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作者/美術客

引言:
什麼是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它與浮世繪的關係

說起日本繪畫,許多人只知道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所謂浮世繪,其原本是花街柳巷的藝術,也被認為是典型的日本美學符號,“浮世”表面意思虛浮的世界,“浮世繪”也有描繪世間風情的意思。浮世繪藝術深受中國明清時期木刻版畫以及仕女圖等藝術形式的影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傳遞著日本民眾的審美情趣。

在十九世紀後期,浮世繪影響著許多歐洲藝術家,如梵高、莫奈、馬奈等等,成為印象派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可見地位及其重要。除此之外,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浮世繪藝術還包含著很多不同的類別,如充滿創意的趣味畫作“遊繪”

“遊繪”一詞並沒有出現在美術史上,是一個不存在的新詞,但它所指代作品早已出現,就是畫家利用錯覺、拼接、相似以及顛倒等手法,無盡開掘視覺的極限,想要抵達平面視覺奇觀的一種繪畫形式。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日本“遊繪”是從一種追求繪畫樂趣的遊戲精神,其種類繁多,藝術形象各異

“遊繪”是一種“精神的遊戲”,是從遊戲精神中誕生出來的一種追求設計樂趣、充滿智慧的造型表現。

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遊繪”可以分為“上下繪”、“寄繪”、“擬人繪”、“影繪”、“文字繪”、“釘繪”、“鞘繪”等多種不同的種類。

1、“上下繪”

顧名思義是指上下顛倒表現的東西大致相同,又被稱為“顛倒繪”,在中國被稱為“圓轉圖”。(圓轉,出自《晉書·王述傳》,譯為“旋轉”,如窗欞上雕刻有十分豐富的構造,這些線槽或者花紋呈現出對稱效果,上下刻畫一致構成優美的圖案。)

在紙上畫上一張人臉,將其上下顛倒來看又是另一張人臉的畫。《奇異上下觀圖》將人物的頭髮和鬍鬚、額頭上的皺紋、鼻孔和眉間的皺紋、眼神等畫得模糊不清,達到正反兩面各為一張臉。原圖中的第二位人物正看是鍾道,顛倒過來看便成為張飛。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上下繪,《奇異上下觀圖》

2、“寄繪”

“寄”在日語中有拼湊、聚集的意思,故名,由多個人物或物體拼湊在一起形成的畫。

名字叫壽的動物》畫中刻畫的動物名叫“壽”,是吉祥之獸,其身體分別由十二生肖組成,分別是:“鼠臉、牛角、虎前腿、兔耳、龍頸、蛇尾、馬鬃、羊須、猴前爪、雞冠、狗後腿、豬背。”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寄繪,《名字叫壽的動物》

3、“影繪”

在燈光照射下將人的手或者身體的影子投到紙拉門和牆壁上,因為投射出來的影子,均是黑色的輪廓,形成各種形狀的影子圖案,這也是一種小到孩子大到成人都會參與的娛樂活動,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影繪。

如《各種即興影繪》 畫中均為日本日常模仿的投影。在酒席間表演節目的樣本圖,圖中表演者藉助道具,裝扮成鳥的樣子,十分生動傳神。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影繪,《各種即興影繪》

4、“釘繪”

意指以釘子代替畫筆刻出來的畫。模仿用釘子將戲劇演員的肖像畫刻在白色牆壁上的藝術形式。

因為當時日本的政府當局對戲劇演員的肖像畫製作管理十分嚴格,於是產生了“釘繪”。畫家將浮世繪的筆法變為一種漫畫的技法,其一可以逃過政府監視;其二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手法表現形式。如《荷寶藏壁無益畫》 此圖是模仿釘子將演員的肖像刻畫在土牆倉庫的白色牆壁的形式所作。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釘繪,《荷寶藏壁無益畫》

日本“遊繪”中,蘊含著時代背景、文化內涵,在畫中讀懂江戶百姓的喜怒哀樂,體現出別具一格的江戶文化。

1、日本的江戶時代是一個市民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不管是早取的手繪浮世繪;還是主流的錦繪(木刻版畫),創作者都以平民為主,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他們描繪的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些畫中能直接讀懂江戶百姓的喜怒哀樂,蘊含著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文化內涵。

其時間維度相當於中國的明清時期,這時的藝術在日本受到了廣泛的喜愛與推崇,不斷創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形成了以浮世繪為首的、極具特色的江戶文化。在這藝術傳播的過程中,還輸出了大量的東方傳統文化知識,由於在文化傳播過程中,語言受到限制,使中國傳統手工圖像畫通過木刻印刷以畫譜形式由海上傳入日本,對於日本來說,是寶貴的學習資料。

2、中國的傳統文化繪畫風格,成為促進日本本土藝術的主要模仿對象。這些當然與明代雕版印刷技術的發展有莫大的關係,印刷術的繁榮發展,在所刊刻畫譜的數量與質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就為明清畫譜傳入日本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據今日考察畫譜及其他漢籍的主要資料《長崎書目文獻》中考證:“前人對原始資料的整理與統計,當時由中國商船攜來並傳入日本的畫譜數量約為91部,品種不少於20種。”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明清《芥子園畫譜》花鳥篇

3、大量的日本“遊繪”有描繪旅行的沿途風景,也有藝伎美人,還有一部分歌舞伎,以及表現怪力亂神的妖怪。作品中表現出的市民文化可以說來自浮世繪藝術,尤其是其中所與眾不同的造型,以及詼諧的情感表現。

每一件作品都蘊藏著幽默與智慧。是一種可看可玩的趣味畫集,無論是平面展開的巧思,或是經過切割、摺疊、組合的藝術風格,呈現立體造型的巧妙趣味。

“遊繪”以江戶人民的智慧和思想創造出來的繪畫藝術,將市民日常的娛樂提升到藝術的境界,圖與文結合的視覺享受,使“遊繪”快速滲透並傳播在市井之地。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遊繪,《五子十童圖》

日本別具一格的“遊繪”藝術作品的背後,是民眾對現實的逃避與放縱

畫中的服飾紋樣以及誇張變形的形象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在這背後,是民眾對現實的逃避與放縱。這些記錄生活的作品,雖然可以暫時忘卻社會現實,但也不能從根本上排解的哀苦。就是這種現實與虛幻,自由與束縛,共同構成了“遊繪”的藝術內涵,其中除了它的藝術手法和成就,還有蘊藏在畫意中的時代烙印和慾望。

如“影繪”,本是光與影、明與暗的藝術,背後隱藏著深度的日本文化。 其一,日本人民崇尚著大自然,對其有一種嚮往的情感,深受中國古代道家的影響,影子投射出來的物象多與自然物有關。

其二,日本民眾受到自然美景的影響,以借景寄情的事情經常發生,出現了許多人與自然相互融合的名作。在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裡》圖中,海域洶湧澎湃的海浪與英勇的船工們形成強烈搏鬥精神,表達了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神奈川衝浪裡》

在“遊繪”的用色上,蘊含了日本特有的淡雅之美。在江戶時期,日本繪畫就以紅色、黃色、白色、藍色和黑色為主要的傳統顏色。這些色彩用於描繪人物,使人感到明快鮮豔,畫面生動富有張力,用藍色與黑色來繪製風景,體現出了極簡的詩意。如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中,就是以藍、紅、黃來表現自然風景。冷色與暖色的交融,便是浮世繪的精神內核。

在構圖上,“遊繪”許多畫面都是運用景物的暗示和留白的手法,留給世人遐想的空間,這與中國藝術的構圖方式不盡相同。畫面中運用留白的技法來延伸畫面,化繁為簡,以簡襯繁。這並不只是簡單的描繪,而是傳遞著江戶時代的精神和獨特的民族審美特色,可以說是見證了江戶時期的興衰。

日本趣味畫作“遊繪”,其中的市民文化精髓來自浮世繪與中國藝術

《富嶽三十六景》

【美術客說】

“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必須通過鑑賞主體的審美再創造,才能真正實現它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

唐代畫師張璪曾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創作來源於自然,並要加上感悟進行再創作。既要立意與構圖相結合,又要融入時代精神和民族審美。

日本的“遊繪”也不例外,從藝伎美人和歌舞伎的刻畫中,能看到江戶花魁的輝煌和落寞,感受到在奢靡表象之下畫中女子內心的悲涼。從描繪旅行的沿途風景刻畫中,能看到富有詩意的自然之美,感受到日本所追求的空寂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