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類電影”:《大贏家》《十二公民》《來電狂響》細品

電影的拍攝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選劇本,選演員,選場地等,同時還需要導演,編劇,美工,攝影等一起努力,最後才能呈現一個完美的電影。有一種電影整片基本上就在一個場地進行拍攝,我把它成為“劇場類電影”,這種電影看似簡單,其實很有挑戰性,對導演的要求很高,要實時把控現場節奏,不斷改進劇本,爭取完美的展現每一個人物的心理變化。

“劇場類電影”:《大贏家》《十二公民》《來電狂響》細品

疫情在家期間在西瓜視頻觀看了《大贏家》,感到眼前一亮,喜劇竟然還可以這樣拍攝,後來看了一眼導演名字,於淼,就去查了一下,發現他還擔任過《來電狂響》的導演,這兩部都是“劇場類電影”,同時又是都是翻版電影,我想到以前的《十二公民》,下面就以這三部電影為例,看他們都是如何完成“劇場昇華”。

時間控制一百分鐘左右,多利用場景道具渲染情感

縱觀三部電影,《大贏家》97分鐘,《來電狂響》103分鐘,《十二公民》106分鐘,三部電影時間都控制在100分鐘左右,因為大部分的拍攝都在一個場景拍攝,儘量不要出現過長鏡頭,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十二公民》只用了三分鐘就介紹完背景進入“劇場”小倉庫,之後的100分鐘一直都在倉庫,這麼長時間的拍攝,要讓觀眾全程在線,就要不斷動用場景設備,陽光,電扇,椅子,人物不同時候的吸菸,廁所的利用,該導演徐昂盡心盡力的運用 各種變換,來描繪人物性格,引起觀眾的感悟,每一個觀眾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縮影,隨著人物而思考,不知不覺間,就進入了劇場中,可以說是“劇場類電影”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


“劇場類電影”:《大贏家》《十二公民》《來電狂響》細品

十二公民

情節控制要有張有弛,逐步解析故事,最後昇華全片

“劇情類電影”場地比較單一,劇本的好壞,情節的把控就顯得十分重要,情節吸引人,觀眾才有看下去的慾望,不能落入老套劇情,一開始,就可以猜到結尾,這種劇情是非常可怕的。這三部電影這一點做到還不錯,都可以抓住觀眾小心思,不到最後不撒手。例如《十二公民》中對於案件的分析,逐層深入,慢慢剖析;《來電狂響》中每個人物的手機秘密,秘密背後的酸甜苦辣;《大贏家》中嚴謹不苟言笑,對搶銀行的認真負責,其他人物的麻痺鬆懈,各種應對方案層出不窮,警員不斷殉職等。都深深的抓著觀眾的獵奇心理,不斷剖析,最後完成整片的昇華。


“劇場類電影”:《大贏家》《十二公民》《來電狂響》細品

來電狂響

角色控制要注重演技,故事主要為人物對話,對演技要求很高

在前期角色選取時,一定要注重演技,“劇場類電影”多為不同演員之間的對話,各種情感也都要表現在對話當中,這對演員演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例如:《十二公民》中各個演員的演技都很棒,其中特別是最後那個出租車司機(韓童生飾)的自述,真的非常感人。《來電狂響》中馬麗飾演的韓笑開始裝作沒有秘密,最後被揭穿時,那個表情,那種無奈,決定告馬丁時的決心,真的很感染人。《大贏家》中田雨飾演的吳小江,讓人感覺那就是一個銀行經理,不想讓事情變大,一心只想降低影響,大鵬的嚴謹同樣很精彩。

“劇場類電影”:《大贏家》《十二公民》《來電狂響》細品

大贏家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你還看過那些“劇場類電影”呢?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