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一切陷入兩難境地的折磨都關乎心靈

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一切陷入兩難境地的折磨都關乎心靈

前些日子,我想寫一篇以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為主人公的短篇小說,特意去網上查閱了大量資料,並尋了許多影片來看,其中包括馮小剛導演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影片中徐帆飾演的母親經歷了救姐姐還是救弟弟的兩難處境,只能選擇一個,到底救誰?


常言道:手心手背都是肉。看過影片後,我的心也隨著徐帆飾演的母親陷入了不可抉擇的兩難之中,心情難過跌至谷底。


這樣的兩難情況在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一切陷入兩難境地的折磨都關乎心靈

去年在課堂上,我帶領學生們學習了《魚我所欲也》一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作者做出了看似正確的選擇,舍魚而取熊掌,我問孩子們,就此問題看,作者為何要捨棄魚呢?孩子們回答說,熊掌更名貴一些。


此話不假,可如果那條魚十分具有紀念意義呢?如果得到熊掌需要經歷很大的危險呢?這就又陷入了兩難境地。


兩難境地似乎總存在於我的生活中,比如寫完一篇文章之後,糾結於幾個題目中哪一個是最佳的;


比如同時有幾種口味的冰淇淋擺在我面前,我究竟吃哪個;


比如去餐館點菜,看著一頁頁的菜單,如何根據黑色打印字來決定我接下來的進口菜餚……事情無論大小,糾結總是有的,我彷彿患了“選擇性綜合徵”。



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一切陷入兩難境地的折磨都關乎心靈

有一次我在翻閱一本書時,看到書中引用了《五燈會元》的一則小故事,原文是這樣的:

“宣州刺史陸亙大夫問南泉:古人瓶中養一鵝,鵝漸長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毀瓶,不得損鵝,和尚怎麼生出得?泉召:大夫!陸應諾。泉曰:出也!陸從此開解,即禮謝。”

我第一遍並未讀懂陸亙到底是怎麼開解的,讀到第五遍時,終於恍然大悟!


正所謂,我看鵝在瓶中,殊不知,鵝看我在瓶中。

瓶中的鵝漸漸長大,正如我們所面臨的兩難問題本身,這個局面到底要如何選擇?毀瓶還是損鵝?南泉禪師招呼一聲:大夫啊!陸亙答應一聲。南泉禪師說:這不就出來了!


當陸亙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這一聲,恰如晨鐘,驚醒了夢中人。


同樣驚醒了千百年後看這則故事的我。

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一切陷入兩難境地的折磨都關乎心靈


有時候,我們遇到的事情本身含有頗多無奈,是無法用邏輯分析出恰當結論的,抑或是不論我們做出何種抉擇,都將是心痛無比的,糾結在所難免。


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我們總要選擇一條無悔的路,在用理性權衡各種利弊後的選擇,心靈也勢必遭受了煎熬與折磨。


這時,尋求心靈解脫成為我們脫離苦海的唯一輕舟


可有時,我們筋疲力盡地在苦海中熬著,終日抱持著載鵝之瓶,身邊往來小舟不絕,卻始終未曾正眼瞧過一隻,甚至連身邊破爛不堪的浮木也不予理會,久而久之,心也就像看那隻瓶中日漸豐碩的鵝,憂愁煩惱不斷,也無從解決。


相信瓶中鵝看到主人如此冥頑不靈,也會深覺驚詫吧。


換個角度思索問題,將自身從纏繞的藤蔓中掙脫出來,讓心靈睜開眼睛,其實我們所認為的小小瓶中也有一個天高海闊的大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天藍氣清,柳綠花紅,小橋流水,每隻鵝都自在暢遊於廣闊水面上。


其實,從來都不曾有那麼一個瓶子存在過。

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一切陷入兩難境地的折磨都關乎心靈

作者簡介:趙小璟,文學碩士,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心理諮詢師,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科技日報》《延河》《星星》《中國女性》等國內外報刊上發表文章數百篇。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