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在清:村民的“好孩子”,扶貧的 “好書記”

“農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連日來,賽罕區黃合少鎮黑沙圖村的村民正在忙著春耕,而駐村第一書記溫在清與駐村工作隊員們也更忙了,反覆核查著全村317戶脫貧戶的錄入信息,“從孩子的上學情況,到家庭收入情況,我們都需要仔細的檢查,不能錯漏一項。同時還要向脫貧戶解讀最新的扶貧政策,絕不能因宣傳不到位貽誤脫貧攻堅戰役時機。”

溫在清:村民的“好孩子”,扶貧的 “好書記”

溫在清是賽罕區衛生監督所醫療市場科科長,2015年主動報名選派機關幹部下農村。“我也是農村人,就想到農村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做點事情。”抱著這樣的信念,溫在清來到了黑沙圖村。“黑沙圖村是遠郊村,我來了之後發現全村大部分是土路,唯一的一條硬化路卻也坑窪不平,破舊的土坯房,髒亂差的衛生環境......” 上崗後第一天的親眼所見,深深印在了溫在清的內心,也讓他更加認識到自己肩負任務的艱鉅。

如何謀求黑沙圖村的改變,成為溫在清放在心頭的一件大事。從走門串戶開始,從聽老百姓的訴求開始,溫在清一戶一戶地訪,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記。2個多月的時間把全村常住戶走遍,將問題進行歸類,並積極協調解決。“當時正趕上政府進行新農村建設,經過我們的積極申請和反覆溝通,村莊的道路建設、村容村貌的修葺很快提上日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溫在清和村兩委的努力下,黑沙圖村變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美。平整的硬化路面,乾淨的大街小巷,嶄新的磚牆瓦房......,黑沙圖村的“新顏”一天比一天靚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回想起當時動員村民拆土坯房蓋新房的場景,溫在清至今仍唏噓不已。

溫在清:村民的“好孩子”,扶貧的 “好書記”

大部分村民積極響應,拆掉了土房蓋起了新房,但也有等待、觀望的村民,李金蘭就是其中之一。為做通她的思想工作,溫在清前前後後“家訪”了10多次,每次盤坐在她家炕頭上就會仔細地算賬, “按照現在黑沙圖村蓋房的行情,從地基到蓋瓦每平米是500元,你蓋40平米,也就2萬元,剩下1萬元你簡單裝修足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今,住在亮堂的新房裡的李金蘭等一大批村民,每每見著熟人就會說起溫在清的好,“溫書記”也成為村民們心中真正辦好事的“第一書記”。

如果說改變村子的環境面貌是溫在清的“心頭事”,那麼儘快改變村裡654個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態就是溫在清的“抓緊事”。通過前期對村裡317戶貧困戶的走訪,溫在清對每家每戶情況已熟記於心。“我給每個貧困戶反覆講解扶貧政策,讓他們明白能享受到什麼幫扶,自己還能幹點啥。通過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等各項措施,讓他們及時享受到相關補助。同時,通過智志扶貧,提升他們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讓他們跑起來。2015年12月底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從早到晚,加班加點,從數據整理甄別到不斷完善扶貧檔案,再到扶貧網絡系統的及時維護,溫在清的扶貧腳步一年四季從未停歇。即使已經脫貧了,溫在清也會定期進行回訪,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防止他們返貧。

溫在清:村民的“好孩子”,扶貧的 “好書記”

脫貧戶王小三娃家裝修沒錢,溫在清給他協調解決了沙子、水泥,並自掏腰包給他們安裝了門窗。脫貧戶徐明生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溫在清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醫院同學幫忙......直到現在,徐明生還是發自內心感激他們的“溫書記”,“多虧了溫書記,要不然我們也想不到住院治療,在溫書記的幫助下,住院期間我們還節省了不少飯錢。現在我妻子基本上也治好了,真的挺謝謝溫書記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溫在清在防控工作之餘,更心繫每家脫貧戶情況。得知脫貧戶趙斌的養殖場因為疫情雞蛋出現滯銷後,溫在清就動用自己身邊的力量想辦法、找出路。“我得知這個情況後,給親戚朋友打電話、發微信朋友圈等,用兩天的時間將他家的1100多斤雞蛋銷售一空。”看著趙斌現在的發展情況,溫在清又為他積極謀劃,“我們準備幫助他申請扶貧小額貸款,建立銷售平臺和銷售網絡,擴大牧場規模,帶動更多人致富奔小康!”

像這樣的幫扶,溫在清已經不記得有多少了。只要村民有困難,溫在清總會第一時間上門瞭解情況,給出解決辦法。“老百姓的事兒不大,但只有把這些小事做好,老百姓的事也就解決了。”如今,五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溫在清成為了黑沙圖村大家庭的一員,村民的情況如數家珍,村民說起他也都直豎大拇指,就像誇自家孩子一樣驕傲,“我們溫書記是個好書記,我們現在的好光景都要感謝他......”(賽罕區融媒體中心 吳樂 董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