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億“薦股”騙局背後的監管困境

27億“薦股”騙局背後的監管困境


27億“薦股”騙局背後的監管困境

本刊記者/楊智傑

發於2021.3.22總第988期《中國新聞週刊》


一次蹊蹺的撤案請求,讓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政委李剛察覺到事情反常。2020年3月,一位女士到龍崗公安局報案,稱被大連華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華訊”)以薦股的名義,騙取2.8萬元服務費。龍崗公安局立了案,但沒過多久,報案者又跑來公安局,強行要求撤案。


“一般來說,向報案者正常賠款就好了,(大連華訊)還要求報案者刪證據。”李剛多次接觸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他敏銳地察覺不對勁,便在公安系統查詢,多條報警記錄都指向大連華訊。在互聯網搜索關鍵詞,不少受害者投訴無門,在社交平臺控訴這家公司非法薦股,尋求幫助。


公開信息顯示,大連華訊於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是中國證監會批准的、具有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龍崗警方擔心錯打民營企業,成立專案組,連續偵查9個月。


2021年1月6日,龍崗警方聯合福田警方出動800餘警力,突襲福田區大連華訊所在寫字樓,對 147 名嫌疑人以涉嫌詐騙和虛假廣告罪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對包括公司董事長周垂富在內的12名經營管理人員實施逮捕。


龍崗警方在偵查中瞭解到,截至目前,大連華訊詐騙案件的受害者超過11萬人,涉案金額高達27億元。近20年來,國內非法薦股案件頻發,此案是國內薦股詐騙中涉案金額最多的一起案件。


不得向律師、警察等“敏感”職業推銷


44歲的丁薇薇是個“老股民”,2017年,她收看深圳電視臺財經生活頻道的節目時,注意到大連華訊的一位證券專家在分析股市行情。屏幕下方附上了二維碼,專家在微信群提供免費諮詢,供投資者參考。


丁薇薇掃碼進群發現,將近200人的股票交流群,每天都有助理發截圖,內容是大連華訊“薦股名師”推薦的漲停股票,然後有群友回覆點贊,一陣歡呼。不僅如此,進群后,三四個客服主動加了丁薇薇微信,每天輪番給她發股票漲停的截圖,只是每個人介紹的老師不同,推薦的股票也不一樣。丁薇薇最初保持著警惕,她從未在群裡說話,也很少回應私信。但她不知道,很多受害者和她一樣,從此時已經開始掉入精心設計的陷阱。


觀望了一年後,丁薇薇開始相信大連華訊,決定購買會員。“專家在深圳電視臺財經生活頻道做嘉賓,挺有權威的,它還是新三板掛牌公司,我想應該不會騙人。”丁薇薇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她記得那天是國慶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客服給她打了折,1個季度的會員費是28000元。


李剛介紹,大連華訊投資的套路在業內十分常見——想盡辦法兜售證券投資諮詢服務費,這是公司幾乎所有的收入來源。他們推出“華訊股票”App,年費分為VIP版28000元、機構版76800元、機構VIP版128000元,在App內推薦股票供客戶選擇,並宣稱等級越高,推薦的優質股越多。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制定了一套如同工業流水線的騙局,環環相扣,分工明確,引誘投資者上鉤。


27億“薦股”騙局背後的監管困境

(1月6日,深圳龍崗警方突擊查處大連華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圖/受訪者提供)

拉股民進微信群是第一步。除了與電視臺合作,龍崗警方偵查發現,大連華訊還曾在百度、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佈廣告,以“免費領取三隻金股”為噱頭引誘股民填寫個人信息,業務員聯繫上股民,將其拉入股票交流群。此外,龍崗警方從該公司員工的口供和裁判文書網瞭解到,公司還會購買股民信息,但是1月7日警方到達公司時,一些信息已被刪掉,暫時無法獲知購買渠道。


公司選擇股民也有意避開風險。一位員工向警方交代,公司在培訓時有一套完整的話術教給業務員,包括如何應對客戶提出的各種疑問,並強調不得向律師、記者、警察等“敏感”職業推銷,因為他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強,比較難搞。“一般而言,公司會選擇對股市瞭解不深的股民,這些人有閒錢,想炒股,但對股市高拋低吸等操作不瞭解,公司利用其中的信息不對稱,忽悠股民購買‘高開股’。”李剛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推薦給股民的漲停股票,多是“高開股”。龍崗警方介紹,每天9點15分到9點25分,是國內股市的集合競價時間,可以看出當天的開盤價,對比前一天行情,便能基本確定漲跌的股票。“專家”會選擇幾隻高出5個點左右的股票,在9點28分左右讓業務員推薦到群裡,此時股民已經來不及購買。9點30分,股市開盤,這些股票大概率都會漲停。


“專家”大都有名無實。大連華訊公開稱,公司有85位專業研究員,26位國家頂尖分析師,80%以上的員工具有高級技術職稱。實際上,龍崗警方瞭解到,公司僅4名員工有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直接對接客戶的員工,許多隻有初高中學歷。收網後,李剛問其中一位薦股老師的炒股水平如何。對方坦言“水平不行”,去年疫情期間,他幫公司老闆炒股,賠了2700萬元。


為了讓股民繳納服務費,公司員工會違規承諾收益。據報道,業務員承諾,公司開發的App會利用大數據選股,1個月可以賺取1至3倍的利潤。為了逃避監管,業務員往往通過微信語音或者電話的方式告知股民,事後公司也可以矢口否認。大數據選股本身也是一場騙局。一名負責App研發的員工向警方交代,App上推送的股票其實還是人工篩選,App不過是個載體,宣稱大數據算法只是為了顯得更高端。“反正我自己是不會買的。”該員工表示。


在“名師”的遠程推薦下,丁薇薇投入10多萬元買進一隻“黃金股”。原本持有的“中科曙光”“中國軟件”“寧德時代”等股票正連續下跌,老師勸她止損,趕緊解套。但過了一段時間,“黃金股 ”只是漲幾個點,並沒有如承諾所言漲停,丁薇薇預估形勢不對及時拋售,隨後這隻股票便一路大跌。此前解套的三隻股票,不到3個月卻翻倍大漲。丁薇薇跑去質問客服 ,對方卻說,“我們的老師很厲害,你要相信老師,嚴格跟著推薦操作。”


李剛從大連華訊員工處瞭解,這一步用公司的行話叫“降溫”。買會員前,業務員在群裡曬漲停的股票,發會員轉賬單和盈利截圖,讓股民熱情高漲。一旦股民上鉤交錢,業務員馬上降溫,只從東方財富網等平臺找一些四平八穩的股票扔給客戶。一位受騙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公司表示,購買會員後7天內不滿意,可以申請退款,“但是這期間他們很小心,推薦的都是不溫不火的股票,漲幾毛錢,第二天就讓我賣掉”。


承諾的收益難以兌現,股民們花了錢,才意識到這是騙局。有股民投訴客服,對方先是百般拖延,用一套“維穩”話術安撫——“現在行情不好,再等等,後面肯定會漲起來。”若是有人強硬要求退款,風控合規中心便登場——以部分或全部退還服務費的方式,讓受害者簽署和解協議,並要求其刪除華訊App和全部聊天記錄,避免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龍崗警方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經初步統計,像丁薇薇這樣受大連華訊欺騙的投資者,已經超過11萬人,以30~50歲的中青年居多。目前警方仍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受害者,並徵集案件線索。


“我們公司就是騙傻子客戶的錢”


3月1日,大連華訊投資發佈股票停牌公告稱,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分局以涉嫌詐騙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目前該案件仍處於偵查取證階段。


李剛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對大連華訊的套路能否被認定為詐騙罪,司法界仍有爭議。有法學教授曾提出,該公司行為可以算是虛假的營銷手段,尚不能被認定為詐騙類刑事犯罪。但是龍崗警方偵查發現,周垂富從擔任公司董事長開始,就沒有從事正規的薦股,而是以此做掩護進行詐騙。


27億“薦股”騙局背後的監管困境

(1月6日,深圳龍崗警方突擊查處大連華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圖/受訪者提供)

大連華訊成立於2000年,周垂富為法定代表人,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此次深圳警方查處的是位於福田區財富大廈的深圳分公司,龍崗警方向《中國新聞週刊》介紹,這裡名義上是分公司,實則為總公司的主要辦公場所,大連華訊在大連實際上沒有總部。


該深圳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也是從這時起,周垂富正式加入大連華訊。在此之前,周垂富是深圳大贏家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贏家”)法人代表。大贏家自2006年成立以來,成為深圳市政府認定並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重點軟件企業,2007年~2009年,連續三年獲得深圳市政府高新企業科技研發投入資助,也是獲得諮詢牌照的合法機構,在北京、南京等多地有135家代理加盟機構。


但是,該公司曾以薦股的名義,讓股民購買軟件,以電話通知股票買賣,口頭承諾收益,誘騙股民繳納會員服務費。周垂富在網上刻意營造股壇神手的形象,多次以“大贏家周垂富”“股博士周垂富”等名稱發表股評文章。2010年,135名投資者實名舉報大贏家,被大贏家騙取的金額從幾千元至20萬元不等,總額超過500萬元,股票損失總額則超過1000萬元。界面新聞報道,多名大贏家員工因詐騙被判刑,但老闆周垂富始終都能安全脫身。


大贏家後改名為華股財經,由大連華訊投資運營。兩家公司高管基本為一套人馬運營,辦公地點也在同一個寫字樓。龍崗警方偵查發現,在大連華訊公司內部一個交流群裡,一位員工稱“你們幾個先討論一下怎麼騙客戶錢。”有員工向其他朋友坦言,“我們公司就是騙傻子客戶的錢,就是沒有文化沒有常識的才會買這些產品和服務。”還有人在聊天中感慨,“我感覺我們的客戶太可憐了。”


據天眼查統計,大連華訊在國內有19家分公司,但其中16家已經處於註銷狀態。2017年以後,多地分公司因未取得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的員工對外提供投資建議、諮詢中存在廣告宣傳不實和誤導性信息等多種違規行為,被大連、北京、南京、西安、鄭州等多地證監局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我們認為,從大贏家到現在,周垂富團伙就沒有做正常薦股經營的事情,就是拉人頭騙股民的錢,從這點考慮,我們認為(大連華訊)現階段的實踐都應該是詐騙。”李剛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股神”“黑嘴”的新套路


非法薦股多年來屢禁不止,薦股的方式也從電話、短信進化到了微博微信群、直播間。

2020年8月,證監會發布《關於防範利用微信群、QQ群等“非法薦股”騙局的風險提示》中明確提到,有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微博、網絡直播室等互聯網工具或平臺進行“非法薦股”活動。


事實上,像大連華訊這樣具有證券投顧資質的公司進行薦股詐騙的情況不多見,更多是沒有相關資格的團隊非法薦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證券、期貨投資諮詢管理暫行辦法》,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屬於特許經營,未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該業務。


除了常見的騙取高額服務費,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證券交易爭議解決法律事務部主任王營向《中國新聞週刊》介紹,另外常見的套路是利用時間差搶帽子交易(股市中一種投機方式,指機構或者個人先低價購入股票,再公開推薦,股價抬高後迅速拋出賺取利潤)的“股神”“黑嘴”薦股,與上市公司實控人、大股東聯合幫助套現的“微信群薦股”,以及推薦不受保護的“原始股”“外盤股”等。


《證券日報》曾調查,一些機構或者個人聲稱與部分遊資、私募有來往。在他們的描述中,“遊資透露消息給薦股平臺——遊資打榜——薦股平臺以此證明自己專業能力”,已經成為一條產業鏈。而產業鏈的最後一環,投資者入坑集體建倉後,遊資獲利出逃,留下一地“韭菜”。


近年來最為知名的案件,是2019年原上海廣播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知名主持人廖英強被警方刑拘,這是證監會處罰的非特殊身份主體從事“搶帽子”市場第一案。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推薦前使用其控制的賬戶組買入相關股票,薦股後的下午或次日集中賣出。最終,證監會決定沒收其違法所得4310多萬元,並處8620餘萬元的高額罰款。


此外,中國證監會曾指出,一些所謂“股票專家”還會以薦股為名,實際從事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如誘騙投資者參與現貨交易(貴金屬、藝術品、郵幣卡等)或境外期貨交易,牟取非法利益。


27億“薦股”騙局背後的監管困境

(1月6日,深圳龍崗警方突擊查處大連華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圖/受訪者提供)

廣東人李明遠是一名程序員,他自認為是聰明人,卻在薦股群購買數字貨幣,被騙走了所有存款。去年9月,他加入一個由“朱雀財經”發起的股票交流群,客服每天發“專家”魏名陽推薦的股票截圖。12月底,套路升級,薦股平臺從微信群轉到了“ZT交易所”的App,魏名陽每天直播。今年1月初,魏名陽建議,最近股市低迷,可以買數字貨幣。平臺將上線多個幣種,股民把錢存到戶頭併購買,貨幣上市後在平臺轉賣獲利。李明遠明知有假,卻嘗試花一兩千元認購,轉賣後獲得了多達兩倍的收益,並且順利提現。“我想他們不會那麼快收割。”李明遠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試了三次後,第四次他抱著僥倖心理投入了8萬元,但是當晚,管理員稱這個數字貨幣要推遲10天上線。


“我當時就反應過來,壞了,被騙了。”李明遠說。他立即報警,但是沒有證據證明這是騙局。沒過幾天,平臺又上線一個新幣種,李明遠盤算再花4萬元買幣,轉賣拿到收益,就能把此前8萬元本金收回。他成功賣掉了貨幣,平臺顯示賬戶金額為12萬元,但提現後,收款人卻變成了陌生人。李明遠馬上聯繫客服,對方稱平臺數據被篡改,要耐心等待。但是第二天,李明遠就被踢出了群聊,微信也被一位助理拉黑。


他寫了一篇控訴文章《所有積蓄被騙光,朱雀財經股票推薦群讓你體會什麼是傾家蕩產》,在知乎上引發許多受害者的共鳴。目前,李明遠建了一個朱雀財經受騙者交流群,目前群裡已有300多人,遍佈新疆、山東、廣東、上海等多個省區市,涉案金額達一千六七百萬元。目前,受害者在多地公安部門報警,案件還在立案偵查中。


龍崗警方曾破獲了一起類似騙局。2019年10月,龍崗公安分局寶崗派出所抓獲一個詐騙犯罪團伙,該團伙通過網絡黑產購買個人手機號碼,業務員以薦股為由撒網式添加微信好友,將其拉入股票交流群。有人扮演“專家”授課,誘導客戶投資期貨指數。一旦有客戶有投資意向,嫌疑人就會引誘到“比特海洋”的虛假平臺購買“A50指數”,再暗中由後臺操作漲跌,將客戶投資洗劫一空。一位受騙者曾被拉到一個30人的交流群,事後被警方告知,除了自己,其餘29人全部是托兒。


如何監管“殺豬盤”


李剛注意到,多年來,非法薦股套路換湯不換藥,但受害者的規模卻正在變大。


“以前詐騙光靠語音,很難有圖有真相。微信群相當於一個封閉的空間,烘托氛圍,對方更容易給人洗腦。”李剛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有圖有真相的東西可以極大提升股民對內容的信任,因此受騙規模會成幾何級增長。不過李剛強調,工具是無罪的,只是被人利用了而已。


中國證監會對非法薦股多次整治,近十年來,幾乎每年都會爆出薦股詐騙的相關案件。2017年6月,武漢警方曾組織1000多名警力,抓獲了808名薦股詐騙涉案人員,查扣涉案電腦800餘臺、手機2000餘部、銀行卡3000餘張,這是全國打擊利用非法互聯網金融平臺實施詐騙犯罪中,查獲涉案人數最多的一起案件。


非法薦股為何屢禁不止?王營認為,國內證券市場在某段時間“消息市”“政策市”流行,以致股民內心對所謂的利用“內幕信息”等短期賺取巨大利益的違規事件深信不疑,很多投資者找到投顧機構,往往要求直接推薦能賺錢的股票,不在意複雜的投資理念和技巧。“因此部分投資者和非法薦股機構的需求一拍即合,只要投資者的非法需求大量還在,非法薦股就很難根治”。


“在監管上,可以禁止‘大V’組織投資者聯合建倉、直接為會員做投資顧問等行為,但卻沒辦法阻止投資者自身對‘大V’的信任以及對股市的不甚瞭解。”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顧問何海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提到,這是目前薦股行為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網絡平臺也在推波助瀾。王營指出,平臺的漏洞包括,推薦一些股評軟件廣告,股民打開某些股票資訊網站,便彈出相關廣告鏈接或App下載鏈接。“這些鏈接往往沒有經過審查,跟原來魏則西事件中醫藥競價非常相似。”王營認為,一些網絡平臺也需要對此類廣告加強監管和審查,否則就相當於把“毒蛋糕”送到股民手中。


去年3月1日實施的新《證券法》,加強了對非法薦股等操縱證券市場的處罰力度。法律責任上,罰款由原來的“沒一罰五”調整為“沒一罰十”,罰金上限由原來的3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對直接責任人的罰金限額由60萬元增長為500萬元。


證監會多次提示投資者警惕“莊家”“大V”聯合誘騙和“殺豬盤”風險,並部署派出機構啟動了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多地也清理了一批違法平臺和股市黑嘴。但是非法薦股的監管難度仍然很大,一位券商營業部負責人曾提到,近年來,監管層對非法薦股的打擊力度逐漸增大,精確度也日益提高,但由於非法薦股具有流動性強、隱蔽性高、法律適用性存在分歧(涉及跨國犯罪)等特點,打擊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希望有關部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同時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絕不姑息。


(實習生朱穎莎對本文亦有貢獻。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丁薇薇、李明遠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