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們怎麼辦?--新經濟環境下的資產配置

最近許多朋友問我:現在整個投資環境不明朗,不知道投什麼,也不敢投,怎麼辦?

我通常會首先跟他們分析投資邏輯。因為不同的投資工具有不同的屬性特徵,弄清它們的邏輯之後,才能更好地利用它。所以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重點內容就是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資產配置邏輯。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發生了什麼:國內大量P2P機構頻繁暴雷,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金融機構紛紛去剛兌,不再承諾兜底,以前喜歡買銀行理財的客戶現在開始擔心理財不保本只敢存定期;國內買房投資者也各種受限,限購限貸、房產稅讓買房投資者望而卻步,買房再也不是躺著賺錢的投資;炒股炒幣者,大部分也被割韭菜,已經沒有看行情的勇氣;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隨之而來的購買力下降,一點點侵蝕著我們的資產,錢越來越不值錢。各種各樣的壓力讓大家非常焦慮。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手上的資金不做投資就會面臨貶值,但做投資,不看清方向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1.什麼讓你如此焦慮?

著名經濟學家管清友說:“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那麼到底是什麼讓大家如此焦慮呢?

第一個是產業變遷。各位企業家如果有從事實體行業或製造業,感覺應該會特別明顯——生意不好做,越來越吃力。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一個產業急劇變化、更新迭代的環境。前段時間,大潤發被阿里收購了,大潤發的創始人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卻輸給了時代。”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行業被新的產業替代的案例,這個結果並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你所處的行業勢必會有這樣一個產業變遷,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會產生焦慮。

第二個是資產泡沫。這個非常好理解,現在我們每個人手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泡沫,不論是固定資產、權益資產還是不動產,如股票、數字貨幣、房子。在過去的十年,如果你成功地抓住了某一個泡沫,你很有可能就是人生贏家。但如果你沒有抓住泡沫,就會很焦慮,因為你的投資正變得越來越貴,錢越來越不值錢。在這種泡沫不斷形成且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大家就會非常焦慮。

第三個是快速迭代。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環境,不論是商業模式還是消費習慣,甚至語言環境都在不斷的更新迭代。很多60、70後前輩和我說,現在和90、00後溝通,認知會有點跟不上,所以他們會不斷地學習,去努力跟上、適應,但這個學習過程也讓他們非常焦慮。

從宏觀經濟來看,中國經濟正處於改革的深水區,從2015年開始,我們提出了一個三期疊加,現在三年過去了,整個三期疊加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會發現,過去熟悉的理財方式突然失靈了,比如民間借貸。

過去,尤其在江浙一帶,民間借貸非常流行,收益高、無風險,流動性看起來也很好,很快就能拿回來,但是這兩年逐漸就不行了,出現很多跑路的。仔細分析後我們發現,不是民間借貸變了,而是借錢的人所屬的行業變了,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主運營出現問題,賺不到錢了,還不起錢只能跑路。

商鋪投資的變化也非常典型。過去常說一鋪養三代,商鋪投資在小商品時代是行之有效的,比如現在去越南、老撾弄個商鋪就不錯,因為它們還處於中國八九十年代的樣子。但中國現在是互聯網經濟,大家的消費習慣變化了——網購更方便,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成交額又創新高。所以商鋪投資如果還是閉著眼睛隨便投,就可能出現問題。

炒股炒幣就不說了,過去的一年,股市幣市是大家的傷心地。

2.當前什麼值得投資?

那麼,我們到底該投什麼?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過去舊的理財模式也應該及時變化,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1. 以固定收益類為主,逐步向權益類過渡。這個模式就目前而言很難,因為大家一直比較習慣固定收益的產品,因為大家比較焦慮,沒有耐心去通過一個好幾年的項目獲得一個高收益,喜歡通過固定收益理財實現財富管理的目的。但是,權益投資在未來一定是趨勢,這也是中國金融監管的一個方向。國家現在打破剛兌也是希望大家逐步習慣投資權益類工具。

2. 從單一產品配置朝多產品配置過渡。過去我們靠一種投資類別就能戰勝所有的風險和抵禦通貨膨脹,但未來一定需要用資產配置方案才能抵禦整個市場的波動。現在許多投資人已經開始用資產配置的的理念來看待投資組合。

3. 從單一市場配置到全球資產配置過渡。在美國和香港的投資者比較幸運,在家門口就可以配置全球市場,但中國投資人就不行,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封閉的,大家習慣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投資範圍沒有國際化。比如,國內的保險公司收益都特別低,因為他們只能投資國內指定方向,但是香港保險的分紅就比國內高不少,因為香港保險的保費是全球投資,可以從全球市場獲得很多投資機會,所以未來我們需要學會立足中國放眼全球。但全球投資比較複雜,需要藉助一些專業機構去幫忙做資產配置。

綜上所述,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我們推薦瞭如下的配置方案,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基本上符合大多數投資者。假設你有1000萬,可以按照下面這個餅圖來配置。


2019,我們怎麼辦?--新經濟環境下的資產配置


我們認為,固定收益投資仍然是一個主要的配置類別,地產、股權、二級市場各站20%;保險保障佔10%。根據不同家庭的投資偏好和家庭結構,我們會有相應的微調。

接下來具體就資產類別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第一類是固定收益產品。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方式。但根據當前經濟環境來看,要找到一款特別靠譜的固定收益產品非常難,我們看到固定收益產品會分為幾大類:

1、純信用類,如工商企業借款,沒有抵押物。

2、政信類,借款主體是地方政府以及下屬的國有企業。

3、房地產類,借款主體是有抵押物的,拿土地抵押。

綜合來看,我們覺得還是房地產類最靠譜。考慮到最壞情況,萬一借款主體還不起錢,那抵押物就很關鍵了。即使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房地產的處置率還有50%,相當於說如果拿著抵押物去處置還能拿回50%本金。大家知道P2P的處置率嗎?只有5%。所以我們看到市面上跑路的所謂財富公司,會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它沒有多少實物資產可以抵押處置還給投資者。

還有一點我想再強調一下:大家看固定收益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它的收益和底層資產是不是匹配,收益是不是符合邏輯。比如市場上如果是純信用項目,給你10%的收益是OK的,因為他的借款成本可能在15%以上。但如果有抵押物的話,基本上7%、8%比較符合邏輯。但如果今天有個產品有抵押物還給你15%的收益,那麼你就要打一個問號了。兩年前的e租寶大家還記得嗎,它的投資方向是融資租賃,有抵押物,但產品收益率是12%,更可怕的是流動性還非常強,一個月就能贖回,這個產品邏輯就不對。2015年的時候我跟很多朋友講過,他們不聽,後來果然出事了。所以大家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看是不是符合邏輯。

再講一下二級市場,也就是股市,這個大家可能都比較關心。

關於二級市場最重要的一個投資理念就是不能太貪,所有的錢都放進去肯定是不行的,因為我們沒辦法承受最大的風險。控制好投資比例。

近期的行情在我看來是一波短期行情,畢竟要為科創板的出臺營造好氣氛,以及兩會行情。

根本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有相當數量的公司債會在2019年到期,再疊加政府債務,居民債務這三座債務大山,要知道,“債務是一條帶血的紅線。”

自然,現階段的思路就是見好就收,不要迷戀。

還有一點,我們不提倡散戶炒股,交給專業機構去操作會更靠譜。很多人覺得自己操作掌控感覺特別好,但最終會發現都是虧錢的。身邊很多人賺了錢到處說,但是虧了錢都不說,所以我們身邊股神特別多,這是一個很好玩的現象。

我們建議大家:第一控制好比例,第二交給專業機構去做。

接下來說一下房地產投資。北上廣一線城市的房價都已經跌了,武漢房價也有下跌。許多客戶問我:你們是房地產背景的財富管理公司,那你們對房地產怎麼看?

對於不動產,我們是這樣看待的:宏觀調控調的不是投資而是投機,國家並不希望房地產過快上漲,而且更害怕它出現斷崖式下跌。前段時間主要媒體都在傳達一個信息,說房地產平穩就好,因為金融機構(銀行)的抵押物近70%都是房地產,如果房地產出現斷崖式下跌,金融機構肯定受不了,會產生新的金融危機。

從十九大報告裡我們會看到,房地產的依然有一些投資機會,包括城鎮化、養老地產、旅遊地產,但是一定要找有運營能力的專業機構去做,個人想做好會比較難。

另外,房地產未來會是內容和運營的天下。過去開發商炒房只要拿到地就能賺錢,房子蓋的怎樣都無所謂,但現在地還是那塊地,上面的內容需要仔細看了,如果蓋的房子質量很差就賣不出去,如果質量很好配套設施完善就會賣得很好。地還是那塊地,但上面有可能是長租公寓、養老地產、或者物流、旅遊地產,我們統一叫做不動產。未來投資房地產其實就是投資不動產,而不僅僅是住房。

我們過去個人炒房是看得懂的,但未來的長租公寓、養老地產呢?不一定看得懂。比如,同樣是做長租公寓,你去做可能虧錢,萬科去做就會賺錢,因為專業團隊不一樣,運營能力不一樣。大家選擇不動產投資的時候,更多的是要選擇誰幫你做,這個運營團隊在某一專業領域是不是有足夠的專業能力。

我國現在是去槓桿時代,不希望你過多炒房。以前買房很容易,首付兩三成就可以,現在成本非常高。但如果用地產基金的話,100萬就可以投了,而且基本是股權類的,同股同權,相當於讓地產公司幫你打工,這跟國外成熟的地產基金模式很像,也是政府對地產投資的一個看法。

接下來講到海外投資。很多人問我:你對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怎麼看?在我們眼裡,匯率高低不是做海外配置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做海外配置一定要想清楚你為什麼要配置海外資產,想好之後再做配置。

比如有的家庭未來會把孩子送出國讀書,那如果出國讀書肯定首選美國了,這本身就是一個剛需,就得提前準備美元。

第二,我們做海外配置考慮的是美元的避險保值功能。人民幣在過去的貶值速度其實超乎想象,90年代的一萬塊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200萬,但是美元的貶值速度一直在2%左右,原因是美國印鈔票,全世界在幫他消費。但中國印鈔票是自己在消費,這就是中國為什麼要做一帶一路,為了輸出更多的人民幣。換美元是考慮到它的保值性,比如美元投資如果年回報達到5%,其實就相當於人民幣10%以上的回報了,所以如果你們換出去建議也不要再換回來了,不用糾結匯率,因為只有在換回人民幣的時候,匯率才有意義。

最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單一市場單一貨幣的風險。對於高淨值客戶來講最大的風險是財產的再分配。中國建國後發生了幾次財產的再分配,如50年代的公私合營、60年代的文革,這對中產階級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做海外配置其實是分散一部分風險。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富豪喜歡換很多美元在境外或者境外買房,當你的財富到了那個階段你也會這麼做。

所以海外配置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些邏輯,並不需要每天糾結匯率,如果有機會就換一些美元,好好把美元投資做好。

3.股權投資到底投什麼好?

最後分享的是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在國內出現是13年、14年左右,這期間或許我們身邊很多朋友買過股權產品,但不一定了解股權真正是什麼。我會介紹三個大家關心的問題。

1、什麼是股權投資?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

這張圖代表了一家企業的成長曲線。成立的前三年,企業處於平均水平線下面,這稱之為死亡谷,因為前三年企業非常容易倒閉。過去銀行是不會給這樣的企業貸款的,這時如果有機構願意投他,就是天使投資,這個階段風險很大、成本很低,投資者通常會廣撒網,投資1000家,有1家成功上市本金就都收回來了。

第二種是VC階段。這個階段投機構不僅會給企業錢,還會幫助企業成長,輔導企業走向成熟期,一般是企業的第三至五年。這時大多數企業仍沒有盈利,但是基本穩定了,風險比天使輪小得多,同時看出企業好不好的概率很大。這個階段對投資者來講性價比很高,但需要一定的經驗去做對判斷。

第三個階段一般是企業第五至八年的時間段。此時企業已經非常成熟了,甚至已經形成可複製的商業模式,成為了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該階段會有許多國有機構進入,因為足夠安全,不會造成國有財產的損失。同時,這個階段投資金額都比較大,一般在10億以上,個人投資者想進入幾乎沒有機會,只能通過機構,此時讓創始團隊給機構股份也比較難,除非機構對它上市有幫助。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上市,可以通過IPO或者併購實現退出。

接下來分享股權投資的案例。

成功案例:徐小平。

2010年聚美優品剛剛成立,徐小平投了18萬美元。2011年,紅杉資本等機構介入,陸續投入1000萬美元,徐小平追投20萬美元。2014年,聚美優品藉助機構的力量和新消費的趨勢終於成功IPO,徐小平持有8.8%股權,賬面價值3.4億美元,獲得了900倍的回報。

失敗案例:李澤楷。

李澤楷並不是沒賺到錢,只是因為沒堅持下去,沒有賺到最後。1999年,李澤楷的盈科數碼投資了騰訊200萬美元,佔20%股份;2001年盈科將騰訊20%股份以1260萬美金賣給南非的MIH集團;現在騰訊的市值是3.7萬億港幣,20%的股份=7400億港幣,約等於948億美金,遠遠超過其父親李嘉誠的全部身家!

2、為什麼要做股權投資?

第一是符合國家政策方向。中國現在是互聯網經濟、新經濟,那麼你從事的是傳統行業,如何去分一杯羹?如果轉向做互聯網生意,又很難比互聯網大咖做的好,怎麼辦?一種辦法是找桔子會來提供新商業思維下的轉型解決方案,另外一種辦法是可以考慮把傳統行業賺到的錢拿出一部分參與到新經濟的股權投資機會。

第二點是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國務院很早就出了政策,說要用20年的時間大力發展以私募股權為主體的直接融資體系。現在的融資體系是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借錢給企業必須通過銀行。銀行承擔著穩定金融體系的角色,所以它一定要抵押物,看背景是不是國有,這就是中小企業多年來融資難的原因。即使政府鼓勵,銀行也很勉為其難。

美國一些偉大的企業,如Facebook,今天能成長為大公司,其實都是私募股權的作用。通過私募股權的工具就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企業出讓股權換取資本的支持,達到一個共同發展的效應。資本是逐利的,好的企業就能得到市場的支持,這也是政策的一個支持方向。

私募股權投資:是以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非上市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憑藉其專業的投後管理服務提升被投企業價值,待企業發展成熟後,通過企業上市、出售、企業回購等退出方式轉讓持股股權並獲利,然後向基金的投資者返還本金、分配投資收益。根據其介入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風險投資(創業投資)、成長期投資、上市前投資(Pre-IPO投資)、上市後定向增發、併購基金以及重振基金等。


2019,我們怎麼辦?--新經濟環境下的資產配置


國外著名的耶魯大學校友基金會,長期來看投資回報率非常高,部分私募股權年化收益達到36.1%。投資組合裡股權投資差不多展1/3左右。

再看中國的社保基金,過去一直被大家詬病投資回報率太低,導致現在養老金虧空嚴重。2015年之前,它常常跑輸大盤和公募基金,回報率都是個位數。但2015年回報率達到了15.14%,當時所有媒體都驚呆了,去採訪社保理事長,說社保投資理念已經發生變化,他們開始加入另類投資,未來還會逐步加大份額。

“另類投資”是指在股票、債券及期貨等公開交易平臺之外的投資方式,包括私募股權、風險投資、槓桿併購、基金中的基金等諸多品種。

3、股權投資投什麼?

建議大家關注三大領域:新產業、新金融、新消費。當一個被投標企業能夠同時涵蓋這三大領域,這個企業一定很不錯,比如滴滴、京東,他們涵蓋了新產業和新消費、也有自己的金融平臺。

同時,股權投資選對平臺也很關鍵。過去人們常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但現在時代變了,必須精篩選,真正的好項目會非常搶手,你還沒發現它,就會有一堆機構搶著投資它。現在也絕對不是有錢就可以投,有錢的機構太多了,還得有資源,項目方也一定是要看機構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幫助他儘快上市,才會進行戰略合作。

2019年我們會重點關注三個方向,第一個是科技行業,第二個是非週期性的行業,如高端醫療服務;第三個就是新消費,新教育。大家可以多嘗試著從這些方向中尋找一些機會。

總體說來,大道至簡。做好資產配置和規劃,積極佈局未來,因為財富一定是青睞於有眼界,有格局,有耐心,願意與時間做朋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