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引進是“福”是“禍”,有人從中獲利,有人卻“引火上身”

據官方報道:“去年我國引進外資1444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引資大國”。

近幾年,我國經濟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技術生產和解決就業矛盾,在引進外資的問題上,國家也大力倡導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大引資力度。

說起我國的引資史,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引進外資,用來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以及更加系統化的管理,引進外資確實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外資引進是“福”是“禍”,有人從中獲利,有人卻“引火上身”


很多國內企業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引進外資,但外資的引入還需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模式來選擇,一味的盲目跟風非但得不到優化反而會阻礙了自身的發展,甚至引火上身。

我們平時在逛商場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家快餐品牌——大娘水餃。大娘水餃餐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96年4月2日,當時的大娘水餃店面只有30平米,6個員工。

在經營的初期,大娘水餃也並不賣水餃,而是做的中餐。1997年1月1日,“大娘水餃”在常州的超市店開業,標誌著大娘水餃正式進軍餐飲業。

外資引進是“福”是“禍”,有人從中獲利,有人卻“引火上身”


就這樣在創始人吳國強的精心經營下,大年水餃規模越做越大,逐漸在全國的各個城市開起了連鎖店。作為中國快餐的老品牌,大娘水餃應該一直穩定經營下去,而為什麼現今的大娘水餃的口碑越做越差呢?

原來就在大娘水餃迅速發展起來的時候,創始人吳國強為了再為自己的品牌加一把火,便引進了一家叫CVC的歐洲私募機構,而吳國強選擇引進外資,也是為了獲取更專業的團隊和優化管理模式。

本以為外資的引進,能讓大娘水餃的生意如日中天,但在cvc接手大娘水餃90%的股份之後,為了減少成本支出,開始在原材料上“偷工減料”,大娘水餃的質量大大下降,顧客對大娘水餃的評價大不如從前,十分讓人失望。

而在短短兩年之後,大娘水餃的銷量已經不及早期的80%,無奈之下,吳國強不得不選擇辭去大娘水餃董事一職,從此大娘水餃從餐飲行業漸漸消退。

外資引進是“福”是“禍”,有人從中獲利,有人卻“引火上身”


然而,被這一CVC歐洲私募機構坑害的餐飲業還不止大娘水餃這一家,同樣被“外資優勢”所坑害的還有俏江南。

外資引進是“福”是“禍”,有人從中獲利,有人卻“引火上身”


2000年俏江南在國貿開業,正式向商務正餐市場進軍。2005年,上海881會所開業,俏江南進軍高端服務市場,而在2008年,俏江南正式成為北京奧運會8大競賽場館的餐飲服務商。

就在俏江南在餐飲行業風生水起的時候,俏江南的創始人張蘭和大娘水餃的創始人吳國強一樣,選擇了引進外資CVC歐洲私募機構。而這個CVC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將又一餐飲業巨頭拉下水,甚至當時的張蘭還和這個機構簽了對賭協議,導致最後也被“踢出局”。

看到兩個曾經的餐飲業巨頭紛紛被同一外資“坑害”,不僅唏噓,國外先進的技術以及更加專業化的管理的確能促成企業發展,但盲目的加快發展和引進外資卻讓它們一落千丈,可見外資引進的不合理不小心就會“引火上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