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提到西南联大,几乎没有人不认可它的存在。“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妄图“攻一城一池,不如断其文化血脉”。

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为了保存中华文脉,集体南下,做出了他们那个年代的逆行选择。

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1938年的五四青年节,西南联大在昆明正式开课。

教育界史无前例的“长征”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先是集体搬到了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然而3个月后,日军轰炸长沙。就这样,三校在长沙的临时联合大学,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就准备南迁了。

由于战争的原因,当时的交通非常不方便。迁移之路有三条线路,一条是坐粤汉铁路到香港,然后再坐船到越南,最后从越南坐火车入滇,另一条是坐火车到桂林,再坐汽车到越南,再到云南。

而第三条路,则是徒步行进,从长沙走到昆明。当时,很多学生都选择了第三条路,他们要向世人证明,为中华文化而艰难跋涉的人,怎可被称为“懦夫”。

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最终,200多名学生在闻一多等教师的带领下,耗时68天,跋涉1500多公里,从长沙走到了昆明。

出发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套黄色军装,还有绑腿、草鞋。他们几乎每天要徒步30、40公里,很多师生脚上都长满了水泡。

可即便路途艰难,很多学生还坚持学习。清华大学的大三学生查良铮,路上带了一本英汉词典。他背完一页就撕掉一页,等到达昆明时,词典已经被撕完了。而他本人,后来也成为了中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他就是穆旦。

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简陋的环境,却培育出坚毅的一代人

西南联大在办学八余载时间里,在简陋的教室中,为我国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有人说,这是中国大学的巅峰。

西南联大的教学环境非常简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平日的生活都是非常艰苦的。据说,如果有人在路上乞讨,一旦跟对方说自己是西南联大的,乞丐就会掉头就走,因为他们知道,西南联大的人过得比自己还惨。

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艰难困苦,反而衬托出了师生的豁达乐观。许多老师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专长谋生计。比如航空和化工系的王德荣和谢明山,自己造墨水,然后出去卖换钱。顾客们觉得他们的墨水比大牌的还好用。

在电影《无问东西》中有一个场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突遇暴雨,雨水声打在房板上,淹没了老师的声音。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四个字。这是西南联大师生在困难面前乐观态度的最好见证。

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虽然教学环境简陋,但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却很刻苦。西南联大上课不签到,但是学生从来不旷课。即便到了晚上,挤不进图书馆的学生便会在学校门口的茶馆里复习功课。

学生的勤奋好学,与西南联大的考核制度之严是分不开的。据当时的学生回忆,学校经常组织考试,1/3学分不及格就会被留级,1/2学分不及格就会被退学。

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在当时,即便条件艰苦、求学不易,但无数名师生,却奔着西南联大校歌里那一句:“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教书救国,读书报国。

而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82年前,这所中国曾经的巅峰学校,在今天开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