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虫叮咬,易感染森林脑炎等传染病,或危及生命

眼下春暖花开,五一假期临近,正是外出游玩踏青的好时机,但是大家在亲近自然、选择户外活动时也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蜱虫叮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人被它咬过,别小看这种小虫,被咬一口可能危及生命。

出游当心蜱虫!3岁女童油菜花地里被叮咬

据陕西电视台《陕西都市青春频道》报道:前不久,陕西3岁的女童妞妞一家趁着天气晴好,到油菜地里玩耍了一番,妞妞和油菜花差不多高。

玩完回家,细心的妈妈发现不对劲了:女儿的脖子后面有个小黑点,类似黑芝麻大,仔细一看好像是只虫子……

所幸,妞妞的父母之前看过有人野外游玩被蜱虫叮咬的新闻,夫妻俩判断,妞妞脖子上的黑虫很可能是蜱虫,他们知道不能自行拔出虫子,于是赶紧带着妞妞求助医生。

被蜱虫叮咬,易感染森林脑炎等传染病,或危及生命

“这个是我们术前的照片, 放大之后虫体非常明显,吸入了人体一定的血量 ,所以虫体发蓝色。”医生确定,这就是一只吸饱了妞妞血液的蜱虫,只能手术,连带蜱虫吸附的皮肤一起切除。医生说如果虫体残留体内的话,虫体内的微生物可能会释放到体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会诱发传染病发作,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李世平主任介绍,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病原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可以寄生在羊、牛、狗、猫等家畜体表,也可叮人吸血,可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回归热、鼠疫、布病、野兔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多种传染病。

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膨大,圆滚滚的看起来就像长着腿的葡萄干。

被蜱虫叮咬,易感染森林脑炎等传染病,或危及生命

13岁男孩被蜱虫咬伤患上森林脑炎生命垂危

《新文化报》曾报道,吉林桦甸男孩周通进林子里干活,左胸被虫子咬后,头痛发烧,最后住进ICU,生命垂危。

据孩子姑姑介绍,当时周通进林子里干活儿,回家时,他跟爸爸说,自己的左胸被虫子咬了。当时一疼,他赶紧用手拍打。虫子死了,他的胸口却留下了一个小黑点。使劲儿挤掉了一些血,周通认为这样就没事儿了。

他爸爸也觉得,林区里长大的人,哪个没被虫子咬过,没事儿。大约一星期后,周通开始头疼,家里人都以为,他是出去干活儿中暑了,就按照中暑给孩子吃了些药,没当回事,直到他开始高烧。

“孩子头疼,都有一段儿时间了,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这病这么严重。”周通发烧后,姑姑领他去家附近的诊所打针。起初打了吊瓶,烧很快就退下去了,可药劲儿一过,这烧就跟着往上蹿。

家人带着周通去了当地医院。医生一看孩子的情况,说孩子得的应该是脑炎,必须尽快转院。从桦甸到吉林市,周通跟着姑姑还能坐车。可到了吉林市中心医院,他就不行了。“到了吉林市,孩子就迷糊,是我们用担架抬进去的。”抢救了1天,吉林市的医生也说,让孩子转院。一辆救护车,配备了两名医生,带着呼吸机,飞速向长春开。“当时吉林市的医院说,这孩子很危险,要不转院,发生危险就太可惜了!”

到了医院,直接就进了ICU。在ICU住了5天,周通一直都处于昏迷中。经过医生的诊断,周通患的是森林脑炎,且病情危重。之后,医生发现他呼吸困难,给他上了呼吸机。自从孩子入院抢救,先后已经下了7张病危通知书。

被蜱虫叮咬,易感染森林脑炎等传染病,或危及生命

森林脑炎,潜伏期长的可达35天

李世平主任指出,森林脑炎是由黄病毒属中蜱传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其传播媒介。潜伏期: 一般为10~15天,最短2天,长者可达35天。

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低热、头昏、乏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大多数患者为急性发病,后期会有高热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会出现精神错乱。

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如失语、痴呆、吞咽困难、不自主运动,还有少数患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癫痫及精神障碍。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活跃地点主要栖息地为草地、树林等环境。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

李世平主任提醒,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需进入此类地区,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应尽量光滑。

被蜱虫叮咬,易感染森林脑炎等传染病,或危及生命

▲ 蜱虫各生长时期和雌雄成虫的形态

万一被蜱虫叮咬了该怎么处理呢?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会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李世平主任表示,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在找不到酒精时可用罗浮山百草油、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找不到酒精可用罗浮山百草油。

被蜱虫叮咬,易感染森林脑炎等传染病,或危及生命

逼蜱虫出来时,随时观察其身体状况,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才会发病,如果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出现:

1.发热,体温超过38℃,特别是高热不退;

2.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或关节痛;

3.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应该及时到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活动史或叮咬史,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