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病毒從管住“口腹之慾”開始!(轉)

千百年來,人類馴養雞鴨牛羊,已經享用了數不盡的福澤,可能是吃膩了,總想找些新鮮刺激,於是開始肆意食用野生動物。古典小說《紅樓夢》裡,賈府辦年貨,獐子、狍子、熊掌、野雞、鹿肉等應有盡有,中秋節時還上了道硬菜——風醃果子狸。可見,吃野味的陋習自古已有之。

據估算,我國地下野味市場規模已達上百億元,一些地方的野味交易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潛藏著巨大的公共衛生安全隱患,一旦引發大規模疫情,經濟損失和生命的代價都無法估量。

俗話說,“病從口入”。明知道野生動物吃不得,為什麼總有人鋌而走險?其中,有“炫富”的,任性吃;有“愛面子”的,撐著吃;有信奉“大補”的,痴迷吃。某省林業部門進行的調查表明:某市半數以上的人吃過野生動物,問其原因,有45.4%的人認為可以補充營養,有37%是出於好奇,有12%是為了炫富。事實證明,不管是出於何種心態,吃野味最終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害己又害人。

一些人愛吃野味,竟然會把它吃到絕種。黑葉猴是目前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而如今野外數量不足3000只。為什麼呢?有人認為,這種猴子可以治療神經衰弱、體虛、風溼等疾病,在人類的大肆捕殺下,黑葉猴種群數量在40年內減少了98%,僅在越南北部下龍灣等一些無人島和山區存在幾支小種群。另有資料表明,在過去21年裡,穿山甲數量減少了90%,野外偷獵者捕捉的穿山甲超過100萬隻,使得這一種群面臨“商業性滅絕”,不是被吃了,就是拿去泡酒了。

從生態系統食物鏈的聯繫來看,人類跟任何物種、任何動物都密不可分,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類今天對動物的獵殺必將帶來惡果,非典疫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就是例證。雖然攜帶病毒的是野生動物,但是真正惹禍的卻是貪吃野味的人們。極少數人的野生動物食用和交易行為導致的疫病傳播,引發了公共衛生和安全危機,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因此,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疫情,首先應該從管住我們的嘴開始。人們需要認識到,食用野味既不能延年益壽,也不能青春永駐;不但不能治病,還有可能致病。疫情是魔鬼。從非典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從鼠疫到埃博拉暴發、艾滋病病毒蔓延,無不是這樣從“潘多拉魔盒”中被釋放出來。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提醒人們別“好了傷疤忘了痛”。敬畏自然,改變生活陋習,就是要回歸自律、文明的綠色生活方式。只要人們不貪戀“口腹之慾”,不接觸、食用野味製品,就可以從源頭大大減少此類疫病的發生概率。

遠離病毒從管住“口腹之慾”開始!(轉)


遠離病毒從管住“口腹之慾”開始!(轉)


遠離病毒從管住“口腹之慾”開始!(轉)


遠離病毒從管住“口腹之慾”開始!(轉)


遠離病毒從管住“口腹之慾”開始!(轉)


遠離病毒從管住“口腹之慾”開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