指的也是张大千。不过张大千也并没有记仇。他对齐 白石的评价,也比较中肯。他看不起齐白石对金钱的斤斤计较,视之为 守财奴。但他认为齐白石的画好,超过吴昌硕。而且多次对齐白石的艺 术给予很高的评价。这反映了张大千中和、大度的一面。所以,他的画 中也有宽缓的气度。

陈传席:

[清] 王蒙 青卞隐居图

陈传席:

张大千 山水


综上所述,我看到张大千的很多并非精品的画,又听到和看到那么 多张大千的不光彩的一面,所以,我对张大千就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 我看到张大千破坏敦煌文物,更是气愤。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岂能 不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有人说,张大千并未破坏敦煌文物。但这些人 连敦煌都没去过,凭感情在说话,而不是根据事实说话。1981年我去过 敦煌,看到很多地方的壁画被张大千剥离砸坏,著名的藏经洞即第十七 窟画有《侍女图》(有的称《树下美人图》),其上被张大千题了很多 字,最末还题下张大千的姓名。我当时看了十分震惊。他的题字,无法 刮去,一刮就把画面刮坏了。四十年代著名学者向达在敦煌莫高窟考 察,见到张大千破坏了壁画,也如实记录在他的《西征小记》一文中, 发表在《国学季刊》第七卷第一期第1~24页上。这都是事实。一个有正 义感的人,一个对民族文化遗产有责任感的人,面对这些事实,能无所感吗?

旧事不提,越提越生气。 我最恨汉奸,其次恨那些破坏自己祖国文化遗产者。不过,张大千

并不是汉奸,当年他落到日本人手中时,非但没有投降媚敌,还冒着生 命危险逃了出来。这使我对他有一点好感,比起另外一些媚敌的汉奸画 家要好得多。

张大千的画,我后来陆续看到一些他的精品,也改变了一些看法。 他的画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除了造假画外,所谓"创作",也 大多是临摹松树、山石、人物等等,东搬西凑,有的明显看出山头出自 何处、树石出自何处,不明显的地方实际也是出自临摹。但张大千笔底 有一股清气、秀气、静气,和一般功力不深者笔下的粗气、俗气、浊 气、躁气不同。不过张大千笔下的清气并不太清,但这已很难得。画画 人笔下有这一点清气,百无一人,万无一人。有一点清气,再加秀气和 静气就可观。无之,便不可观。这股"气"是练出来的吗?不是,因为 很多人练一辈子,画中都没有这股清气。是生来就有吗?似乎也不是, 因为他一开始画画时,这股清气并不十分明显。这就回到我这篇文章开头说到的天赋和用功问题。


陈传席:

张大千 黄山松图

陈传席:

[清] 弘仁 黄山蟠龙松图


这正如一块璞,如果你不开凿,玉永远显示不出来,它和石头无 异。你开雕了,才成为一块美玉。但如果本来就是一块大石头,你再开 凿,即使偶尔能迸出一些火星,归根到底,它还是一块石头,它永远成 不了美玉。人的天赋也如此。

如前所述,一幅画有无艺术价值,就看它有无一股"气",有便是 生画(活画);无,便是死画。死画无任何气,也无法看。气有清气、 秀气、静气、文气,或称雅气、书卷气;也有霸气、豪气、雄气、正 气、壮气;还有浊气、粗气、俗气、土气、邪气等等,其中以清气、静 气、秀气最难得,以俗气最难改,二者皆根深于人的心性,不是硬学而能得,或能改。 清气、秀气、豪气、雄气、霸气基本上是天赋,这种天赋植根于人的秉性中。我以前说过,乃是山川天地之清气、秀气或雄气钟聚于某一 人。大抵北方之山川大地多出豪气、雄气,大抵江南之山川大地多出清 气和秀气。但北方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豪气和雄气,也有有清气和秀 气者,相对少而已,也有无豪气无清气者。南方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 清气、秀气,也有有豪气和雄气者,相对少而已。也有无清气无豪气 者。我们从现象上看如此,从历史上总结也如此,所谓"燕赵多慷慨悲 歌之士""江南多才子""山东多豪杰之士"等等。这问题尚无法用科 学去证实,我们不宜多说,但事实却不容否认。

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天赋也必须经开发才能显露出来。比如画画, 你也必须懂得画画的技巧,多读画,多读书,心有灵犀一点通。你有天 赋而不知去开发,犹如璞一样,不开凿永远成不了器。但是你没有这个 天赋,你再开发也没有用,很多画人,努力一辈子,技巧也十分熟练, 就是出不了清气、秀气或豪气、雄气。甚至越画越油,年龄再大,反而 更俗。俗气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小孩子画画,虽然不像,不合 道理,但绝不俗。人在俗世中生活,如果不读书、练气、去俗,必俗; 人俗,表现在画上必俗。但也有"其俗在骨",无法改变的,这问题太 复杂,此处暂不多谈。

后天能否改变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到另一方水土中 去,不就可以改变了吗?山川之秀气、静气、清气钟聚于一人,那么, 我们到山川中去不就可以改变了吗?我们到江南不就可以得到清气了 吗?我们到北方去不就可以得到豪气了吗?当然,是可以改变一点。古 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必须注意两个问 题,其一是多读书,而且是读古人高雅之书,有学问之书,改变自己的 思想,然后到山川清秀之地去。不读书的人,即使一辈子居住在山川清 秀之地也成不了大家。古人说的"枵腹出游",即肚子里无书卷,外出 游览也无法改变他。必须以书卷开启你的心智,再去接受山川清秀之气的熏陶,你的秉性才能有一些改变。


陈传席:

张大千 舞女图

陈传席:

印度阿游陀壁画


有一位江南人,在江南读书,后来 到陕北生活了几十年,他的艺术也就由清秀而变为雄浑了,但他的雄浑 中还有清秀的底子。其二要在年轻时读书出游,人在学语时在某地,一 生都带有某地口音,鬓毛已衰,乡音无改,老了就很难改。我曾写过一 篇文章《多移居有益人生》,举例说明历史上杰出人才鲜有终生在一地 的。只有一个沈周,终生在吴地,但沈周如果多移居或多出游,遍览五 洲风光,他的画会更佳。在一地得一地之气,在数地则得数地之气(参 阅我的散文集《悔晚斋臆语》)。天赋是先天赋予的。"得气"是山川 水土赋予的,皆非用功所致。人的用功只不过是开发其天赋而已。这就 是天赋和用功的关系。人当然还要用功,不用功,天赋是开发不出来的。

陈传席:

张大千 伪宋人吴中三隐

陈传席:

(局部:范蠡) 约1950年

陈传席:

张大千 咏柳图


开发出来后,还 要用功,否则,你天赋中的清气、秀气或其他气不会自己跑到画上去。 你秉性中的一股气通过你手中的笔流露到画上,这也是用功。如前所 述,你秉性中没有这股气,你再努力,你笔下也没有那股气,我们看无 数画画人,努力一辈子,甚至他的下一代接着努力,他的画技巧也不 坏,但画没有看头,死气沉沉,不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甚至对人的精 神毫无触动。因为他的画中没有"气"。无气而死,有气而活,才能使 人感动。

张大千生于四川。他天赋中就有这股清气(虽然不是太清),所 以,他的画中就有这股清气。这是他自己也不知道的,他以为是自己努 力练出来的。当然,他是十分努力的,他伪造了那么多名人的假画,稍 不努力,便会露出马脚。在认真伪造中,也锻炼了他的技巧。

他壮岁出游,登黄山,上峨眉,游华山,遍游五洲名胜,交结南北 名人,这都是他笔下清气的来源。但主要部分还是来自他本来的天赋。 他的哥哥张善孖学画比他早,用功也不少,游览名胜,交结名人也不亚 于他,但其笔下的清气就远逊之。

张大千的画可贵就在于有一点清气,但在他作大泼彩画之前,他的 成就仍然不高,毕竟只是临摹而已。正像国外给他的评价"伪作的大 师"。他早年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习书画。他的书法一生都未变出 李瑞清的法门。其早期绘画也完全出自李瑞清。李瑞清偏爱石涛、八 大,他又造石涛、八大的假画。所以,后来笔法更多出自石涛、八大。 李瑞清学石涛,一出手便变成自己的风格,而张大千一直没变出自己的 风格,所以,张大千的绘画天分并非太高,他的书法格调非常一般化。 根本不能和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相比。

据科学家研究,过分好色的人,眼力将大损。张大千在他的《合观 山》泼彩画上自题:"目疾日益矇眬,不复能细笔矣,此破墨略抒胸臆 而矣。"如果他的视力很好,恐怕他会临摹一辈子。他自己说他的泼墨 泼彩画,古已有之。有人说他的泼彩墨是受了西方抽象画的影响,我也说过,但他自己不承认。


陈传席:

张大千 山水 刘海粟 松岩雾瀑图

这也有可能是真实的话,因为张大千在国外半 辈子,早年留学日本,四十年代即出国,他的感情、习好、兴趣,乃至 服饰、房舍等等,都完全是中国的,他甚至一句外语都不学。胡适跑到 国外,一切都西化了,张口闭口都是西方,很多人没出过国,也都西化 了。张大千在西方,反而更加中国化,他的大泼彩仍然是中国的民族特 色。但我又想,他跑到国外干什么去了呢?又何苦到国外去呢?

不论怎么说,张大千的泼彩画对中国画是有贡献的。他的泼彩画也 有一股清气,学张大千泼彩的画家之画,有浮躁气,有恶俗气,有的 脏、乱,鲜有张大千的清气。这也和张大千的天赋有关。

有很多人说张大千的泼彩法缘于毕加索的启示。张大千开画展,毕 加索前往观看,说:"你的画在哪里?这都是古人的画。这整个画展并 无一张是你的。"于是张大千始悟,创泼彩画。但这是完全没有根据 的。因为至今没有任何正式报道毕加索参观张大千画展的消息。而且, 如果毕加索参观张大千的画展,肯定会有无数照片留存于世,报纸也会 大张旗鼓地报道,但都没有,连一张照片也都没有。正如有很多人说张 大千造假石涛欺骗了黄宾虹,但无一人道出其正确出处。欺骗庸众可 以,有一点见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谣言。张大千造的假石涛绝对欺骗 不了黄宾虹。

黄宾虹写了多少著作?张大千只写了一篇《画说》,且很短。其中 所说的话,了无新意,只有一句话有点价值:"大抵画一件东西,不应 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一定要在像和不像之间。"但这句 话从石涛到齐白石都讲过很多遍,张大千仍是临摹。

对张大千的评价,历来有两类。我都把它录下来,供读者参考。

傅雷在1946年11月29日给黄宾虹的信中说:"鄙见于大千,素不 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 江湖习气可慨可憎。"(见《傅雷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版,第224至225页,影印傅雷手迹)黄宾虹信中说:"……学敦煌壁 画,犹是假石涛,即真石涛且不足学。"(见黄宾虹手迹,刊于《黄宾虹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版,第586页)

陈子庄和大千是同乡,他在《石壶论画语要》(四川美术出版 社,1991年版)中多次提到张大 千,他说:"别人会的我也会,不 如放弃。张大千的画全是别人的现 成套子,谈不上独擅了。""张 大千画 ……只是技巧,不是艺 术。""张大千天资很高,可惜未 在创作上下功夫,帮闲去了。学艺 术的人态度首先要严格,不可取 巧。张大千把画画作手段,猎取名 利,实质是欺骗。""张大千晚年 的画退化了,概言之,是简而无 趣。他一辈子是画物质,不是画精 神。""吴、齐、黄门弟子中均有 能手,大千门下则无……大千则专 意仿古,流风所至,门人遂与临仿 中讨生活。""陈步鸾……有人问 他:'张大千怎么样?'陈道: '张大千人品不太好,如果人品好 一些,他的画还是不错的。'"

对张大千最推崇的是傅申,他 说:"他(大千)是伪作史上第一 高手。"但又说:"张大千也不是 完美的,尤其是在见仁见智、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察批判时,我们确实可以说他很多的画太偏于甜美,用笔流滑的应酬画太多,其内容与历 史、与时代、与中国的民间疾苦好像都无关而脱节。"(见傅申《血战 古人的张大千》,载台北《雄狮美术》1991年12期)

陈传席:

张大千 山水人物

1991年11月12日,在美国华盛顿国家东方美术馆开办了张大千画 展和研讨会,11月24日,《华府邮报》报道了这次会议,题目是《令 人惊叹的伪作大师——张大千》(见巴东《华府张大千学术研讨会后 记》,载《雄狮美术》1992年2期),这是西方国家给予张大千最高的评 价——"伪作大师"。代表美国的权威美术史大家方闻在会上说:"像 张大千这样的画家,在我们的时代里未来将不会有,也没有必要再有像 这样的一位(古人)画家……不应该再依傍在古人的窠臼里讨生活。"

(同上)梅丁衍认为:"张大千的伪画是以探讨'手艺'为重的临摹作 品,即使他想借临摹来'再现'古人的艺术气质,毕竟还属于'仿'的 层面,不能与'创作'混为一谈……'仿古能力强,用功之深,治艺之 勤',也都不能说明其艺术造诣必深。张大千视临摹、仿古为手艺琢 磨、志趣挑战是可以被理解的,这种瞒骗专家的游戏人间哲学,也是无 伤大雅的,但是如果一个画家只是为了瞒骗少数道行不高的专家,乃至 陶醉于'弄假成真',这不但远离作为虔诚艺术家的自诩修行,而且必 将背负世人道德良心的谴责。"又说:"张大千的伪画在美国国家画廊 '堂堂'推出,也难怪外国人对我国'拷贝文化'的盛名不足为怪。" 又说"张大千画展所揭发的尴尬处境,对往后的中西艺术交流,罩下了 一层阴影","再如何的奋勇血战古人也将是徒劳无功"。(见梅丁衍

《仿作?创作?》,载《雄狮美术》1992年4期)以上都是张大千死后的 盖棺定论。

张大千生前曾请于非闇为他鼓吹,于非闇把他和北方的溥心畲并称 为"南张北溥"。徐悲鸿也曾面誉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弟子 们则称大千为"石涛第二"。


(《国画家》 2003年4期)


陈传席简介

陈传席:

陈传席,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马来亚大学客座教授。2014年荣获“巴黎荣誉市民”徽章。

出版学术著作《六朝画论研究》(大陆版、台湾版,共13版)、《中国山水画史》(15版)、《中国绘画思想史》、《中国绘画美学史》(选入20世纪“中国文库”)、《陈传席文集》(九卷)、《中国佛教美术全集•雕塑卷•响堂山石窟(上下)》《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陈洪绶集》(点校本,中华书局)、《悔晚斋臆语》(中华书局)、《画坛点将录》(三联出版社、港台版)、《陈传席画集》等50余部,并且部分著作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并在《文物》、《美术研究》、《美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千余篇。据美术界权威杂志《美术》统计:陈传席研究强度居全国第一名。他被很多国内外年轻学者称为“现代美术史研究之父”。

陈传席教授史论兼备,旁涉文学诗词,在书画创作上重传统,格调高古,富书卷气,自成一家。谢稚柳曾说:“陈传席的画是当代文人画一个顶。”苏联画报曾作专门报道,苏联最富盛名的汉学家、中国美术史研究家查瓦茨卡娅曾撰文称:“中国现代的绘画有三大派,现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画派靠得太近,唯陈传席画派立得最远。陈传席的画宁静含蓄而有诗意,格调高古,超迈绝俗,是当代最高的文人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