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巾幗尹夫人

西涼巾幗尹夫人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也就是唐高祖,在天下初步平定之後,派人在涼州姑臧的尹夫人臺上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寺廟,叫做尹臺寺,以此來紀念自己先祖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王后,也算是深切緬懷一位巾幗英雄——尹夫人。

這位尹夫人,也就是尹王后,是天水冀縣人,出生於尹氏大家族,自幼飽讀詩書,清辯有志節。可惜的是,她生逢亂世,親眼目睹了東晉時期北方的殘酷戰亂,切身經歷了這段中國歷史上鮮有黑暗時期。雖是大家出身,但尹夫人也在戰亂中吃了不少苦頭,使她加深了自己與普通百姓的感情與對和平生活的憧憬。

尹夫人一生,先後有過兩道婚姻:她先嫁給扶風人馬元正,時間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在家人的勸說下,年紀輕輕就守寡的尹夫人改嫁給隴西人李暠(字玄盛),成為李暠的繼配夫人。剛剛嫁到李府,尹夫人就與李暠約定,她要為前夫守孝三年,所以這期間不能與任何人說話,更不能與李暠生活在一起。李暠是一個胸懷大志、深明大義的人,同意了尹夫人的請求,三年之內果真沒有觸碰過尹夫人。直到三年孝期結束後,二人才真正生活在一起了。尹夫人雖是李暠的繼配夫人,但她卻心胸大度,撫育李暠前妻所生的孩子,比自己親生的還要盡心盡力,使得這個組合家庭充滿了感情,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

李暠雖是隴西人,但卻在河西走廊一帶的後涼生活,後在北涼為官,因不滿北涼段業的統治而自立為主,建立了西涼國。李暠就是後世所稱的西涼武昭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世人都知道,李暠善於治國,除了其本身的修為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則得益於自己的賢內助尹夫人的協助。 從建國到治國,西涼國的興盛一直凝聚著尹夫人的心血與智慧。她與李暠均主張“興儒重農”,不僅大力發展生產,儘可能地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還大興文教事業,在河西走廊推廣漢文化。政治上,他們做到不稱霸,不當頭,主動奉偏安江南的東晉為正統,向其稱臣納貢,贏得了大量北方漢族百姓的支持。平時,政治若有失誤,大臣不便講的,就由尹夫人向李暠指出。若有成績,尹夫人就告誡李暠,不要驕傲自滿。只要是能夠出力的,她決不退縮。除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之外,尹夫人還大量舉薦天水尹氏家族的俊傑,讓他們紛紛參政,鍛鍊他們的治事能力、品德與閱歷,積累尹氏家族的視野、胸襟與智慧,一時間社會上湧現出大量的尹氏名宦。為了穩固西涼政權,正是在尹夫人的積極推動下,天水尹氏子弟與隴西李氏大量聯姻,使二者緊密結合,構成了為西涼政權的壓艙石。這也算是尹夫人為孃家尹氏家族提供的重要平臺,讓我們尹氏的先祖把握時機,在歷史上脫穎而出,為天水門第添光加彩。在李暠夫婦的精心治理下,河西走廊一帶成為了一片樂土,百姓安居,吸引大量流離失所的內地人士前來投奔,文化事業蒸蒸日上,成為東晉亂世中少有的安寧景象,讓離亂中的可憐百姓在此度過了十八年的太平日子。因此,民間編出諺語描述、誇讚說:“李尹王敦煌。”

可惜的是,李暠去世之後,繼任者李歆(字士業),也就是尹夫人的兒子,一改既定國策,不顧實際情況,主動向宿敵北涼沮渠蒙遜挑起戰爭,結果身死國滅,害得連母親尹夫人都成為了北涼的俘虜。面對亡國之禍,尹夫人很痛心,但她並不懼怕北涼敵人的淫威,連沮渠蒙遜都對她敬佩不已。結果,沮渠蒙遜沒有過多刁難她,還主動向尹夫人示好,在涼州的一個荒臺上為其修建了一個房子,讓尹夫人在此生活,等於是變相的囚禁。在這裡,尹夫人度過了自己最為傷心落魄的孤獨晚年。即便物質條件再差,北涼方面再怎麼折磨,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都沒有屈服。即便是子女先後離世、子孫四處離散,尹夫人都靠堅定的氣節與意志活著,最終目睹了北涼的滅亡。最後,她逃出北涼殘餘的魔掌,到伊吾與自己的兒孫團聚,並在那裡去世。

西涼尹夫人,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尹氏巾幗,一生充滿了傳奇,死後也享有極高的聲譽,她何曾想到自己的子孫中會出現大國皇帝李世民、李隆基之輩以及大詩人李白、李商隱等人,令自己名垂史冊,萬世?因她而出名的尹夫人臺,以及尹夫人臺之上的尹臺寺,也成為了後世君臣將相、文人墨客念念不忘的地方。 繼李淵修建尹臺寺之後百餘年,著名詩人岑參來此憑弔,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登涼州尹臺寺》。其曰: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

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

清唱雲不去,彈弦風颯來。

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但願尹夫人的巾幗之風,伴隨著這樣的詩歌,流澤後世,讓我們尹氏子孫也認真感悟其中的千古風采與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