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印》:復仇是找尋自我,也是人生的使命

雪兒是一匹馬,但它在我心目中是一個人,是有著人格的馬,有尊嚴,有智慧,有悲憫。即使作為動物,它也是這個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

曹文軒《火印》


《火印》:復仇是找尋自我,也是人生的使命

這是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火印》中的主人公雪兒,一匹有靈魂有人性的馬,其實在曹文軒筆下,雪兒就是一個人。曹文軒賦予戰爭中的雪兒使命感還民主精神,它的靈感來源於蕭紅的短篇小說《狂野的呼喊》裡這一段文字。

在一個風沙彌漫的天氣裡,主人公看到有幾匹馬向他這邊朦朦朧朧地跑了過來,心想應是有客人騎馬來這裡,沒有將韁繩繫牢,讓這匹馬跑了,於是呼喚馬,好在馬跑過來送時一把將它們抓住。可是當馬跑到眼前,他伸手去抓韁繩時,手卻立即縮回去了———他看到,馬的身上烙有日本軍營的圓形火印。

看到這裡,曹文軒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孩子和一匹馬的情景,其次出現的是日本人徵用馬匹的場景。《火印》的背景是抗日戰爭,但作者更多的是寫戰爭中的人——雪兒。

作者曹文軒獲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是中國首位獲得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01愛與溫暖,讓生命豐盈。

也許是機緣巧合把,曹文軒是一個水鄉長的人,卻莫名其妙的愛上了張北一帶的草原風景,無數次駕車去領略那裡不同季節的風景 ,所以寫起《火印》裡的北方草原的田園風光才那麼得心應手。


《火印》:復仇是找尋自我,也是人生的使命


草原上放羊的孩子坡娃,從狼群中救回一匹小馬駒,因為渾身雪白,坡娃給它起名叫“雪兒”,野狐嶺的大人小孩也都喊它雪兒,雪兒和坡娃一家,在野狐嶺過著清貧而快樂的田園生活。

坡娃的父母把雪兒當做了自家的女兒 ,口口聲聲喊著閨女、丫頭,坡娃和雪兒更是形影不離,他們的臥室僅有一牆之隔,牆上還有一個窗戶。雪兒完完全全融入了這個家庭,成為家中一員。

雪兒一天天由小馬駒變成了年輕的駿馬,坡娃每天騎著雪兒放羊,他們歡快的在野狐嶺的草山上散步或奔跑,野狐嶺的大人小孩都喜歡俊美的雪兒。這裡的人們和善友愛,村莊喧鬧又安寧,生活簡單和樂

02戰爭毀滅了人和動物的家園。

炮聲響起,戰爭爆發了,野狐嶺美好的生活就這樣結束了。在人們的恐慌中日本鬼子進了村, 他們的目的是以“徵用”的名義搶走人們的馬匹,來運送軍用物質,對抗就是刺刀、子彈、流血、屠殺。

為了活著,人們不得不交出了牲口,雪兒因為自己是“一匹舉世無雙”的馬被日本軍官青睞,最終被日軍強行徵走。


《火印》:復仇是找尋自我,也是人生的使命


自從坡娃從狼群裡救出雪兒,坡娃和雪兒的命運就連在了一起,在坡娃心裡,雪兒是妹妹,是朋友,而不是一頭牲口,坡娃失去雪兒變的魂不守舍,一場大病之後,他決定要救出雪兒。

坡娃潛入日軍軍營,目睹了馬身上被烙下了日本軍營的火印。烙火印就是在馬的身上做一個記號,以標明那匹馬是誰家的,免得引起混淆和紛爭。讓坡娃生氣和憤怒的是,日本鬼子光天化日之下將搶來的馬烙上火印,就變成他們自己的了,就是一群強盜。

雪兒的身上也被烙上了那枚恥辱的火印。坡娃千方百計救出了雪兒,卻沒能逃脫日軍的重圍,牽連爸爸被懲罰在日軍軍營做苦役,坡娃被關了起來,透過窗戶看著爸爸倍受折磨,坡娃痛苦不堪。

日本人不僅從身體上摧殘著中國人,還想在精神上征服中國人,軍官河野交代:一定要讓那個孩子知道那匹馬,是的,曾經的確是他的,但它現在已經烙上了大日本皇軍的烙印,已經屬於皇軍了,永遠屬於。別再惦記著了,再惦記著,必定讓他的親人倍受苦痛。

日本侵略者就是這麼厚顏無恥,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還要振振有詞。

03活下去才能復仇,使命感就是一種力量。

雪兒然在大年夜逃了回來,坡娃一家給了雪兒無盡的愛和溫暖,過年回家是雪兒心之所向。好像是心靈感應一般,坡娃一家三口因為思念雪兒,年夜飯吃的冷冷清清,大年看門就看到他們心心念唸的雪兒,這份人間真情讓人感動。


《火印》:復仇是找尋自我,也是人生的使命


然而為了全村人的安危,在日本鬼子的威脅下,坡娃不得不又一次交出雪兒。雪兒在日本軍營順利的生下了她的孩子。

日本軍官河野將雪兒母子分離,他想要訓練雪兒成為自己的坐騎。可是雪兒不是普通的馬,它善惡分明,有立場,有底線,雪兒不肯接受河野的駕馭,它心中唯一的主人是野狐嶺的坡娃。

由於雪兒的不屈反抗,它淪為了拉炮的戰馬,遭到種種凌辱。同時遭受不幸的,還有處在日軍炮火攻擊下的野狐谷村民。

爸媽被日軍戰火奪取了生命,岥娃歷經磨難之後,終於將雪兒帶回了野狐谷,他們相依為命努力活著,但雪兒身上的火印,成為它終生的恥辱,雪兒在村民目前深深的低下了頭,但她相信只要活著,就有贏回尊嚴的機會,默默負重前行,等待履行使命的機會。

04.善良、勇敢和愛就是救贖,劫後餘生,既然活著就要活出尊嚴。

尼采說:“凡是殺不死我的,會使我強大。”

雪兒回到野狐谷受到一些村民的誤解,甚至被謾罵和毆打,坡娃極力維護著雪兒。坡娃懂得雪兒的心情,他帶著雪兒和羊群離開了野狐嶺,在大山裡療傷。

有些人的復原力與生俱來。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越來越多的相關證據表明,無論是孩子、集中營倖存者還是從失敗邊緣扭轉公司命運的管理者,他們所具備的復原力都可以後天習得。

雪兒是在坡娃的溫暖關愛和守護中,身體和心靈上逐漸康復,不僅有了戰鬥力,還發出戰馬的嘶鳴,它和騎兵配合,勇敢奮戰追擊,消滅了日本軍官,成為立了戰功的英雄。

凱旋而歸的雪兒重新得到了野狐谷村民的喜歡,雪兒完成了她的使命。

在雪兒的一生中,坡娃就是貴人,他給了雪兒愛和守護,在坡娃的給予中,雪兒充滿了力量。


《火印》:復仇是找尋自我,也是人生的使命


《火印》是曹文軒的第一部歷史題材作品,這部兒童文學作品裡有作者的悲憫情懷,人性的善和惡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孩子們瞭解戰爭的可怕,戰爭可以毀滅一切真善美,同時也看到人和動物友愛相處,坡娃和雪兒的反抗和堅強,在戰爭中一起成長,完成使命。兒童文學也適合大人看,讓大人更瞭解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