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現今社會,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改變了很多我們以前的生活和娛樂方式。這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碎片化了,我們不再有大段的時間用來專心讀一本紙質書,用來專心欣賞一部影視劇,用來欣賞一首歌,或者專心坐在電腦或者電視前打遊戲了。我們做這些的時間,會隨時隨地被智能手機插進來,打碎。於是,我們養成了不管做什麼,都會隨時被手機打斷的習慣,我們稱之為碎片化時代。

在這個時代裡,我們的娛樂方式也碎片化了,手機上滿足了我們對碎片化閱讀、視頻、社交、輕辦公的需求,於是我們有了今日頭條、抖音、快手、微信、WPS等等。

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但是作為一個遊戲玩家,我們對現今的手遊滿意嗎?手機遊戲能滿足各類的遊戲人群的需要嗎?我覺得不能。因為手遊在今天,除了MOBA類、吃雞類、自走棋類和休閒小遊戲如消消樂外,絕大部分遊戲性都寥寥,淪落為氪金遊戲,這一現象在當今國內市場尤甚。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我想有三方面。第一,是客觀原因,手機作為通用平臺,機能和PC上的顯示效果相差太多,更何況很多手機的存儲根本無法擴展,而PC上3A大作動輒幾十G的開銷也的確有很多限制;第二,是市場原因,玩家群體習慣了碎片化的生活娛樂方式,所以遊戲廠商為了迎合這部分玩家,推出快節奏,碎片化時間玩法的遊戲,像現在流行的吃雞、MOBA、自走棋類遊戲就是這種,一局下來也就二三十分鐘;第三,是資本的原因,資本逐利,尤其是國內的很多遊戲廠商,在PC時代被盜版坑慘了,所以更傾向於氪金類商業模式的遊戲,而不是買斷式。

所以,現今如果想玩大作,選項裡就只有主機和PC了。如今主機的代表有三家,分別是索尼PS4、微軟XBOX One和任天堂Switch;而PC的代表就是Windows上的眾多遊戲,而Mac和Linux電腦的遊戲則沒那麼多。從遊戲數量上來說,無疑是Windows平臺遊戲數量眾多,畢竟幾十年的積累,又有很多方式兼容老遊戲。而主機上則是以質取勝,畢竟PC陣營的硬件配置型號太多,想要優化很難,而主機平臺配置單一,定向優化起來非常方便。

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回到我們的主題——便攜,如何在碎片化時代裡還能隨時享受心儀的遊戲大作呢?比如地鐵和公交上,比如家裡躺床上和沙發上。從主機裡選,那就是Switch平臺了,Switch是目前掌機最佳選擇,沒有之一,但主機遊戲是有一定數量的,有很多作品如果廠商不移植到主機上,是沒辦法玩到的。但想像掌機一樣玩PC遊戲的話怎麼辦呢,畢竟PC上的遊戲選擇更多?目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國外的一個叫Smach Z的Win10掌機,一個就是口袋電腦,目前代表有兩家,GPD和壹號本。下表就是他們的尺寸、重量和配置的對比表。

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英特爾系的Win便攜設備的問題就是性能不足,尤其是核顯性能不足,這個性能,最多能運行5年以前的遊戲,新的遊戲肯定是跑不動的,另外就是太重,超過600g的重量。對比iPad mini5的重量大家可以有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400g左右的重量還是比較容易作為手持便攜的,超過這個值肯定會有負擔。

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綜上,選擇可移動的便攜遊戲設備的第一原則,還是看有沒有喜歡的遊戲作品。尤其是Switch平臺,本就是作為掌機為賣點開發的,雖然遊戲沒有PC豐富,但老任的第一方作品質量都是一流,目前也有很多第三方大作移植。但如果想玩的只有在PC上有,那就得克服重量的問題和性能的問題選擇口袋電腦或者Smach Z了,其實Smach Z在目前的時代算是硬件上各方面比較平衡的硬件作品了,可惜不是很容易買到。而國內的GPD和壹號本在這個領域貌似不是特別上心,做的產品總是有或這或那的問題,尤其是性能不足這個短板,也許是由於Intel的限制?建議他們可以嘗試下一代使用AMD的解決方案。

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的便攜遊戲設備到底是怎樣的?

另外,最近微軟在暗自推動一種新型Win設備,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摺疊屏筆記本,與摺疊屏手機的思路相反,摺疊屏手機是想辦法把手機屏幕儘量變大,而筆記本這邊則是想辦法把筆記本的屏幕縮小,最終目的都是讓用戶更加便攜,模糊掉手機、平板和筆記本之間的界限。不過,對於Win的遊戲設備來說,這也是一種選擇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