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命運很悲催

解縉(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學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解縉因為才學高而好直言被忌憚,屢遭貶黜,最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諡文毅。

一、少年聰慧

傳說他小時候聰穎絕倫,有“神童”之稱。在襁褓之中他母親就在地上寫字讓他認識;五歲時他父親教他詩文他聽一遍就能記住;七歲時就能寫文章了;十歲一天背誦千言的文章,終身不忘;十二歲讀盡《四書》、《五經》,貫穿它們的義理。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命運很悲催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廷試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授庶吉士,讀中秘書。同年,官至翰林學士。如此經歷,放在今天,妥妥的是學霸一枚了。

民間流傳著解縉許多機智故事,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才學與智商何等之高,反應又是何等敏捷。

據說解縉小時候,解家和曹尚書府只有一巷之隔, 對面曹家門口有一片翠竹, 竹葉繁密, 風吹颯颯, 景緻很是迷人。 這年春節, 解縉揮毫潑墨, 在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門對千竿竹;

家藏萬卷書。

沒想到曹尚書看了, 認為解縉在諷刺曹家有竹無書, 不是書香門第, 很不痛快, 忙喊來僕人, 一陣刀砍斧劈, 把青青的竹子砍光了。 解縉出門一看, 先是納悶片刻, 便會意地笑了, 他不聲不響地在原對聯上添了兩個字, 於是成了

門對千竿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如此一來, 曹尚書更是氣惱, 命令僕人把竹樁連根刨掉。 他得意地想, 這回我看你還能怎麼改! 誰知, 解縉仍舊添了兩個字:

門對千竿竹短命;

家藏萬卷書長存。

在這副詼諧的聯語面前, 曹尚書無可奈何, 只有認輸。 他聽說對聯是解縉所做, 不勝驚訝, 對這個小孩刮目相看。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命運很悲催


還有一次,解縉陪聖上朱元璋一起釣魚,釣了許久,朱元璋一條都沒有釣上,十分鬱悶,就讓他賦詩一首,解縉隨口就說:“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這奉承未免有點噁心。

二、書生混官場

解縉為人書生意氣,資歷又淺,常常向朱元璋進言。說的雖然不錯,但鋒芒畢露,觸犯龍顏,朱元璋內心相當不悅。

某日,朱元璋望著他問:“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誰知道這麼一句話,解縉竟然當了真。當天就向朱元璋上了一封萬言書。其中大到朝廷用刑太苛、用人不當、聚斂無度,小到朱元璋應該讀什麼書,不該讀什麼書,洋洋灑灑都寫到了。

後世史家大多認為,一個青年見習官員撿了皇帝一句話,就當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典型的官場幼稚病。後來解縉的命運沉浮,似乎在此時就寫好了結局。

朱元璋當時為了廣開言路,而解縉所說有些是朱元璋正在做的,有些是正準備做的,於是就表揚了他幾句,說他很有才華。

誰知解縉一受激勵,更加一發而不可收拾。回去之後,咬了幾天筆桿子,洋洋灑灑又寫了一篇《太平十策》。在其中,解縉提到了分封諸王的隱患。從歷史上看,解縉是很有預見性的,但是在政治上看,卻是很幼稚的,最其碼他把當時手握大權的幾位藩王一股腦得罪了個乾淨。

像古代很多大文人學者一樣,解縉也有一個同樣的夢想,那就是做個帝王之師,指點江山,運籌帷幄,但他把帝王心術和人心險惡想得太簡單了些。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命運很悲催


《太平十策》上奏以後石沉大海,朱元璋心生不滿,但為了給後代皇帝留個人才,所以並沒有懲罰他。

三、主編《永樂大典》

明成祖朱棣纂位登基之後,起初十分看重解縉。把他官職連升了幾級,當時朝廷的詔令文書都是出於他手。甚至在上床睡覺的時候還召見解縉,讓他坐在床頭,一起商議朝政。

當時朱棣為了炫耀文治武功,下令開始修書,他確定的修書宗旨是:編成的書既要內容豐富包羅萬象,不怕浩繁,又要按韻編排作分類,便於查找,好像從口袋中拿東西一樣方便。朱棣親自指派解縉擔任主編。先後選派官員及全國各地的飽學老儒兩三千人參與。1408年重修的《文獻大成》終於完成,僅目錄就有60卷,正文有22877卷,約3.7億字,裝訂成11095冊。明成祖親自寫了篇序言,將書名改為《永樂大典》。

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是解縉一生最輝煌的成就。《永樂大典》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被學術界稱為“輯佚古書的淵藪”,《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可惜的是,當時此書沒有刊刻出版,除正本外,僅僅抄寫了一部副本。明朝時期就有一部下落不明,另一部在清朝時,被萬惡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一把火燒掉了,至今只剩下零星的幾百冊,散落在世界各地。《永樂大典》的丟失與被燒,是中國文化的一大損失。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命運很悲催


四、因“立儲”事蒙冤入獄致死

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漢王朱高煦為太子。

解縉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明成祖聽後不悅,解縉不看皇上臉色,想到他特別喜歡長孫,又進言懇諫:長子且不說,陛下不是很喜歡聖孫嗎?

但解縉此舉令漢王朱高煦恨之入骨,他自恃有戰功,常常與太子糾紛,相互攻訐,意圖奪嫡,朱棣也常常搖擺不定,解縉又上疏皇帝勸阻說:"不可開啟爭端",明成祖卻覺得解縉在挑撥他們父子關係,內心十分不悅。

自古大臣參與皇儲之爭,都是十分觸犯忌諱之事,既便支持某位皇子,也不可以明說,解縉公然上書皇帝,已經觸犯了朱棣的逆鱗,從此對他日漸疏遠了。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命運很悲催


後來謝縉因科場案被人誣陷,貶官外地。在永樂八年,明成祖北征未歸,解縉入京奏事,只能去見太子,於是漢王朱高煦又乘機進讒言:伺上出,私見太子,徑歸,無人臣禮!

明成祖為此震怒,詔令將解縉逮捕入獄。縉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並株連多人。

永樂十三年農曆正月十三日,錦衣衛帥紀綱上囚犯名錄,朱棣從密密麻麻的名字裡,一眼瞥見一個人的名字,就問了一句:

“縉猶在耶?”

解縉還活著嗎?

僅憑文字記載,我們無法揣度朱棣口吐這幾個字時的語氣:是輕聲感慨,還是重語責問?

但紀綱沒有這個疑惑,他當時就在皇帝面前,對於朱棣的語氣乃至意圖的理解,毫無障礙。

紀綱回到監獄裡,用酒把解縉灌醉,隨後命人將他埋在積雪當中。

當天,北京城大雪。。

解縉當時年僅47歲。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命運很悲催


看解縉一生命運,可見一個人既便智慧出眾,才華過人,學識淵博,如果不能洞悉人心,深通世情,一樣難成大事,甚至自保都難。

總結一句話是:做人講原則,做事講方法。

大家好,我是觀象齋主人,專注於傳播國學傳統文化,周易風水知識,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