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巢老人”,到“帶娃老人”,我們如何去理解他們的不易?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的老人帶娃很享受,而有的老人帶娃很辛苦,讓子女無所適從。其實根據薩提亞的冰山理論,這裡是否願意帶娃,要看老人如何根據帶孩子這個表象,詮釋“帶孩子”這個事情;什麼會影響老人對“帶孩子”這個事情的詮釋和理解呢?老人的身心狀況、內在需求、思維觀念等等諸多方面。下面簡單做一下梳理。

一、老人如何看待帶孩子這個事情?

不同的老人對幫子女帶孩子這個事情的看法迥然不同,他們會給“帶孩子”這件事情打幾星呢?我大致根據我瞭解到的事實狀況,劃分了星級標準(只是為了表達老人觀點的差異,不要用太嚴苛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分級哦):

五星評價:覺得帶孩子很幸福。

比如我婆婆,我們一起生活了六年,期間我生了兩個娃,哥哥現在五歲多了,妹妹現在快三歲,印象裡再忙再累,看到孩子她也會非常開心。她從事幼教和小學工作有三十多年的時間,記憶當中她從沒有批評過兩個孩子。儘管有時候在我看來原則性上不那麼堅定,但是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上,絕對滿分。

有幾個因素我覺得很重要:

1、婆婆家人口多,兄弟姐妹關係特別好,大家非常享受一家人和睦互助的感覺。每次過年過節帶孩子們去老姥姥家,兩個孩子是家裡最小的,大家都特別喜歡他們。

2、婆婆的原生家庭很好,她的內心安定而富足。婆婆告訴我,小時候她從來沒有被自己的爸爸媽媽批評過,都是很耐心地引導她做事情,從來沒有一句重話。後來她結婚之後,儘管公公的原生家庭不是那麼好,她依然非常樂觀包容,給我老公營造了非常溫馨的家庭氛圍。

我記得我老公說過一個細節,在他小時候,我婆婆和我公公吵架了,他們兩個會每個人都對他很好,好像就比賽誰對孩子好似的。從來不會把大人吵架的火撒到孩子身上。

從“空巢老人”,到“帶娃老人”,我們如何去理解他們的不易?

3、婆婆很喜歡小孩子。喜歡小孩子是天生的,有的人確實有孩子緣,我婆婆就是這樣。在學校裡,孩子們都喜歡找她玩,在家裡孩子也都愛找奶奶玩。

4、我們家庭普通,但也沒有過大的壓力。公婆沒有身體上的不適,也沒有過於繁重的房貸,上一輩老人身體也很康健,我和老公的工作也很穩定順利,使我們和婆婆這個大家庭可以心無旁騖地撫養兩個孩子。

四星評價:享受帶孩子的過程,很愛孩子,但是身體上有勞累。

比如我認識的另一個阿姨,她年輕時就落下了腰痛的毛病,抱孩子或者洗衣做飯,腰痛就更加厲害,經常折磨地她睡不好覺。儘管她也很喜歡孩子,但是身體上的不適讓她力不從心,很多時候也會抱怨沒有人幫忙。

她帶孩子是這種風格:

1、全心全意為孩子做好飲食、衛生、穿著等日常工作。孩子的教育不會太費心,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簡單地批評孩子。在他們家,教育主要靠父母。老人負責生活起居。

2、要求有一定的空間時間去旅行或者保健。因為帶孩子本身比較辛苦,他們的身體會吃不消。

三星評價:看孩子是我給你們看的,你們要感謝我。

這是我瞭解到的另一家的情況。老人覺得看孩子是看在自己兒子或女兒的面子才來的,不然才不想來看呢!這種老人普遍有一種內在需求未被滿足,這種內在需求可能是源於傳統觀念,也可能源於自己的生活狀態不夠理想。

1、有的老人傳統意識強,渴望子女孝敬,當看到年邁時不但沒過上好日子讓子女孝敬,還得幫子女看孩子,他們的心理極其不平衡。我認識的一個阿姨去看孩子時,就要求兒子兒媳把飯菜和牛奶端到床邊上吃飯。因為房貸比較重,他們家生活節儉,但是阿姨還是要求兒子和兒媳去買禮物送給她,而她卻極少給孫女買禮物。

2、評判孩子。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極力誇讚,當孩子哭鬧不舒服時,就會認為孩子淘氣,不好養,愛淘人等等。

3、內心委屈。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看孩子很辛苦,而自己的孩子卻不夠關心不夠體諒,容易玻璃心,很難估計到孩子們打拼也比較辛苦的狀態。這類老人內在能量杯會有空缺。

從“空巢老人”,到“帶娃老人”,我們如何去理解他們的不易?

二星評價:不想看孩子,除非你們使勁求著我。

這種就比較簡單了,單純地不想操心費力,也不怎麼喜歡孩子,更喜歡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

一星評價:我只是來逗著孩子玩玩,你們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看。

(拜拜~~)這些老人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對自己的人生往往也有別的規劃,所以無暇顧忌看娃的事情。

二、哪些老人喜歡帶孩子?

喜歡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會有些相同的觀念和性格,結合人的先天性格來說的話,會是這些:

1、樂天型性格的老人,非常重視人和人的良好關係,喜歡小孩子,喜歡湊熱鬧。所以孩子出生之後他們一定會想著逗孩子玩,陪孩子唱歌,和孩子開玩笑,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本色呀!他們樂天的性格彷彿就是為小孩子量身定做的。

2、激進型性格的老人,特別想管著孩子,也會幫忙看孩子。他們的教育方式就是我管著你,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負責,儘管孩子可能會叛逆,但是他們絕對不放棄。對孩子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會基於內心的道德感和責任感來看孩子,他們內心對自己有一個標準,不允許自己看著兒女每人看孩子而袖手旁觀。

從“空巢老人”,到“帶娃老人”,我們如何去理解他們的不易?

3、冷靜型性格的老人,非常重視家族責任,如果子女提出要求,他們多半不會拒絕。而且他們看孩子也會非常平和,不會怨天尤人,會給孩子提供非常穩定的成長環境。儘管風格上可能不如樂天型和激進型那麼活潑開朗,但是他們的平和同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珍貴的陪伴。

4、憂鬱型性格的老人,如果自身成長比較好,也會喜歡看孩子,但是往往他們擔心憂慮比較多,會有一定的負能量,需要子女多多陪伴安慰,給出足夠的空間來調整自己。

三、老人為什麼不喜歡帶孩子?

喜歡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都一個樣,但不喜歡帶孩子的老人,往往有些多方面的原因。

1、如果遇上高需求的寶寶,而老人又不懂得科學育兒,不知道如何能夠安撫和引導寶寶,這時候憑藉之前的經驗來帶孩子,往往會自己特別疲憊,孩子也跟著遭罪。這樣情況下,老人覺得過於辛苦,不想帶孩子。

2、老人身體欠佳。帶孩子的老人平均年齡應該是55-65之間,這些老人在過去的年代中,大多數做的是體力活,捱過餓,受過苦,身體上多多少少會有些不夠強健的地方,這給他們帶娃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3、老人內心能量不足。上一代老人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這一代一出生就基本上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第三層了,而他們這一生,始終很難爬到第四第五層,很多年都在最底下的兩層中摸爬滾打。他們從來沒有重視過自己的內心需求。可是如今,社會條件好了,他們解決了溫飽,也會不自覺地向著更高的需求去邁進,可是成年累月積攢下的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會一直干擾著他們,成為他們精神上的負累。最典型的想法是:覺得自己一生都過得很辛苦,老了還要看孩子受累。

從“空巢老人”,到“帶娃老人”,我們如何去理解他們的不易?

4、與子女關係不好,尤其是婆媳關係。在家庭中,老人是處於一個比較敏感的地位,比如兒子兒媳說一個問題,原本不是指責的話,但是老人可能會不但自省,覺得那是自己的問題。還有的子女確實表達方式不夠好,或者對老人太苛刻,讓老人覺得很不舒服。

5、老人還有未完成的心願。比如我認識的一個阿姨喜歡唱歌跳舞畫畫,喜歡旅行喜歡參加演出。這是她年輕時那個年代沒有接觸過的,她退休之後才去發展這些方面,她自然而然不去考慮看孩子,而是先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心願。

四、從“空巢老人”,到“帶娃老人”,我們還可以做點什麼?

幾年前,我們社會上關於老齡化,討論最嚴重的就是空巢現象。沒幾年的時間,幾乎所有的空巢老人,又成為了帶娃老人,幾家歡喜幾家憂。我想我們還是要根據自家老人的特點,去看看他們在身體上、心理上、和我們的相處方式、人生心願等方面,有什麼樣的需求,盡力去照顧到他們。他們大多數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在社會不發達的年代,一路走來,他們搭建起了我們基本的需求層次,讓我們能夠去追求更高一點層次的生活。而他們,必然不是這個時代的犧牲者,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們這個小家庭的英雄。藉此文,向所有帶娃老人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