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首個工作日晚高峰,上海陸家嘴這片交通流量最高的區域又“堵”上了嗎

5月4日,陸家嘴人民路隧道浦東往浦西方向進口處,一輛白色小轎車竟然在隧道口倒車,而後撞上了隔離墩……這起小事故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給道路交通帶來大麻煩。就在事故發生的同一時間,正在事發地附近巡邏的民警接到了指揮中心指令,迅速趕到現場,及時處置事故並對車輛違法行為作出處罰,道路秩序很快恢復。


發現該起交通違法行為的,是浦東公安分局的“五隧一橋”交通狀態研判系統,作為智慧交通建設的項目之一,已試運行一年有餘。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浦東經濟發展核心區域,雖然佔地僅為26平方公里,卻是浦東道路條件最為複雜,交通流量最高的區域。核心區域小陸家嘴及兩翼,沿黃浦江密集分佈著復興東路隧道、人民路隧道、延安東路隧道、新建路隧道、大連路隧道以及楊浦大橋共六座越江設施,上下班高峰擁堵是常態。為有效提升區域通行效能,2018年11月末,負責管轄該區域的浦東公安交警支隊一大隊上線啟用了“五隧一橋”交通狀態研判系統。



五一小長假後首個工作日,記者來到交警支隊一大隊綜合指揮室,房間內碩大的屏幕上顯示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各重點路口實時畫面,隧道流量、路段飽和度、停車位實時數量等數據盡收眼底。在屏幕中央區域,“五隧一橋”交通狀態研判系統系統正顯示著小陸家嘴和延安東路隧道、人民路隧道、新建路隧道的實時分析指標,並對比歷史數據,輔助交通管理人員有效引導區域交通。從屏幕上看,延安東路隧道當天進入浦東車流量與歷史數據基本持平,交警也可以據此對晚高峰崗位優化調整。


由綠、淺綠、黃、紅四色識別標識組成的流量示意圖始終佔據著顯示大屏的一角,這四種顏色分別對應暢通、較暢通、擁擠、堵塞四種交通狀況,不斷提醒當前路況信息,輔以分佈在各高樓的高清探頭提供的直觀視頻,幫助交通管理者以此為依據提前安排進出隧橋等重要路口交通信號人工干預,緩和擁堵度、縮減擁堵時間。

車主們常常有此體會:駕車進入市中心,想要停車往往需要兜點圈子才能找到車位。不僅給車主帶來不便,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交通負擔。在小陸家嘴區域,這一難題也因為智能化的交通研判系統得到有效解決。

在屏幕中央,國際會議中心、正大廣場、上海中心、時代金融中心等標誌性建築隨著工作人員操作不斷切換,一張小陸家嘴地圖上,密集分佈著區域內多個停車場的實時停車位數據,一旁公交、出租進出流量也盡在掌握,通過與小陸家嘴停車誘導系統互聯互通,交通管理者實時掌握公共停車泊位飽和情況,繼而優化管理、引導,減少為尋找停車泊位反覆在該區域內行駛的“無效”流量。

“目前該智能研判系統的觸角正在不斷向外延伸,從而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綠色交通’需求提供有力支撐。”交警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馬韻飛說,交警部門正打算將該系統覆蓋世紀大道全線,與已經投入使用的智能信號燈系統結合,進一步提升這條浦東交通“動脈”的通行效能。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吳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