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準確來說應是洛陽,西安是集中起始點。古時的洛陽,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只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符號,因為這個起點的初始狀態也是由無數毛細血管組成的。譬如說,宋店村,就是古絲綢之路,才賦予它貿易街的含義,所以古時宋店村被稱為宋店街。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鄭秦古道今貌

宋店村,屬洛陽市伊川縣平等鄉,古時長期隸屬宜邑管轄。據洛陽市宜陽縣誌記載,宋店村南有名勝古蹟臥雲山,山坡上翠柏挺拔高接雲天。臥雲山懸崖峭壁下有天然洞窟,洞長四十餘里西通機杼山,據傳此乃絲綢之路上的仙女織錦洞。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宋店村南的臥雲山

另傳,宋初衛國公石守信,被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在宋店置地建宅安享餘生,盛夏常住仙女織錦洞避暑,故此洞歷史上亦名盤龍洞,也有說此乃宋店村的來由。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宋店村古井

在中國的地圖上,從東到西有一條鐵路大動脈,東起江蘇的連雲港,向西經洛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到達與哈薩克斯坦接軌的阿拉山口,然後由此通向中亞和歐洲。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臥雲山公園

這條線路就是在古代絲綢之路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是由東西方商旅以馬和駱駝為交通工具,經過幾千年時間走出來的,所經的路線基本是沿著山間河谷地帶,選直線捷徑,有水,有草,有人家,保證旅途的給養供養而又少走彎路。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臥雲山古道

古代的鄭秦古道:由鄭州、密縣、登封、伊川、宜陽,繼續向西,在潼關與其他線路合為一處。然後,再經渭河川到西安,過寶雞、蘭州,沿著河西走廊到敦煌,繼而又分路通往西域諸國。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臥雲山古道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乃鄭秦古道之咽喉要道,向東依次連接平等、白元、汝州、登封、新密、鄭州,往西依次連接白楊、趙堡、韓城、洛寧、陝縣、靈寶函谷關,此道既沒有縱橫溝壑的阻隔,也沒有峽石路段的險窄難行,是洛陽南部沿自然河谷而行進,穿越熊耳山脈唯一較平坦的通道。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臥雲山藥王廟

古絲綢之路上的往來商旅,在中原洛南這段古道上,留下有許多當年諸多遺物,有餵養馬匹和駱駝的石槽,有加工布料的染布石,有進行交易的石秤砣等,至今該地域仍有駱駝嶺、駱駝溝、駱駝坡等地名。沿途的村落街道多為東西向,街兩旁都是方便商旅的店鋪,可以想見當年大批馬匹和駝隊,東來西往日夜不絕於途的情景。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乾隆年間重修碑

中國絲織提花技術起源久遠。早在殷商時代中國已有絲織物。周代絲織物中出現織錦,花紋五色燦爛,技藝臻於成熟。漢代設有織室、錦署,專門織造織錦,供宮廷享用。自漢武帝后,中國織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羅馬帝國)等國。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織錦仙女

中國的織錦工藝在明清時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以雲錦織造為主者多達30萬人,天工開物書中記載織布機器名為大花樓織機,它是一種木織機,由木頭與毛竹組合而成,上下兩人制造,它主要的製作工藝是通經斷緯製造方法,到目前為止無法用現代機器替代。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仙女織錦洞

傳說天上的仙女日夜織錦,朝為錦雲,暮為棲霞,當人們仰望漫天的流光溢彩時,驚歎於織錦像雲霞一樣美麗,於是,人們稱這種如彩雲般絢爛多姿的織錦為雲錦。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焚香石

時至今日,在宋店村的臥雲山上,仙女織錦洞口的神像仍香火旺盛,人們敬仰心靈手巧的織錦仙女,也是歷史上絲綢之路上留下的文化印記。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臥雲山藏兵洞

絲綢作為一種裝飾品,不僅被中國人所喜愛,也為中西亞和歐洲人所青睞。自絲綢生產以來,西方商人想方設法把中國的絲綢運往中亞、歐洲和非洲。羅馬的富翁、貴族以穿著中國絲綢來顯示自己高貴的身份。

古絲綢之路上的宋店街

俯瞰宋店村

以絲綢交易為主的商道逐漸發展成為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徑,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發展關係的橋樑,同時也影響和推動了古代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這條著名的商貿通道被19世紀8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稱之為“絲綢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