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麥家故事裡的英雄與童年

“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麥家”

《人生海海》:麥家故事裡的英雄與童年

2019年,時隔8年,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

這一次,全新風格的小說,讓人直呼“這還是那個寫諜戰劇的麥家嗎?”我也曾對此有過疑慮,但合上書之後發現,麥家還是哪個麥家,縱然形式不一樣,但麥家所要展示的思想,所要表達的內容還是意義。

《人生海海》的麥家還是按個寫《解密》、《暗算》的麥家。

一、麥家筆下的英雄:不是傳統“偉光正的英雄”,他們有血有肉有缺點

在新書《人生海海》裡,麥家再次塑造了一個不一樣的“英雄”:一個“謎”一樣、被侮辱的“上校”。

說上校是英雄,是因為他曾經憑藉一把純金打造的手術刀馳騁戰爭,揚名立身,被人尊敬、羨慕、敬仰;說他是“被侮辱的英雄”,乃是戰爭結束後,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一個有點封閉的小山村裡,卻成為了村民眼中“古怪的人”,因為一些“秘密”成為了被集體排斥“侮辱”的對象: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著指頭一個一個數:

第一,他當過國民黨軍隊的上校,是革命群眾要鬥爭的對象。但大家一邊鬥爭他,一邊又巴結討好他,家裡出什麼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說他是太監,可我們小孩子經常偷看他那個地方,好像還是滿當當的,有模有樣的。

第三, 他向來不出工,不幹農活,天天空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可日子過得比誰家都舒坦。還像養孩子一樣養著一對貓,寶貝得不得了,簡直神經病!”

這樣一個人,與我們心目中的英雄相差太多。

上校是一個被時代裹挾著前進的人,曾經讓他成名的戰場,也成了多年後讓他受辱罵的原因:他回到村裡,一開始傳聞是他在戰場上受了傷,成了“太監”。他曾經的榮華成為了後來的原罪,在他的後半生裡,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罪名”被安在他身上。

上校是一個不一樣的“英雄”,他的才華只在戰場上有用武之地,回到普通人生身份生活的他,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當需要他的戰爭結束以後,他就成為了“異類”,在面對各種流言蜚語、生活考驗的時候,他比普通人更加的脆弱而敏感。

這樣強大而又脆弱的“英雄”在麥家以往的諜戰小說裡有很多。

《暗算》裡的瞎子阿炳也是這樣一個有“殘缺”的英雄:阿炳是一個異人,他什麼都看不見,卻什麼都聽得見。”

阿炳也是一個傻子,固執又無可理喻。他雖然靠著自己的天賦能力成為了英雄,破解了一個個又一個密碼,成為眾人敬仰的大英雄。但大家卻只願意把他當英雄供著,當他卸下英雄的身份成為一個普通男人的時候,卻沒有人願意嫁給他。最後組織幫助他解決了婚姻,讓一個體面良好的姑娘嫁給了他,但故事的結局還是一個悲劇。阿炳敏銳的聽覺最終成為了一把“殺死自己的利刃”:他聽出來老婆肚子裡的孩子不是自己的。

《人生海海》:麥家故事裡的英雄與童年

同樣是《暗算》系列《看風》裡的天才數學家黃依依,因為從國外回來,出眾的容貌,開放的思想,活潑的生活態度,讓她與周圍嚴謹的人格格不入,又因為她太過於追求愛情,固執地去愛一個人,最後也被那個環境和周圍的人傷害,飽受羞辱。

而《解密》裡的數學天才容金珍更只是因為丟掉了工作的筆記本最後發瘋。容金珍本是一個思想獨立不食人間煙火的天才,但他又孤僻執著,這樣的性格最終毀了他。

這樣的天才英雄和《人生海海》裡的上校有著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有著超越常人的天賦,但天賦在成就他們的時候,也毀了他們。

當他們被時代需要的時候是英雄,當他們脫離了那個環境的時候,他們成為了“異類”,麥家曾將這樣的人稱為“弱的天才”。

這樣不完美有缺陷的“英雄”是麥家一直在寫的,他想象著這樣的英雄能夠擺脫命運的束縛,逃離生活的壓迫,想他們無論經受多少挫折,都能夠對抗命運的摧殘。

在之前的書裡,英雄們都早早離開了或者失敗了,而《人生海海》裡的上校卻不一樣。他的後半生充滿了背叛、侮辱,但他卻命硬得狠,無論生活怎麼對他,他都堅持活著,甚至最後“瘋了”,精神失常了,但他卻一直到活到了九十多歲。

《人生海海》:麥家故事裡的英雄與童年

在《人生海海》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我要不遇到它,死幾回都不夠。”

但是像上校後半生這樣地活著,又太過於殘忍。可這樣大約就是人生吧。

正如這段話所說:

“人生如海,總有陰冷暴虐的水域,也有輕柔溫暖的洋流。”

“生活摧殘了他,但也讓他穿越了生死恐懼和世態炎涼, 變得大徹大悟, 笑傲江湖。 ”

他知道怎樣在風光處耀目,也知道怎麼在卑賤中自處。”

人生如海,自有潮起潮落,有高貴又卑賤,總有一些人可以僅憑內心的高貴就超越時代,九十多歲的英雄最終笑到了最後。

二、麥家書中的童年:人人都有的“童年陰影”

麥家曾在一次採訪中說“我的寫作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我一個被童年困住的人,在試圖逃離童年。”

所以從之前的諜戰劇到《人生海海》裡都有麥家童年的影子,而他一直在試圖逃離童年的陰影。

麥家的童年並不幸福。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因為他父親的身份,麥家的“成分”並不好,從小受到歧視。上課被老師歧視,被同學罵,被周圍人的排擠。

然而更難過的是,父親的不理解。有一次,被罵的到忍無可忍的麥家決定維護父親的尊嚴,他堵在了同學家門口,準備幹一架。但父親趕來了,不但沒有支持他、安慰他,反而打了他兩巴掌。噴湧的鼻血就和委屈一樣,流過了麥家的嘴巴、流過了麥家的心。

麥家沒有像父親解釋打架的事情他把委屈藏在了心間,變得越來越沉默,把更多的心事藏在了“日記”裡,而這樣的日記也成了他後來寫作的開始。

《人生海海》:麥家故事裡的英雄與童年

麥家一家人的經歷,就像《人生海海》裡上校的“人生設定”,他們都是被時代裹挾的“反面人物”,被時代和生活摧殘著、壓迫著。

書中的上校最終瘋了,現實裡的麥家也因為父親的緣故度過了一個並不幸福的童年,他無數次夢想著逃離那個給他屈辱的村莊。

但多年以後,從山村走出,成家立業功成名就的麥家也逐漸開始體諒父親。汶川大地震之後,麥家回到了杭州生活,這樣方便他回到富陽的老家照顧父親。

後來,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親離世了,這對麥家是一個打擊,他似乎還沒有做好跟父親和解的準備,父親就那樣離開了,這讓他曾經藏在內心的不解與怨對誰說?又讓自己的原諒和愛對誰說?

《中國新聞週刊》採訪麥家的時候,他說“我的內心有一個角是破損的,寫《人生海海》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彌補這個角。”

所以這本《人生海海》是麥家與童年、與父親、與家庭的和解,他在書中的最後,用愛和歸家來和解。

《人生海海》:麥家故事裡的英雄與童年

童年曾經給過他傷害,讓他一度想要逃離那個村莊、逃離那個家庭,只是最終他選擇了用文字直面自己的內心,在試著與過去的自己告別。

《暗算》裡那些天才人物如黃依依所遭受的誤解、侮辱,阿炳的經歷多少都有那個時代的烙印,那是童年給麥家留下了的烙印。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麥家的書中一直有著童年的影子,而他自己也說想要跟過去告別,想要逃離童年。

如果說以前的書中,麥家試圖塑造一個英雄來代替他逃離童年、遠離內心的傷痛,而在這本《人生海海》裡,他則是回到了童年。這一次的故事發生在“小村莊”裡,像他故鄉的那個村莊,而不是在如前幾本書裡那些封閉而又神秘的地方。這樣的“迴歸”是一種直面,也學勇敢地面對,才是真正願意與過去和解、願意去解決問題。

正如麥家自己說寫這本《人生海海》的目的一樣:“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想要與過去和解,必須要回到那裡,才能找回自我,唯有直面過去,才有重新開始的勇氣。

人生如海,活著才是勇氣。願我們每個人都有直面生活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