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每月拿死工資的公司小職員,我們還需要學習理財嗎?

作為每月拿死工資的公司小職員,我們還需要學習理財嗎?

01.

前幾天很偶然的看到了一篇關於理財的文章,標題是:“工作三年理財理出30萬,如何做到?”。如果是平時,我會毫不猶豫的將此類“標題黨”忽略而過,但鬼使神差的,這次我居然還是點了進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求知慾與好奇心是人類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此話果然不假。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詳細的闡述了自己通過學習,摸索到了理財的正確方式並存下了第一桶金,由此為後來的一次成功投資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從而走上了財務自由之路。

他如是寫道:因為從一開始我就很認真地做著理財的初步準備,所以老天爺看到了我的努力。

在互聯網幾乎要溢出來將我們淹沒的今天,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成功勵志故事數不勝數,他們費盡心思、剛柔並濟,為的大抵只有一件事:買我的書,上我的課,你就一定能成功。

而大部分的事實卻證明,雞湯偶爾喝一口確實能夠提神醒腦,但若喝得太多,便要“毒發身亡”了。

甄別一篇文章究竟是真的勵志,還是被“正能量”所包裝的毒雞湯,從其是否言之有物便能輕易辨別出來。很顯然,這篇關於理財的文章有著許多值得深思的“乾貨”,財務自由這個並不陌生的詞也再一次停留在了我的腦海中。

我們拋下了青春去苦苦追逐的,不正是這輕飄飄的四個字符嗎?

02.

對於“理財”這個字眼,似乎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中都是極其容易被忽略的,因為所謂的理財,在印象中是那些高薪金領或者企業家們才應該關心的。

而作為一名每月只拿一份死工資的公司普通職員,理財又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來回答自己另外幾個問題:我們工作多少年了?月薪是多少?存款又有多少?有哪些錢是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花的?

再評估一下,當你停止工作,你身邊的錢能支持你生活多久?

我試著為自己的財務情況算了一筆賬:正式進入工作約四年多了,平均每個月的工資大概是四到五千元,假如每年除開一些必要的花銷,能夠存下兩萬五千元,那麼此刻我的銀行卡上就應該有十萬元了。

理論上的幻想,總是如同那閃著五彩光暈的肥皂泡一般美好。而在現實裡,我除了一張負債四千五百二十元的信用卡外,資金上幾乎是一無所有了。

在“理論上”的那十萬元,早已在一次次毫無意義的聚餐與胡吃海喝中,在衣服鞋子的變換與手機電腦的更迭中,在每個月嘻嘻哈哈的說著自己是“月光族”的不以為意中,漸漸化作了一團煙火。

自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財富不是指你掙了多少,而是你最後剩下多少。我們理財也並非是為了所謂的一夜暴富,而是學習如何用“紀律”來規劃人生!

作為每月拿死工資的公司小職員,我們還需要學習理財嗎?

03.

當意識到了自己財務狀況的糟糕後,我突然對於該如何學習管理自己的小金庫產生了一種莫名的迫切感。

當然,我並不奢望能夠如前文作者那般“工作三年理財理出30萬”,只要能夠做到不再憑藉“突然的衝動”去消費,做到合理有規劃的使用資金,如此便足夠了。

書籍無疑是對初學者瞭解一件事物最快捷的途徑,我在一眾理財書籍中迅速注意到了幾本評價頗高的書:《富爸爸窮爸爸》、《財務自由之路》和《小狗錢錢》。

在其中,我選擇了先讀《小狗錢錢》這本由歐洲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為孩子也為大人所寫的理財故事。

故事敘述了一個普通的12歲女孩吉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救助了一隻受傷的小狗,她給它取名叫“錢錢”。但沒想到的是,錢錢竟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理財高手,在錢錢一步步的正確指導下,吉婭通過理財從而改變了一家人的財富命運。

單單從書的整體內容來看,他的寫法無疑是簡單易懂到了一個極致。正所謂“大巧不工”,這個故事就像是一個生動的理財童話,作者僅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件裡便無形的把一種道理與理財方法告訴了我們。

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對金錢觀擁有了一種更為廣義的理解,在建立了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的同時,還疏通與總結了過往與今後的資金積累與使用。

只有財務自由,我們的生活才能真正自由。

04.

對於初學者的理財入門學習來說,《小狗錢錢》這本簡單易懂的書對此刻的我而言已然足夠,其中許多的東西幾乎每個人都能夠輕易做到。我曾想,如果我在小時候就遇到了這本書,或許很多消費上的不良習慣便不會發生了。

在全書中,作者通過故事的延伸提出了許多實用可操控的知識點,對於其中的幾個關鍵點,我想簡單的分享一下。

首先第一點,我們要先寫出自己需要金錢的十個理由。如:①給予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②儘快將房貸還完③存錢買一輛本田凌派汽車……等。

每個人存在於世界上都是有著自己所追求的事物,但不管那件東西是虛無縹緲的幻想,還是可以觸摸感受的實物,金錢無疑都是能夠加快步伐或者直接將其得到的最好途徑。

當你將自己腦海中所需要的事物或夢想寫下來後,再將其中三個你認為最重要的,且必須要做到的理由挑出來。我們都想要得很多,但在現實的生活中,追逐的越多便越會力不從心,最後往往就是連一個也得不到。

在將三個必須要存錢的理由選出來後,還需要將其具體化、可視化,用與其相似的圖片或物品分別代替這三個理由,貼在你的筆記本上或者儲蓄罐上,再將每月50%的收入作為自己的夢想基金,時刻警惕自己不要亂消費。

當然,這個方法我們或許還可以變通一下,如:將每個月的收入分別存入三個賬戶中,50%為定存的夢想基金。30%為日常生活的消費資金,還有另外的20%則可以作為應急資金,非緊急情況不使用。

事實上所謂的方法不過是人行為的一種方式,如何做到正確的管理財務且儘量不亂消費?這就像是煙癮,最終的成功與否,也只在於自己是否能夠控制住慾望罷了。

作為每月拿死工資的公司小職員,我們還需要學習理財嗎?

05.

第一點敘述瞭如何存錢的問題,那第二點要提的便是如何面對欠債的問題了,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曾面臨的。

或許很多朋友都曾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在手頭拮据時,在遇到急需用錢的情況時,一次次輸入朋友同事的電話號碼又一次次的把數字刪除。向人借錢無疑是一件尷尬且不討人喜歡的事,當次數多了後,即使是好朋友也會漸漸對你敬而遠之。

後來,我們有了信用卡,有了許許多多能夠輕易借到上萬乃至數萬資金的軟件平臺。買一件價格昂貴的東西,我們可以分期付款,甚至連買一塊糖,也能延遲一個月再把錢給出去。似乎,我們的世界一下子就大了起來。

在數字金幣的時代裡,錢好像一下子就變得不值錢了,我們的需求在悄無聲息中急速增多,我們的消費觀開始變得不再敏感,每個月的購物賬單隻有當需要還款時才知道花了多少錢。

於是循環往復,發工資等於還購物賬單,我們無錢可存,一旦到了急需用錢時,便又只得刷信用卡,於是這個循環又變成了發工資、還網購賬單、還信用卡、等下一次發工資……

在無聲無息裡,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很大的一部分人都已成為了這個消費時代的奴隸。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避免以上所說的一切呢?這個問題並沒有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在你沒有具備足夠的自控能力之前,毀掉所有的信用卡,做到先存錢後花錢,而非本末倒置。

但假使你正在每月償還信用卡貸款,最好便是在許可範圍內按最低的分期付款數目標準來支付。因為分期付款額度越高,每月剩下的生活費就越少,而高昂的生活費往往會讓你去“拆東牆”,在以後再去“補西牆”,這將又會成為一個死循環。

消費貸款就像是一個泥潭,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根本不去申請。在每一次消費之前,或許我們都應該自己問自己一個問題:這,真的有必要嗎?

06.

在全書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一個農夫與鵝的小故事。

故事裡講述了一個年輕的農夫養了一隻每天都會下金蛋的鵝,但因為貪婪,他惱怒鵝為什麼不能每天下兩隻金蛋,於是在一怒之下便把鵝給殺了,自此,農夫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很顯然,書中所提到的“鵝”便是我們所擁有的資金,存下的金額越多則證明了我們的“鵝”越大。而每年通過理財所產生的利息便是鵝下的金蛋。

例如同樣的十萬元資金,假使放在家裡,那麼收益便為0,沒有任何増長,在扣除了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後,你本金的實質購買力甚至還下降了。而在通過正確的理財方式,通過存銀行,或者購買股票、國庫券等,按照其不同的期限結構來安排,則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客觀來講,在《小狗錢錢》中對於後面這一點的敘述可操控空間並不大,假使你需要深入瞭解與實際去操作,那麼便需要閱讀與研究更多投資理財這方面專業的知識了。

世界上是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夠使人在讀完後便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的,它的本質也不過是向讀者傳達一種方法、一種道理、一種觀念罷了。

但假使你能在閱讀過後改善了不良的消費方式,做到有規劃的定存與管理自己的資金,那麼你對於理財這件事,對財務自由這個目標,便已經是安穩的跨出第一步了。

文|我寫字帶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