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柘城地图

炎帝故里,在国内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五种不同的说法——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会同县、山西高平、河南柘城各执一词,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河南柘城是其中较有说服力的一个说法。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炎帝

柘城是炎帝朱襄氏故里。华夏始祖炎帝朱襄氏在此建都定居,开启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历史先河。

柘城现存的炎帝朱襄氏陵位于城东6公里处的朱堌寺村,是远古时期之一的之陵墓。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柘城炎帝陵

《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种种史料可以证明——炎帝登上王位,以古陈之朱野为都 (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炎帝在位70年(前4239---前4169年),与娲皇女娲氏共治天下。死后葬于朱野(今柘城县县城东十里大仵乡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炎帝故里与否真伪且放一边,我们来探究一下柘城县名的由来。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柘树

柘这个字是很容易读错的,读作zhè,是一种植物,我们的柘城就是以柘树而得名了。

柘树是桑科、柘属多种植物柘、构棘及柘藤的统称。茎皮纤维可以造纸;木材或作黄色染料;叶可以养蚕;有些种类的聚合果,成熟时供生食或酿酒。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柘树

以"柘"作为地名始于秦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开始在这个城池置县,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

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想想当年的情景,应该是"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且此地自古盛产柘丝,得名柘县也就顺理成章了。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隋朝柘城地图(隶属梁郡)

"柘城"作为县名则始于隋朝——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撤销鄢县,在原柘县地置柘城县,此为柘城县得名之始,距今已有1425年。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柘城地名变迁

柘城从秦朝建"柘县"始,除了晋朝和唐朝短暂废县,基本上都叫做"柘县"或者"柘城县"。在此以前则有"株野"、"秋地"等颇有意趣的名字,具体地名来源已不可考。

"株野"或可推测与"朱襄氏"有关,"秋地"则无从下手了。

鄢县则应与古鄢国有关,春秋晋楚有大名鼎鼎的鄢陵之战,也是源出于此。

武平县是柘城晋朝的古县名,并非现今福建的武平县。

炎帝故里,以树得名——中原地名探究之柘城

▲柘城风光

柘城县地处商丘市西南部,是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三樱椒之乡、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494个行政村,总人口102万,耕地106万亩,境内探明有存储量达25亿吨的特大型优质煤田。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