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之前一期講到內向的話題。內向的人在一個崇尚外向的社會中,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到內向性格只是一種特徵而不是缺陷,那麼他極有可能會因為各種內外原因,在被社會貼上負面標籤後,走向自卑的方向。

內向不是壞事,但自卑卻是。自卑是發揮原生性格力量的最大限制,也是個人發展的最大阻力。

那麼,內向者們應該如何防止自己走向自卑呢?如果不幸已經產生自卑的心理,該如何走出自卑的泥潭

我們來看看兩個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經典電影作品,試圖窺探主人公是如何逐步接納自己,走出自卑。

一、自卑的起源多與童年有關

01 《國王的演講》

1937年

42歲

話筒燈閃了3次,無線電信號打開了,一名男子忐忑地站在話筒前,試圖擠出一些聲音。

電波飛向4千萬民眾。可是電波里卻沒有一句完整的話。

這是英國喬治六世國王阿爾伯特的加冕演講,他作為剛剛繼承王位的主角,卻對於發言無所適從,渾身只有緊張、顫抖,出盡洋相。

於是,他被安排和一個叫羅格的醫生見面,以求治好口吃的毛病。

可是醫生卻說,國王得的病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心病。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原來,阿爾伯特有個「聰明伶俐、能說會道」的哥哥愛德華。

但是,阿爾伯特小時候是一個內向、少言寡語的孩子,和哥哥對比,他就經常被批評、冷落。在社會評價體系中,他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孤僻孩子。

因此,他內心形成了對自己的否定「我孤僻,我不會說話,我遠比不上光彩奪目的哥哥,我口吃」,最後變得自卑、自閉。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但是,哥哥愛德華放棄王位後,阿爾伯特不得不成為國王。

知道自己要當國王的消息後,他甚至哭暈了過去——他將成為一個自卑的國王、患有口吃的演講者,勢必出醜、遺臭萬年。

就算他已經是國王了,沒人敢否認他,但童年時積累下的標籤,早已讓他自己不斷否定自己。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國王的演講》

02 《心靈捕手》

1967年 夏

20歲

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偷偷記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題,連夜算出答案寫在黑板上。而這一切被一位數學家藍波看在眼裡。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數學家惜才,要幫他發揮他的天賦。而他卻完全拒絕,並對藍波惡語相向。於是數學家請來心理學家桑恩幫忙。

心理學家桑恩耐心地和威爾聊天,知道了威爾這孩子小時候受到過虐待,生活非常艱苦卻無人傾訴。

他所有的苦楚都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心裡,對任何人的關心都採取防禦姿態。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心理學家準備幫助威爾打開封閉已久的心。

但是,威爾拒絕接受心理學家幫助,並說:「我如何浪費我的人生,和任何人無關。」

工地上的工友查克也希望威爾別浪費自己的天賦,威爾卻只說甘願天賦被生活淹沒。

後來,他遇到自己所愛的女孩,卻因為提及童年的心理創傷而情緒失控,拒絕對方的任何關心。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心靈捕手》

二、走出自卑的泥潭

這兩個故事的主角,他們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身份和年齡。但其實,他們是同一類人——自卑的人。

高貴的國王,童年時不善言辭不被大人們喜歡,不斷被否定而陷入自卑,成年後不願接受國王的身份和責任;

天才的少年,不願向任何人傾訴生活的苦,覺得自己不值得任何人的關心和同情,結果變得妄自菲薄。

如果我們也苦於自己的內向、不善言辭, 甚至已經不幸地在內心感到自卑時,該如何擺脫這些,重新振作呢

故事中至少介紹了兩個方法。

01 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

任何人都有表達的需求,人性使然。內向的人其實心裡也有很多想法,也需要說出來。

喬治六世小時候是左撇子且不善言辭,所以被很多人都不看好。眾人定義他是愚笨、孤僻、不正常的人。

在大人那裡,這個孩子一直被否定,還失去了自我表達的機會,這才是他成年後一直患有嚴重口吃的心理癥結。

羅哥醫生對他進行了很多訓練,主要集中於引導他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

  • 讓喬治六世聽音樂時練習說話,以忽略自己的聲音細節;
  • 通過日常的聊天,讓他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 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也向喬治六世講述自己的故事……

最後,羅格醫生故意坐在國王的寶座上,激怒他,說:「你又不想做國王,為什麼不讓我坐這把椅子?」

喬治六世終於說出了胸中積蓄已久的那句:「你聽我說,我有權利發出我的聲音!」

他不再認為自己的話無關緊要,幾十年來的心結,終於被說出了口。

02 接受友情和幫助

天才少年威爾天賦異稟,儘管懷揣同伴們羨慕的「獎券」,卻慫得不敢承認夢想,不敢「兌現天賦」。

於是,心理學家以朋友的身份,經過長期的溝通,終於解開了他的心結。

你口口聲聲說自願沉淪,

但你挑在最好的大學打工,

半夜偷偷演算世上只有兩個人會的方程式,內心難道不是充滿夢想嗎?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作為朋友,心理學家率先敞開心扉談自己的事,希望威爾也能敞開心扉。

你的天才沒人能否認,

但也沒人能瞭解你的內心。

你希望我知道你生活有多苦,

但只有你自己想和我談,

我才能理解你生活的苦,知道你的感受。

走出自卑的泥潭,你會變得多強大

三、故事結局

1939年 聖誕節

話筒的燈閃了3次,無線電信號打開了,電波奔向1016萬平方公里的歐洲大陸,奔向20億捲入戰爭的人海中。

這一次不再是無聲的電波,而是向法西斯宣戰的聲音。

面臨國內的投降主義和綏靖政策,這個曾經連當眾演講都不敢的男人——喬治六世國王,毅然支持丘吉爾,向德國宣戰。

從「國王的演講」,到「至暗時刻」,再到「敦刻爾克」,三部影片把人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值得每一個成年人去品讀。

四、尾聲

很多父母,至少有過1次使用「內向」來描述自己的孩子。

其中還有少數的家長,曾紅著眼眶跟老師哭訴:

「為什麼孩子寧可捱打捱罵,也不和我說一句話。」

「親生骨肉,卻從不和我說真心話,想不通啊……」

內向的人在這個社會中,更容易被主流觀念所排斥,顯得不那麼完美。但是,內向的孩子不要因此而自卑。我們可以做的是

  • 教他們接納原本的自己,發揮內向型性格本身的力量;
  • 尊重每個人表達的權利,學會與外界進行合作;
  • 和他們做真誠的朋友,互相作為可信賴的依靠。

做到這三點,不管曾經有過多少不如意,最後也能有幸福燦爛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