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廢江河萬古流(三)人家的孩子

大唐立國近300年,其國運可謂百轉千回。我們的故事則綿延至公元690年,其間經歷了太宗李世民(627-649)、高宗李治(650-683)、中宗李顯(684)、睿宗李旦(684-690),以及武周則天皇帝(690-705)這幾代。看到這裡,我想大家一定會感慨:歷史的車輪在這裡彷彿行進得格外緩滯,以至於這裡的故事是那樣的密集、清晰——從玄武門之變,到武則天篡位,歷史的點點滴滴真的是“大珠小珠落玉盤”。

不廢江河萬古流(三)人家的孩子


而我們的“四大天王”,第一個走進這段歷史的就是那個憑藉一首《詠鵝》嶄露頭角的駱賓王。說起駱賓王,堪稱是我文學的導師。大約7歲那年,我在課本上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由於這詩實在是朗朗上口,一向憚於背誦的我竟過目不忘。不過引起我興趣的,還是駱賓王這個名字。說真的,剛開始,我以為這詩是一個叫“駱賓”的老王爺所作,想來也有趣:這個王爺竟寫了這麼一首極具童真童趣的“兒歌”。後來聽老師介紹他的生平才知道,駱賓王便是他的本名。當時便感慨,人有一個好名字多麼重要。後來又聽說他寫這詩時才7歲,又是好一陣驚歎。當然,嘆息最多的還是我的母親,從那時起,我就知道這世上有一個孩子,叫“人家的孩子”,他無所不能,也最能讓你無地自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