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历史上这件事其实特别简单,那就是高顺是宁死不降,而张辽是率军投降,曹操是风格从来都是,凡是来投降者一律不计前嫌,曹操能够胜利,虽然实力是一方面,但是在感召对手方面也不可忽视。

在官渡之战关键阶段,许攸来降,才有了曹操奇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以切断袁绍补给,迫使袁军大败;而曹操走上人生巅峰,更是依靠对刘琮的招降,不费吹灰之力,得荆州一半还多。

高顺和张辽对曹操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结局!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由于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读者对吕布的印象就是一员猛将,单挑能力天下无敌,其实在真实历史上吕布是一个武人出身的军阀,能上战场比划几下子,但绝对不是无敌小霸王,能一个打百个那样。

吕布之所以牛气,是因为吕布手下有八员大将,分别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注意这八员大将里面没有高顺,是不是意味着高顺在吕布阵营中没有啥实力?

其实,高顺在吕布阵容中,可能比八健将还要超然,高顺最大的能耐就是练军,其率领的部队是吕布阵营中最精锐的一支,号称“陷阵营”。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在吕布走下坡路之前,应该是吕布最为依靠的人,比如吕布与刘备在下邳火拼的时候,高顺就曾击败过刘备。

吕布是那种得到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在占据徐州的时候就不思进取了,高顺就跟吕布进谏:“凡破家亡国的人,不是没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因为他们不被重用啊。将军做事情,不肯慎重考虑,时常出现失误,说话做事总是有差错,但是您却让这样失误的事情一再发生!”

由于忠言逆耳,吕布并没有听高顺的建议,并且把高顺手上的陷阵营交给他人指挥,吕布也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高顺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遇到了吕布这么个混蛋玩意,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正常人应该是另投他处,可高顺却还对吕布忠心耿耿,应该是高顺跟随吕布的时间很长,对吕布“用情至深”。

曹操很欣赏高顺,在击败吕布后,是希望能够招降高顺的,并且抛出了橄榄枝,毕竟像高顺这样的练军奇才,是任何阵营都缺乏的将才,可是高顺并不为所动。

曹操当然不会看其忠勇,就把他放了,如果跑到别的枭雄那里,将来也是麻烦事,所以在杀吕布、陈宫的时候,将他一块杀了。

用《征服》中周华强的台词,我给你机会了,你不珍惜啊!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当然,现在网络对高顺的评价很高,有说高顺是被遗漏的名将,有说是被低估了,还有说是三国时期最合格的军人。

我只想说,用现代的人物评价标准,直接套用在历史人物身上,完全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相比于高顺,张辽则是比较纯粹的武将,几乎不受那些道德的束缚,打得赢就打,主公不行就换,只要给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就放手一搏。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谁不想建功立业,当时并州刺史丁原听说张辽武力过人,将其招致麾下,丁原曾派张辽到京都,何进遣张辽到河北去募兵,还没完成任务,何进就去世了,后来董卓入京,于是张辽就归董卓所统属。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吕布杀了董卓后,张辽就统属于吕布,吕布被李傕、郭汜击败后,张辽就跟随吕布向东发展,先是夺取兖州,被曹操击败后,又到了徐州。

在天下乱世当中,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主公,不过是找一个栖身之处罢了,从张辽的履历来看,无论是丁原还是董卓,或者是吕布都不值得托付终身。

只有遇到曹操,才算是遇对了人,在曹操攻破下坡,击败吕布后,张辽自然要为自己思考退路,放眼当时的情况,也许投靠曹操是最好的选择。

曹操当时实力虽然不是诸侯中最强的,却是最特别的,他奉行汉献帝的诏令,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兵强马壮,宛如一颗新兴的巨星。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于是张辽率领吕布的残部前来投降曹操,曹操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在三国时期,能够带兵来投降,和被俘时投降本身就是两码事,前者属于“带资进组”,后者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实际上,吕布的八健将,除了曹性、成廉、郝萌三人被杀,其余张辽、臧霸、魏续、宋宪、侯成都是投降了曹操的。

也就是说,投降才是主旋律,真正反抗到底,誓死不降的只有高顺一个,正因为如此,后世才更追捧高顺。

当然,至少在明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对人物的评价还是很双标的,比如评吕布先后投丁原、董卓就是三姓家奴,按理说,张辽投靠的人比吕布还多,却没有遭受非议。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在罗贯中的笔下,为了将张辽投降的过程讲的更光彩一点,也表示张辽不愿意投降,但是一旁的刘关张拼命求情,说张辽是忠义之士,曹操于是亲自松绑,并且把衣服给张辽披上,张辽被曹操礼贤下士的举动感动,最后选择了投降。

在真实的历史上,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哪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你表演。

张辽投降曹操这一点是没得说的,就跟我前面说的一样,只要你来投降,我就全盘接收,比如刘备来降,曹操收,刘备领着关羽造反,曹操镇压后俘虏了关羽,关羽降“汉”,曹操还收。

最要命的是那个张绣,曹操第一次打张绣,张绣投降,结果曹操染指张绣的叔叔的遗孀,张绣因此造反,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还有猛将典韦。

张辽不降,曹操愿意放了他,高顺不降,曹操为何执意要杀了他

此后,曹操与张绣长期军事对峙,互有进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官渡之战时,曹操与袁绍快要战略决战的时候,张绣又来投靠曹操。

结果曹操跟张绣好的就要穿一条裤衩,手拉着手一起去参加宴会,还结成儿女亲家,不得不说,曹操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当然,曹操一生是成也别人的投降,败也别人的投降,周瑜正是抓住了曹操喜欢接受别人投降这一口,于是让黄盖前往曹营诈降,成为火烧赤壁最关键性的因素,曹操从此走上下坡路。

说到问题本身,曹操接受张辽投降是正常剧本,高顺被杀,主要还是其不识主,不肯投降,遇到吕布这样的烂人,竟然还想要效忠到死,可悲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