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藝術家吳瓊評傳(16)

黃梅戲藝術家吳瓊評傳(16)

第四章

16, 同窗憶趣

1975年,小瓊為了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同時也為了躲避母親的責罰,她以全縣頭名狀元的好成績,被安徽省藝術學校錄取,她是全校第一個來報到的學生。1980年,她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畢業了.在這所學校裡,她度過了五年難忘的學子生涯.

在這段苦中有樂的短暫時光裡,她和同窗有過面紅耳赤的吵吵嚷嚷,有過不依不饒的打打鬧鬧,但更多的是和大家快樂與純真的同學情誼,匆匆五載歲月,小瓊和同學們留下許多趣聞佳話。

她多次回憶說:"1975年夏天,我考進了當時的安徽省藝術學校,開始學唱黃梅戲,那時我十三歲。由於我的基礎比較差,剛開始的時候,專業課上我常常是被老師罵的對象,也是一些同學私下取笑的素材。偶爾我還會挨老師的鞭子,特別是練習跑圓場,因為我是扁平足,既跑不快也跑不漂亮,挨鞭子就很正常了。所謂挨鞭子,不過是老師狠狠地舉起,又輕輕地放下罷了,一點不疼,樣子嚇人,最要命的是丟臉。加上我的形象也不是特別好,很多人斷定,我只能唱老旦了。”

為了在業務上力爭第一,她把自己的練功計劃排得滿滿的,圓場、基本功、毯子功,還有唱腔、唸白、小品,她都不放過,都要拿第一。

報到那天,學校首先是給全省各地新來的學生們安排宿舍.為了節約房間,容納更多的同學住宿,學生們的床都是上下雙層鋪.小瓊她們被分配到一間20多人的大宿舍.小瓊雖然性格耿直,卻是個很寬容大度的人,為了方便新學友,她無私地主動把下鋪讓給了一位新同學,自己睡到上鋪去.為此,老師還著實把小瓊表揚了一番。

這個新同學叫楊俊,是當塗縣人,看上去好像比別的同學年齡小些.但誰都沒想到,就是這個小楊俊,竟然首先跟同學發難,而且對手竟是讓給她下鋪的小瓊。

原來,小瓊因為睡在她上鋪,每次爬上爬下時,難免得先踩楊俊的床幫,幾天後,楊俊看在眼裡,便不高興了。這個當塗小姑娘是個心直口快,嘴沒遮攔的人,而小瓊更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一個針尖,一個麥芒,這樣兩個不服輸的人碰到一起,正所謂棋逢敵手,將遇良才,三句不投,兩句就幹了起來,像野孩子似的,你一言,我一語,話趕話,沒好話,吵著吵著,就動起了手,難分難解地扭打在一起。

二人為這件小小的"上下鋪事件",一連打鬧了好幾天,誰也沒有主動消停的意思,結果不知怎的這事被老師曉得了.老師嚴厲訓斥她們道:

"從今天起,如果發現你們再打架,就把你兩人都開除!"

老師這一招還果然靈驗,當下就把楊俊和吳瓊嚇住了.她們小心心裡暗自思忖道:

“如果真的被學校開除了,那我們就會被送去下放當知青,成天去田裡勞動,再說,要是因為打架,真的被學校遣送回家,那名聲也難聽死了。”

於是,她們知趣地收斂起各自的脾氣,握手言歡,一笑泯恩仇,從此以後,兩個"仇家"反而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她們一起練功,一起溜出學校買零食,這種不打不相識的友誼,一直保持到現在。

小瓊是虎年出生的,而她的脾氣性格也很有一些虎的味道,脾氣倔強,好勝心強,幹什麼都不服輸,都想爭個第一.同學馬蘭則不同,她也是虎年生的,但性格很溫和,平時比較隨性,不顯山不露水,做事不喜歡張揚,學業也不那樣突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這樣兩隻虎,怎麼可能形成"二虎相爭"的局面呢?

這時候的馬蘭,因為長得比較胖,在排戲的角色安排上,老師總是讓她扮演老旦的時候多一些,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打金枝》中的母后等,她對老旦的角色也不反感,讓演就演,不爭不搶.因為平時大家都看不見她有多努力,誰也沒有把她當做什麼競爭的對手,所以大部分同學都能與馬蘭和睦相處,沒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的事,就連一向爭強好勝的小瓊都覺得她和馬蘭的成績有不小的懸殊,一直沒有把她作為自己的對手去較勁.

楊俊在回憶起馬蘭時,是這樣說的:

“馬蘭在學校裡沒有後來那麼突出,因為那個時候她倒嗓子,就跟男孩子變聲一樣,唱不起來。而且馬蘭小時候比較胖,所以在學校很不顯眼。那個時候真沒想到日後馬蘭會成為我們中最耀眼的一個。”

看來大家當時對馬蘭的認識還是很一致的.

然而她們參加工作不久後,小瓊和眾姐妹才發現,原來學生離校後,工作分配得好與不好,是和做學生時的成績一點鉤也不掛的。

這時候,小瓊才開始正眼重新審視馬蘭,且很快就感受到了壓力。因為這個在學校時成績並不如自己的同學,居然在走出校門後,很快就迸發出那麼多不為人知的閃光點。

小瓊後來在談到馬蘭時,不無自謙但頗誠摯地說:“在學校就有人說我長得難看。而馬蘭在上妝之後的魅力,她站在聚光燈下的震懾力,是無數演員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說馬蘭在臺下只做到了八分,上臺後卻能做到十二分。我正好與她相反,這也正是我的悲哀所在。她的容貌和氣質,我永遠也無法趕上。”

話是這麼說,可事實是,小瓊的唱功雖為第一,她的容貌也並不醜,但她不得不演了幾年"雙簧".

小瓊在學校讀書時最要好的朋友是楊俊,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後,因為和吳亞玲同住在一間單身宿舍裡,兩人的關係自然就親近了許多。她們的感情相對來說,是比較深的。因為接觸時間長,彼此很瞭解,也很投緣,特別是在性格方面。亞亞總說小瓊是一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實際上亞玲的性格也有執拗的一面,比如,她要是認為是正確的事,你很難說服讓她改變看法.不過作為一個女人,小瓊曾說:

"如果說一個完整的女人是由結婚、生子來論的話,我們幾個姐妹當中,只有吳亞玲最順利地完成了一個女人的這一完整過程。”從這一點而言,小瓊是很羨慕的她的. 在五個姐妹中,袁玫1984年被選去飾演電視劇《紅樓夢》中襲人的角色,隨後就離開了劇團.她是第一個涉足電視劇的演出,也是最早離開省黃梅戲劇院的. 在學校時,袁玫各方面的課程都優秀,尤其練功很吃苦,有一次在練功時,把胳膊都摔折了。因為那是快畢業的時候,眼看就要走向社會了,大家都很珍惜這段最後的學校時光,努力地作最後的衝刺,每天很晚了,同學們還在練功房裡壓腿呀,打把子呀,翻跟頭呀,各練各的。袁玫見有的同學練走‘旋子’,她突然不知哪來的勇氣,在同學的幫助下,也來了一個,結果還沒有飛起來就‘砰’地一聲摔倒了,當時就把胳膊給斷了。小瓊和幾位同學趕緊背袁玫去了醫院.

楊俊和吳亞玲很有意思,她跟吳亞玲經常是見了面就忍不住要笑,演對手戲時,更是笑起來就沒有個完,有一回,她倆笑得竟然把老師都給氣跑了,可是過了一會兒老師回來批評她們的時候,兩個人還是不停地笑,弄得老師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1972年,年僅10歲的小瓊代表本縣第一小學宣傳隊參加縣裡的文藝匯演,以一首聲情並茂的陝北民歌<>,而一歌成名,紅遍全縣,展示了她日後將成為一名當紅歌后所具備的天賦和才華。 在省黃梅戲藝術學校,她雖然學的是戲曲藝術,但這並不與她後來進軍歌壇的願望相悖,反而令她的戲與歌相得益彰,互為映襯,獨具風味(當然.她之所以改唱歌,有刻意為之的意思在內).應該說,她用兩隻翅膀飛翔,為她最終成為名伶歌后,並創立黃梅戲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先決性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