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湖南永州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

湖南省的輪廓略呈不規則的方形,南、北略長,東、西略窄。

為何說湖南永州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

而在湖南省14個地級行政區中,有一個城市的輪廓可以說是湖南省的縮小版,確實比較像,這就是永州。

永州位於湖南省南部偏西,就轄區來說,永州市下轄的江華縣是湖南省的最南端。永州與本省的邵陽市、衡陽市、郴州市,廣東省清遠市,廣西的賀州市、桂林市接壤,面積約2.24萬平方公里。永州的地形較為複雜,也就是位於永州市北部的主城區冷水灘區和零陵區、祁陽縣一帶是平原地區,其他地勢略高。永州西北有越城嶺,西南有都龐嶺,南有萌渚嶺,東南有九嶷山,皆與外省(區)相接。

為何說湖南永州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


永州市的轄區較之湖南省的略方型,南、北長了一些,東、西略窄,但也差不多。而且和湖南省差不多,也是北部偏東地區地勢平坦,其他多複雜地形。湘江縱貫湖南省,也有一條瀟水縱貫永州。

大家都知道湖南也稱為瀟湘。湘是指湘江(水),瀟是指瀟水。而湘江與瀟水的會合之處就在永州,所以永州也稱為瀟湘。尤其是瀟水,基本上縱貫永州南北,在零陵區匯入湘江。零陵,就是三國史上那個大名鼎鼎的零陵郡。

為何說湖南永州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


東漢時的零陵郡和現在的永州市轄區大致相當,南端少了一塊(江華),東北端多了一塊(邵東、湘鄉)。零陵郡設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從長沙郡分出來的。從此之後,這裡就一直稱為零陵,直到隋文帝楊堅出兵消滅了割據江南的南朝陳,設永州。關於為何要稱為永州,是因為湘江和瀟水。這二條水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永”字。經過隋末唐初的反覆,永州這個地名就沿用了下來,當然唐宋時也稱零陵郡。

永州在歷史上的名氣非常大,這和一個人有關,他就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的唐朝二家之一。當永貞革新失敗後,作為骨幹力量的柳宗元自然遭到貶放,他就被貶到了永州當司馬。柳宗元是文學大家,他來到永州生活,對永州文化力量的建設出力甚巨。大家非常熟悉的《小石潭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就是在永州寫的,為《永州八記》之一。

為何說湖南永州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

柳宗元在永州還有幾篇特別著名的文章,《永某氏之鼠》大家都熟悉,這個“永”指的就是永州。《黔之驢》的名氣不用多說了,其實也作於永州,只不過篇名不帶“永”而帶“黔”,讓很多人覺得和永州無關,而和貴州有關。實際上,黔在唐朝多指黔中道治所彭水(今重慶彭水)。當然,還有一篇文章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捕蛇魚說》。你應該還記得開篇那兩句:“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宋時,現在的永州市轄區分為永州、道州(治今道縣)。道州在北宋出了一個著名人物——周敦頤。有人對他不熟悉不要緊,知道他寫過一篇《愛蓮說》就行了。

為何說湖南永州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相信你不知道。現在的道州已不存在了,撤銷於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道州府撤併入永州府,隸屬至今。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永州正好卡在湖南、廣東、廣西三省(區)之間。在上世紀之前,廣西的“省會(廣西曾設省)”一直在桂林,廣東省會在廣州,兩個中心地市皆在永州(零陵)以南,出了永州(含道州)不遠就能到桂林和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稱永州是“粵桂形勝之地”,可以說永軍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北軍如果控制了永州,桂林和廣州基本上就是門戶洞開,守無可守了。

為何說湖南永州是廣州和桂林的北大門?

現在的永州市除了兩個市轄區外還有九個縣,就是東安、雙牌、祁陽、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藍山。由於永州的主城區在永州市北端,距離道縣、江永、寧遠、江華、藍山等縣較遠,就有了不如在道縣恢復“道州(地級)”的說法。如此,則今永州市南部地區就有了一箇中心城市,可以帶動南部地區的發展。眾所周知,行政區劃的調整涉及面太廣,即使是一個區域內的調整也非常複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需要綜合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