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報告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目錄

摘要 3

關鍵詞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1引言 4

2企業財務報告及企業財務報告體系 4

2.1財務報告的涵義 4

2.2企業財務報告體系的構成 5

2.1.1會計報表 5

2.1.2會計報表附註 5

2.1.3財務情況說明書 5

3企業財務報告體系的侷限性 6

3.1報告目標過分強調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服務 6

3.2信息披露不全、不夠準確以及未來風險披露不夠 6

3.3財務報告反映的內容缺乏對軟性資產信息的反映 7

3.4過於強調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反映度不夠的問題 7

3.5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缺乏及時性,滯後性十分嚴重 8

3.6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方式較為單一, 不能滿足多層次用戶的需求 8

3.7企業財務報告體系所呈現的主要是企業的經濟責任,關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方面嚴重不足 9

4企業財務報告體系改革的原則 9

4.1以財務會計改革為先導原則 10

4.2表內優先原則 10

4.3滿足需求原則 10

4.4有效披露原則 10

4.5成本效益原則 11

5我國企業財務報告體系改革的措施 11

5.1轉變思想定勢, 樹立為企業利益相關體服務的觀念 11

5.2加強財務報告目標理論研究,為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提供堅實的基礎 12

5.3改進信息披露方式,拓展信息披露內容 12

5.4編制實時報告,縮短報告的時間間隔,提高報告的及時性 13

5.5完善和改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辦法 13

6市場監管體系的改革 14

6.1完善政府監管 14

6.2提高註冊會計師審計質量 15

7總結 15

參考文獻 16

致謝 17

企業財務報告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體系是採用的主附表按期報送制,這在國民經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湧現出來了一些新的經濟形勢,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信息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我國的的財務報告存在著目標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過於強調信息的可靠性等問題。因此在滿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財務報告體系表內優生的原則下,財務報告體系的改革應以完善體系、豐富披露內容、變革報告模式為目標,建立健全現行社會下的財務報告體系。

關鍵詞:信息披露不全;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會計信息滯後性嚴重;改革措施

Abstract: The current financial accounting report system in China is the main schedule timely submission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m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have emerged, the constant perfection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deman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rs for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high. But some issue ,such as objective deviation, incompletel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too much emphasis on information reliability exist in China's financial report. So on the principle of meeting the effective disclosure, cost-effectiveness, optimization of financial report system ,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ing the system,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disclosure, changes the pattern about the report in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perfect financial report under the system of current society .

Keywords: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reliabi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lag seriously; reform measure


1引言

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主要藉助標準的、通用的、固定格式的財務報告模式, 通過提供數據形式的報表, 對一些重要項目進行附註說明的形式將企業財務信息傳遞給使用者。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滿足了社會要求企業真是公允地披露會計信息的需要,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新世紀會計環境的變化,在全球市場的各種需求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會計職業界受到了來自很多方面的強烈批評。然而這種通用式的報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種不同使用者之間對企業信息需求上的差別性和使用上的差別性, 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批評的焦點是企業財務報告沒有能跟上時代快速變革的步伐,提供的信息越來越失去相關價值,因此,改進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勢在必行。

2企業財務報告及企業財務報告體系

2.1財務報告的涵義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四條指出:“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註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財務報表在我國,會計人員習慣稱之為會計報表,財務報表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表述。財務報表信息,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直接結果,其編制受到會計原則的嚴格制約。企業編制和對外提供財務報告的目的是為了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為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經濟決策所需的相關信息。財務報告作為企業正式對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對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在維持和發展企業與相關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會計目標逐漸從“受託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轉變,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報告顯得尤為重要。

2.2企業財務報告體系的構成

財務會計報告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年度、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財務情況說明書;會計報表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小企業可以不編制現金流量表;季度、月度財務會計報告通常僅指會計報表,會計報表至少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季度、月度財務會計報告需要編制會計報表附註的,從其規定。

2.1.1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會計報表是根據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定期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總結性書面文件。我國現行制度規定,企業向外提供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利潤分配表、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分部報表和其他有關附表。 

2.1.2會計報表附註

財務報表附註是為了便於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的內容而對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它是對財務報表的補充說明,是財務會計報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環境的複雜化以及人們對相關信息要求的提高,附註在整個報告體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我國,對報表附註的重視性卻不令人滿意,其編制和使用狀況也存在著侷限性。

2.1.3財務情況說明書

財務情況說明書是對單位一定會計期間內財務、成本等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的書面文字報告,也是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報告說明書全面提供公司、企業和其他單位生產經營、業務活動情況。分析總結經營業績和存在問題及不足,是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特別是單位負責人和國家宏觀管理部門瞭解和考核各單位生產經營和業務活動開展情況的重要資料。

3企業財務報告體系的侷限性

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體系是採用主附表按期報送制,這在國民經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不斷湧現出一些新經濟形式,同時資本市場的日益發育,信息使用者對企業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國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的軟肋和弊端也不斷被發現。由於受到政治經濟等條件的影響,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日益嚴重,這與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體系不夠完善,存在諸多侷限性有關。

3.1報告目標過分強調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服務

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財務報告成為國家實行財政稅收與物價政策等的主要手段與重要依據之一,這種報告模式產生於計劃經濟,財務報告的主要職能是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服務。我國現行財務會計採用的核算原則是權責發生制, 因此報告內容也體現了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等計量屬性, 報告模式產生於計劃經濟, 在計劃經濟時期是適應的,但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情況下, 企業已經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自主管理的經濟實體, 並且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企業的投資主體逐漸呈現多元化的格局。因此, 財務報告職能應從滿足宏觀經濟管理服務轉為滿足與企業有直接利益關係的投資者、企業經營者、債權債務人和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體的信息需求。所以單純的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的財務報告是不合理的。

3.2信息披露不全、不夠準確以及未來風險披露不夠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完整,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只披露了企業的過去信息,不披露企業的未來信息,只披露企業的原因信息,不披露企業的過節信息。並且統一運用貨幣計量,但是對使用者未來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如預測信息、人力資源價值、主要管理人員的素質等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是財務報告之外;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財務報告中長期被忽視,而由此導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響企業日後長遠的經營業績,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由於報告用戶的信息需求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團已不滿足通用的財務報告了。此外企業披露的信息不夠準確,比如說:第一,重法律形式,輕經濟實質;第二,重成本,輕價值;第三,重利潤核算,輕現金流量等問題。除此之外,企業對未來風險的披露明顯不足,在市場經濟中, 由於估計和判斷的客觀存在, 風險始終會充斥著整個會計處理過程。然而我國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受傳統會計記賬理論的制約, 不能完全解決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及報告等問題。

3.3財務報告反映的內容缺乏對軟性資產信息的反映

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主要揭示硬性資產, 對知識資本、知識產權、人才資源等軟性資產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識經濟時代, 這些軟性資產才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和市場價值的動力所在, 其重要性日益凸現, 決策活動的最顯著特徵是對未來投資活動的籌劃或規劃, 是一種包含有預期的經濟行為, 特別是在一些高技術企業和大型企業中, 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 其市場價值通常比賬面價值可能要高出幾倍, 從而不能有效滿足信息使用者基於無形資產的決策需求。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成分的多元化、投資形式的不斷多樣化, 這種不完備的會計信息就會成為培育市場主體、支撐市場體系發育的不可忽視的障礙, 也是我國經濟對外開放逐步提高的客觀要求。

3.4過於強調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反映度不夠的問題

會計準則制定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會計原則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和可靠,是構成會計信息決策的兩大特徵。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如實反映或真實性作為可靠性的惟一內涵,表達會計信息應該是可證實性和如實表達。在現階段,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比較嚴重,尚未解決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問題。現行財務報告模式是立足於企業已發生的確定性交易和事項,基本上是一張歷史會計數據彙總表、一種向後看的會計報表,其可靠性大多來自歷史資料,它對使用者決策所需信息的相關性較低。儘管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提取八項減值準備,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歷史成本與現行市價形成的差距。但是,以歷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財務信息,雖然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但無法滿足決策有用性的要求,在整個財務報告體系中,歷史信息仍佔絕大的比重,使許多能反映企業未來前景、對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現金流量預測性信息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財務報告之外;相關性又分為一般相關和決策相關,一般相關就是將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財務狀況變動信息都視為與使用者經濟決策有關的信息。決策相關是指財務報告使用者在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還需要一些特定的決策信息。財務會計報告提供的信息只有在真正滿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後,才在真正意義上符合相關性原則。但相關性絕不是一個可以確指的概念,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3.5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缺乏及時性,滯後性十分嚴重

依據傳統會計慣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會計信息,這一方面是基於人們對年度財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會計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慮,這種基於會計分期假設定期編制的財務報表具有滯後性,嚴重影響了信息的及時性。儘管過去和現在的財務信息與將來的財務信息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來,投資者、債權人和財務分析人員對預測性財務報告的需求日益增強。提高財務信息的反饋價值要求信息及時報告,這是因為使用者的決策是不間斷地進行的,他們希望隨時得到決策所需要的信息。會計財務報告的年報滯後性最為嚴重,上一年度的財務報告需要只要求在下一個會計年度的4月之前完成,比如說巴林銀行案例,1995年2月巴林銀行因投機日經指數期貨失敗而宣告破產之時,該銀行1994年度的會計財務報告卻還在編制過程中,由此可見不及時的信息對於企業控制風險、投資者和債權人瞭解風險和規避風險沒有任何好處。

3.6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方式較為單一, 不能滿足多層次用戶的需求

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主要藉助標準的、通用的、固定格式的財務報告模式, 通過提供數據形式的報表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為核心的單層報告模式,該模式是以財務報告為內容、資產報告為中心、財務報表為主要表現形式對企業的資產使用、已得收益、資金營運等財務信息進行確認、表述和披露,對一些重要項目進行附註說明的形式將企業財務信息傳遞給使用者。然而這種通用式的報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種不同使用者之間對企業信息需求上的差別性和使用上的差別性, 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未來的財務報告應該著眼於用戶,為他們提供現在市場經濟中與企業的發展、競爭能力、風險等一系列相關的財務信息。可以將這三張報表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分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兩個部分,對於核心會計信息,應該更加註意其計量的可靠性;對於非核心信息,則可以相對地採取可靠性不如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等。尤其應該注意在財務報表中披露能夠表明財務彈性、投資報酬和變現能力的相對值會計信息。

3.7企業財務報告體系所呈現的主要是企業的經濟責任,關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方面嚴重不足

企業僅僅只披露了企業的經濟責任信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嚴重不足。一是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內容不充分,可比性差;以非會計信息披露為主,會計信息披露不足;以描述性信息為主,缺少定量信息披露;社會責任會計核算發展滯後,尚未建立完整的社會責任會計指標信息。二是以財務報告披露和社會責任報告為主.缺少社會責任報表;披露機構與披露主體劃分不明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成為政府與公共組織的職責,企業參與度不夠。三是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在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間差異巨大。四是缺乏法律、準則等制度保障,信息披露監管與社會責任審計尚未開展。

4企業財務報告體系改革的原則

企業財務報告體系的完整性直接影響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高低。財務報告作為企業正式對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對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在維持和發展企業與相關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會計目標逐漸從“受託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轉變,提供高質量的企業財務報告顯得尤為重要。

4.1以財務會計改革為先導原則

財務報告只是財務會計系統中最終的信息輸出,它與系統內信息的來源、記錄、加工、傳送的方法和規則等緊密聯繫在一起,任何財務報告的重大變革,都要考慮對財務會計系統的改革。如:為了能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就必須對一些現有財務報告中未列入的項目進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創商譽、養老金等,只有在財務會計中解決了其確認和計量方式以後,才能納入財務報告的範疇。

4.2表內優先原則

財務報告是由財務報表逐漸演變而來的,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內容,有助於外部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的財務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財務報表提供的,其原因在於表式財務報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數據進行反映的優點.財務報告的改革應優先改革財務報表,雖然《企業會計制度》中新增了三種輔助報表,但是與國際慣例來比較,我國的財務報表仍然不符合多層面模式,我們較多考慮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對其有用性和相關性考慮得較少。

4.3滿足需求原則

財務報告應在不損害企業利益的基礎上儘可能滿足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的信息需要,以便維持和發展這些利益集團對企業的貢獻和支持。為此,應該採用規範法和實證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使用者的具體信息需求。首先利用規範法來推斷出財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動機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然後利用實證法來檢驗規範法結論的現實性,兩者相互補充,互相促進,從而建立切實可行的財務報告框架體系。

4.4有效披露原則

有效披露原則要求財務報告中的信息對於使用者的需求來說都是有效的。對於披露信息的企業來說,超量信息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只會增加成本而不會由此獲利;使用者也沒有能力去運用過量的信息。在財務信息強制披露中,政府應考慮有效披露原則;當企業自願主動披露財務信息時,也需要根據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況,確定哪些屬於過量信息,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而不再予以披露。

4.5成本效益原則

財務報告的成本是指企業在提高或擴大報告信息披露的質量或數量中,付出的勞動代價和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利因素,主要包括:處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訴訟成本等。其效益是指企業在改進報告信息披露後所獲得的收益,包括資本成本的降低、進入更具有流動性的市場、提高企業的聲譽等。當然,在現有的計量理論與技術條件下,要準確計算對外披露信息的成本是不現實的。儘管如此,人們在確定財務報告內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頻率等問題時,仍需要對成本效益因素進行衡量和判斷。

5我國企業財務報告體系改革的措施

財務報告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文件,對於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投資者決策和加強內部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改進並完善我國的財務報告體系和方法十分必要。

5.1轉變思想定勢, 樹立為企業利益相關體服務的觀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情況下, 企業的最大目標就是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是一個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 與企業相關的主體包括企業的投資者、經營者、政府、債權債務人、物資供應商、產品銷售商、職工個體等, 他們與企業的發展和獲取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 應轉變思想定勢, 財務報告目標應轉向滿足與企業有直接利益關係的相關集團, 改變過去以政府宏觀管理為目標的報告體系設計, 根據需要可以適當調整財務會計報告體系的報表名稱、格式、內容、附表、附註等內容, 同時兼顧國家財政、稅收、物價等宏觀管理的信息需求。

5.2加強財務報告目標理論研究,為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提供堅實的基礎

從本質上看, “經管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目標之間並不存在根本的衝突,而是互相聯繫、互相補充的。我國財務報告目標應是兩者的有機結合,既向報告使用者提供有助於決策的財務會計信息;又能用來作為評價企業管理者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尺度。財務報告作為企業正式對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應為企業實現其目標服務,具體地說,財務報告應在不損害企業利益的基礎上儘可能滿足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的信息需求,國家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過經常性的抽樣調查等間接方式獲得。進一步淡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報告內容的界限,未來兩者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大,即管理會計“外化”為財務會計的成份將增加,促使財務報告目標得以充分實現。

5.3改進信息披露方式,拓展信息披露內容

按照財務報告的充分揭示原則, 凡是為達到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所必要的信息, 均應完整提供, 並使用戶易於理解, 亦即財務報告應揭示所有對用戶的理解及決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因而應在現行財務報告的基礎上, 首先增加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 把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 充分披露它的價值變動、報酬與風險的轉移、潛在風險以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其次, 增加財務報表附註。在會計發達國家, 非常重視報表附註, 以超長的附註表述企業財務信息。相比之下,我國現行財務報表仍停留在以報表為主要內容的階段, 從財務報告編制人到報表使用者來說都不很重視附註。因此, 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新業務的計量, 應適當增加報表附註, 增加對錶外項目如長期購買協議以及不符合傳統會計要素定義與確認標準的知識資本、人力資源等進行披露。按照寬型會計信息結構的思路, 財務報告應當傳導的信息指標體系至少應當包括企業財務信息和非企業財務信息兩大基本組成部分。企業非財務信息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自然以及相關環境所產生的效應, 以便為投資和購買活動提供更完整的會計信息。這就要求企業財務報告不僅要及時提供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還應及時提供反映企業經營社會邊際成本及其變動狀況的信息。

5.4編制實時報告,縮短報告的時間間隔,提高報告的及時性

因為當前企業面臨的現實是產品生命週期不斷縮短,衍生工具不斷湧現,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日益顯著,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期大大縮短。因此,必須建立一套能提供適時信息的財務報告制度。一方面,定期報告仍將存在,作為財務成果分配的依據;另一方面,編制實進報告作為決策的依據。這並不難做到,因為由賬戶數據轉化為財務報告數據的複雜運算過程,已被編人計算機作為算法程序,會計人員賬務處理一完成,計算機就可以自動生成報表。所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財務報告的及時性與充分性,不再有技術上的問題。

5.5完善和改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辦法

社會責任會計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缺乏現成的理論指導和實際經驗支持,許多問題有待探討。所以在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時不可能一步到位,現實的選擇是,基於人們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需要,以及在不同時期對社會責任會計理論和技術方法的認識和利用程度,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踐中逐步解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對象選擇上,應選擇一些社會責任問題比較嚴重、對國民經濟影響比較大的企業或行業作為試點,待條件成熟以後再推廣。第一,制定社會責任會計的準則或制度可以借鑑國外會計界、企業界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參照目前制定企業會計準則的基本程序,研究制定社會責任會計準則或制度。在建立社會責任會計體系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個別到全面。第二,企業披露時以會計基礎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為主對於社會責任的確認和計量.應優先採用定量指標進行披露,以增強其客觀性和可比性。比如企業每年購置用於汙水處理、環境保護方面的固定資產,每年向社會福利部門的捐贈信息。而對於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確實無法進行定量披露的,可以文字表述的方法進行披露。第三,單獨設置有關的社會責任會計科目,更便於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為了節約成本和便於會計人員的實務操作,應單獨設置社會責任會計科目,設置時儘可能與傳統會計科目相對應。如傳統會計科目中有 “固定資產”項目,在社會責任會計中可以設置“社會責任固定資產”一級科目,再設置“環境固定資產”、“消費者責任固定資產”等二級科目。這樣,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就從傳統會計信息中分離出來。這既是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社會責任會計目標的必然要求。第四,提倡編制獨立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信息需求者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分析主要是評估企業社會責任的執行和完成情況,因此,為便於信息使用,客觀上要求我們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從企業的會計信息中提取出來,編制獨立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一般來說,對於基礎型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可以通過三張主表來加以反映,即“社會責任資產負債表”、“社會責任損益表”、“社會責任現金流量表”;而對於非會計基礎型的信息可以通過社會責任會計報表附註加以反映。

6市場監管體系的改革

6.1完善政府監管

進行監管政策的市場化改革消除誘發財務報告舞弊的政策因素。在比較成熟的證券市場中企業上市與退市取決於股票市場的供求關係企業的發展前景盈利能力,投資者偏好等因素,政府更多的是充當服務與裁判角色,維護交易的誠信、公平、公正、公開。加大對舞弊公司的處罰力度公司的會計行為是受自身利益和外部環境約束的綜合結果,如果違規的會計行為沒有受到處罰,公司在利益驅使下就會傾向於選擇違規行為若加大對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懲罰力度就能產生威懾作用。理順監管體制,提高監管人員素質。當前能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的機關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和審計署等。雖然各部門問經常進行溝通和協調。但還是存在“政出多門”的現象,因此有必要理順監管體制。同時證券監管機構也要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增加監管專業人員。提高監管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使其能夠及時發現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存在的舞弊問題。

6.2提高註冊會計師審計質量

註冊會計師對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起到質量把關的作用,在目前的制度安下。其出具的審計報告是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直接評判因此註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上市公司向證券市場上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如若註冊會計師未盡到應有的職業勤勉,就很難保證上市公司提供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此必須加強對註冊會計師及其行業的監管,提高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

7總結

於現行財務報告所具有的一些侷限性,其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已無法滿足相關利益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必須對財務報告進行改革。本文通過對我國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現狀與改進的研究,可以豐富財務報告內容,編制專用財務報告及全面收益表,相應地提高財務報告的及時性,改進會計計量模式,使財務報告能夠真實、全面、及時地反映出企業的實際情況,便於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我國可以從國情出發,借鑑國外先進做法,對我國財務報告體系進行相應的改進。《會計準則》的實施對於促進我國財務報告體系改革起著重要作用,同世界各國一樣,中國的財務報告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我們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加強相關問題的研究,以促進財務報告的改進,順應財務會計改革的潮流。


參考文獻

[1]奐永剛.淺談我國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06(9)

[2]何日勝.我國財務報告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2006(10)

[3]崔祥.論財務報告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2009

[4]楊林.淺談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D].2013(5)

[5]李雲.企業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意見[D].2003(1)

[6]謝志華.會計報表的缺陷與重構[M].人民出版社.2012(10)

[7]葛家澍,杜興強.知識經濟下財務會計理論與財務報告問題研究[M].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4(11)

[8]於玉林.現代會計理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2)

[9]張先治.財務分析[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