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丨养老温暖服务一拨就灵

慈溪新闻网讯 “我就打了一通电话,你们就接我上医院,看完医生又把我送回家,太感谢了!”近日,家住城东新村的赵爷爷拨打了古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热线,听了他的需求后,工作人员马上联系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助老员5分钟后就到了他家中,一路搀扶他到医院门诊部。事后,赵爷爷又打来电话,特地表扬这2名助老员和养老中心。

据统计,古塘街道孤寡、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占70岁以上人群的15%。如何让这些对智能设备接受度较低的老年人同样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果?古塘街道以旦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将其搬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四大暖心工程,优化再造工作流程,以解决老年人的诉求为切入点,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方法、作风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老年人的满意度有了极大提升。

一个24小时服务电话,让养老温暖服务一拨就灵。古塘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动靠前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虚拟养老院,24小时服务热线63012349,不断提升“为老办事”速度和水平。老年人在家只要拨通电话,就能收获中心的贴心服务。买药、修理家电、理发、代办业务等需求通过中心分配到各个村、社区的助老员,上门速度快,为老服务优。

一个实时更新的网络,让老人和子女都能安心生活。在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上,记者看到,助老员的服务事项通过APP上传到中心数据,“服务对象、地址、服务起止时间、工单照片及服务时的影像全都一目了然。”中心负责人杨昆鹏表示,在前期走访中,该系统录入了街道所有老年用户数量,对老人血压、血糖、心率等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形成个性化健康档案,辅助医疗机构诊断,长期跟踪治疗效果,自动生成健康干预计划,精准推送服务。“除了回应老年人的‘点单’需求,每个月我们还会根据他们的个性化健康档案,提供不同的专项服务,即使子女不在身边,父母的健康状况也能通过手机APP看到。”杨昆鹏说道。

一体化养老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用文化大餐。为贯彻开放办学理念,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满足街道老年同志的学习需求,解决“报名难、难报名”等现象,古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全力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延伸办学触角,促进办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向社区“双下沉”,同时加大了老年大学招生报名改革力度,通过村、社区干部和助老员上门宣传、收费等方式,让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文化养老服务。■全媒体记者 孙佳韵 通讯员 沈幼萍 黄君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