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前锋效仿队长未来打算改踢后卫,延续职业生涯就靠这?

中国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安显然面临着这样的风险。


老队员怎么做,年轻球员就有样学样,以后他也就这么做。


今天,张玉宁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跟于大宝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未来等自己年龄大了以后,可能也会改踢中后卫。

国安前锋效仿队长未来打算改踢后卫,延续职业生涯就靠这?


前锋改后卫来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于大宝开始,为国安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于大宝是2019年因为在前锋线上竞争不过外援,以及王子铭和张玉宁,而又不打替补,于是开始改踢中后卫,对外美其名曰「延长职业生涯」。那一年,于大宝31岁。此后一年,入选过各级国字号的中卫于洋成为替补,雷腾龙被转卖,张瑀离队。只有于大宝和晋鹏翔的位置最稳固。


但于大宝踢中后卫踢成了什么水平,相信大家心知肚明。场均一到两个低级失误,比如冒顶啊,漏裆啊,拌蒜啊这些已经是常态,禁区里跟对方争顶时躲着踢更是家常便饭,一旦跟对手有肢体接触马上捂脸倒地,等没事了爬起来马上跟对手嬉皮笑脸。


以至于,连搭档金玟哉都受不了,公开在媒体吐槽:“我的搭档是踢前锋出身的,我得四处去补位。”

国安前锋效仿队长未来打算改踢后卫,延续职业生涯就靠这?


金玟哉才多大啊,23、4岁,让一个后辈这么说,稍微要点脸的,都得钻地缝里好好反思反思去了。


于大宝踢中卫,看着挺唬人,时不时地断下对手的脚下球,但显然他这还是前锋踢法,抢下一个来,不懂球的觉得这后卫真好,但没抢下的那九个,直接导致后防队友站位的混乱。


于大宝担任后卫的比赛中,国安场场都会出现这种画面:于大宝上抢,被对方过掉,然后其他后卫给他补位,他自己却不知所措,到底是给队友补位,还是继续回追对手?正在于大宝思考的时候,对手已经完成了射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他根本就不会踢后卫。他能抢球,是因为他身体速度比对手的前锋一点不差,但防守不是靠蛮力,而应该是协调作战。对于后卫来说,切记不能失位,一旦失位,队友就要给你补位,而这个时候,你到底应该补队友的位置还是继续回追,要通过经验和意识来判断,经验丰富的后卫,会将这种意识变成潜意识,不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而经验尚浅的后卫,还需要思考和判断。电光火石之间,对手就已经完成了射门。


更何况,我们经常说后卫是「钢铁后卫」,踢后卫首先责任感就得强,得有黄继光、董存瑞的精神,英格兰的特里,曾经飞身堵枪眼,那才是钢铁后卫,哪能跟对手稍微一碰,马上哎呦妈呀满地找牙?这后卫哪里是钢铁后卫,简直就是绣花后卫,窗户纸后卫。


再说,一个为了延长自己职业生涯而改踢后卫的球员,还谈什么责任感呢?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于大宝踢得这么差,为什么还会用他踢后卫?这个我们很多人就都不知道了。就跟为什么于大宝32岁了还能续约5年并且拿到顶薪一样,这是个迷,于大宝不说,李明不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如果是光明正大的话,为何国安至今没有官宣这次续约消息?要不是媒体挖出来这事,所有人都蒙在鼓里。


这样风气,显然已经发酵。去年池忠国续约,国安最后也给了顶薪,合同期没有于大宝长,但也不算短了。池忠国去年续约的时候也已经31岁了,以他的踢法和位置,对体能要求那么高,给长薪顶薪,真的有必要吗?从建队思路来说,似乎没有。但将心比心,于大宝年龄比池忠国大,一个替补中卫都能拿到5年顶薪,凭什么不给池忠国5年顶薪?说实话,池忠国最后续约的合同,如果去对比于大宝,已经是池忠国做出了极大让步了。

国安前锋效仿队长未来打算改踢后卫,延续职业生涯就靠这?


薪水这个事情遗留的后遗症,已经蔓延开来。没想到,位置遗留的后遗症,也开始发酵了:前锋踢不动了就改后卫,那后卫怎么办呢?


改门将吗?


若是这种风气延续下去,国安完全可以将预备队和梯队踢后卫的小球员都尽早处理掉,比如梁少文和阮奇龙,显然就没啥用了。


张玉宁今年24岁,王子铭25岁,这俩人要是都听于大宝的,从30岁开始改踢中后卫,那也没几年的光景,大约5、6年,国安的中卫就是张玉宁和王子铭了。那梁少文和阮奇龙呢?他们都是00后,5、6年以后也就是24、5岁的样子,正是需要比赛涨球的时候,结果一进一队一抬眼,前面两个老前辈挡住去路的,不是于洋、阿雷、张瑀,而是张玉宁和王子铭。


恰好张玉宁跟于大宝差不多,各种外语也会说不少,到时候跟外援聊聊,跟外教说说,又有一个跟老板关系不错的亲爹,得了,改个中后卫,拿个五年顶薪,把自己活成第二个「大宝哥」,这不就是人生赢家了吗?


可悲可叹的是那些踢后卫的年轻人,出头之日在哪里?


比如于洋,李章洙那时候他就进了一线队了,也上过场,算是国安重点培养的后卫。但要不是碰到老帕,也不会在2011年就打上主力,当时他才22岁。当然了,于洋被压制,跟徐云龙等老将有关系,但徐云龙好歹是后卫出身啊,于洋在替补席上,也能看看龙队怎么踢后卫,再不济,最起码能学学龙队那股子狠劲和韧劲。

国安前锋效仿队长未来打算改踢后卫,延续职业生涯就靠这?


2015年结束,徐云龙退役。2017年于洋就回来了。想着没有老队长压着了,自己在富力也有了比赛经验了,回来报效国安吧,结果没想到被一个前锋改的后卫又压了一整年。去年要不是于大宝自己惹了众怒,于洋还得是替补,估计大概率今年也跟阿雷张瑀似的被清洗了。


于洋、阿雷、张瑀,都入选过国字号,尤其是于洋和阿雷,都是国青队、国奥队各级国字号的主力中卫,踢了一辈子中卫了,怎么可能还不如一个半路出家踢了一年不到的于大宝?于洋去年踢了一年主力,马上就重回国家队,上次他进国家队是2019年亚洲杯,在那之前也是主力。于洋的水平,只要能在国安踢上主力,国家队肯定有他一号。于洋是国安替补的时候,他肯定进不了国家队,可是很奇特的是,于洋成为国安主力了,作为替补的于大宝,还是能入选了国家队,而且还是队长。


对于于大宝来说,无论是踢前锋还是踢后卫,无论是踢主力还是踢替补,国家队必有他一号,球队顶薪也必有他一号,球队队长还是有他一号,这是什么?能耐!

国安前锋效仿队长未来打算改踢后卫,延续职业生涯就靠这?


现在,于大宝正把他这能耐传授给张玉宁。只不过,过去龙队传授给于洋的,是怎么跟对手拼个头破血流,怎么跟挑衅者以牙还牙,于洋照猫画虎的,学了个七八成,没龙队的管用,但也够唬人了。于洋说了,“我们打上海不用动员,这从龙队那会儿就传下来了。”


现在呢,张玉宁要跟于大宝学的,是怎么能「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下一步,是不是就该学怎么一碰就倒,怎么嬉皮笑脸,怎么拍照留影,怎么微博晒照,怎么高龄拿顶薪,替补当国脚了?若干年后,主力中卫张玉宁说了:“我们踢上海一碰就倒,这从大宝哥那会儿开始就有了。”


若国安队里的风气都是这样,这还是国安吗?这跟那些职场混子有何区别?

国安前锋效仿队长未来打算改踢后卫,延续职业生涯就靠这?


踢前锋的年龄大了以后,确实速度、爆发力、灵活性等会下降,冲击力也会下降。但世界足坛有很多高龄前锋,年龄越大反而越妖。比如胡布内尔、迪纳塔莱、夸里亚雷拉、卢卡托尼、帕齐尼、卡普托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不胜枚举,他们都改踢后卫了吗?没有。说这些例子可能远了点,咱们就说说德扬,人家快四张了,小一米九的个子,要是改踢后卫,那条件不比于大宝、张玉宁强,人家改踢后卫了吗?人家在韩国还是踢前锋,踢前锋踢不动了,就到低水平的联赛里去踢,但还是踢前锋。前不久退役的李东国,四张了,直到退役,人家还是踢前锋,哪怕是替补踢前锋,还是能进球。三浦知良都快六十了吧,他要改个中后卫,是不是比现在省力得多,指不定还能破多少个记录呢,但人家还是踢前锋。


为什么?因为后卫的责任更重大,你老了,身体状态不如以前了,更不应该踢后卫了。作为前锋,你追不上,顶多是少进一个球,作为后卫你追不上,那是多丢一个球。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孰轻孰重,大家心里都明白。


前锋年龄大了怎么办?要么,接受替补的命运,作为超级替补,作为奇兵来改变比赛的走势,跟当年的邵佳一似的,对阵恒大的入球也名垂青史了。要么,更努力地训练,减缓身体机能的下滑,并且在门前嗅觉、射门脚法、传控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让自己越老越妖,以前的高洪波和大炮不就是嘛。这才是一个前锋应该去做的事情。要都是前锋踢不动了就踢后卫,图个省力省心,让自己多「延长几年职业生涯」,然后签个长约顶薪,这是干嘛呢?这是踢球呢吗?这是国企单位的老大爷吃饱了混天黑呢。


前锋年龄大了改踢后卫,那中场呢?是不是张稀哲年龄大了,就可以改守门员了?还是说,等张玉宁年龄大了改踢中卫了,于大宝就去守门了?反正守门员踢到40岁的大有人在,到时候签个长约顶薪,更是名正言顺了?!要为了自己「延长职业生涯」都这么玩,梁少文马昆越哭死在厕所里算了。


国安队内,该整整风了,这个风气开的,不是不太好,是太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