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十年回憶,科創板前給大家上一課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啟航,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時間一晃10年,在科創板首批公司即將上市之際,作為這個市場中的老人,來給大家回顧下這28家公司這十年的浮沉。

首先回顧下新股發行歷史,很重要。這幾年,大家總是覺得“新股不敗”,在創業板首發的年代,新股發行也是採取“市場定價機制”,發行價機構詢價而來,而我們的發行價詢價機構又一直很扭曲,機構往往給出天價發行市盈率,2009年時創業板首發也不例外,除了4家公司發行市盈率在30多倍,其他都是40、50、60,甚至80倍天價發行。但是,凡事都有它的價值所在,不合理的定價早晚是要價值迴歸的,此後市場熱情衰減,高定價不可持續,到2011年,多達70多家公司上市就跌破發行價,打新資金普遍虧損,間接影響到新股發行。於是,證監會人為把發行價限定在“不超過23倍市盈率”這個潛規則,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新股天天一字漲停的現象出現,因為多年新股不敗形成慣性,造成一些公司的爆炒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這一次,科創板的定價和發行機制,又回到了當年的“市場定價機制”。

浮沉: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十年回憶,科創板前給大家上一課

創業板首發當日表現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第一批公司首發上市,儘管發行市盈率普遍極高,但是首日依然迎來爆炒,28家公司盤中全部臨時停牌,到收盤,比起發行價,28家公司普遍漲幅80%以上,翻倍的也不少。

由於發行市盈率高,上市首日又大漲,因此創業板首發個股立即就陷入高估狀態。於是,在首發後第二個交易日,創業板就開始大面積下跌,在120個交易日內,大部分個股處於下跌狀態。

當年的創業板首發公司,確實有不少是精挑細選的佼佼者,比如愛爾眼科,彼時依託中南大學,已經有比較好的聲譽。機器人,當年新松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一半以上份額。樂普醫療的冠狀動脈支架系統也佔全國25%的份額。

因此,在創業板初期的2009-2010年,創業板首發的個股,業績上都有比較好的表現,至少賬面上是這樣,包括做假賬退市的金亞科技。

從2011年底,是騾子是馬,逐步就看出來了,部分公司的業績開始快速下滑,而部分真成長公司,繼續表現出高成長性,從2012年熊市,到2013年開始的中小創牛市,真成長和假成長的表現就很明顯。

浮沉: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十年回憶,科創板前給大家上一課

創業板首發28家公司10年複合增長率

網宿科技,億緯鋰能,愛爾眼科,機器人,華測檢測,安科生物,樂普醫療等7家公司的10年營收復合增長率和10年利潤複合增長率,能夠超過20%。其中,愛爾眼科,機器人實現了連續10年業績正成長。最近三年,億緯鋰能,愛爾眼科,安科生物,樂普醫療仍然實現了超過20%的利潤增速,華測檢測的三年複合利潤增速15%,機器人降到了個位數,而網宿科技由於面臨阿里雲,百度雲,騰訊的激烈競爭,最近三年業績複合增速為負。

這7家成才公司中,愛爾眼科,安科生物,樂普醫療三家為醫藥行業,華測檢測屬於第三方檢測,四家公司都弱週期性。億緯鋰能站對了新能源風口。網宿科技,機器人,最近三年的業績下滑,則顯示出了高科技的週期性

浮沉: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十年回憶,科創板前給大家上一課

十年、五年、三年漲跌幅

從漲跌幅來看,愛爾眼科,億緯鋰能十年漲幅超過10倍,最近三年的漲幅依然非常猛。安科生物,華測檢測也不錯。網宿科技,機器人最近三年跌幅都接近一半。剩下大部分的個股,表現非常平庸,十年漲幅100%以下的個股,至今都沒回到2009年10月30日的收盤價,因為當天的平均漲幅就100%。漲幅200%以下的個股,也沒有跑贏創業板指數。

把創業板的經驗總結到科創板中來,當年創業板首發公司,從質地上來說,我認為比科創板更優秀,當年的很多公司都是各個細分領域的佼佼者,而且都處於盈利狀態,業績不錯。而科創板首發公司,盈利能力不如當年創業板,部分處於虧損狀態,規模也不如創業板首發公司大。並且,創業板雖然有門檻,但門檻遠低於科創板,參與開戶人數(接盤的韭菜)也遠遠高於科創板。

因此,在科創板首發市盈率不低於當年創業板的情況下,中籤的朋友,我認為首發上市日,應該全部拋掉。沒中籤的朋友,千萬不要去接盤。此後,至少觀察60個交易日,再看看整體市場情況。

如果要真正精挑細選優質長線公司,可能要等待這些公司上市一年以後甚至更久,等待殺估值,等待業績表現,重點放在生物醫藥等弱週期品種(參考創業板愛爾眼科,安科生物等長牛表現),還有科技風口,比如人工智能,半導體(參考億緯鋰能在新能源風口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